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9月5日在京召开。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坚持好、运用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实践,是党百余年历史中创造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能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提供重要支撑,切实推动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并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增进政治认同,为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贯彻落实提供重要支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了政治认同的重要地位。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创新内容以及党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新时代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认可和支持。“政治认同”是“四个认同”的基础,要以政治认同推动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参与能力,能够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提供重要支撑。一方面,能够推动广大人民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党的政治路线始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增进政治认同,关键是增进对“两个确立”的高度认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重大论断是党根据新时代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新时代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和国家事业就有了“主心骨”;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和国家事业就有了科学理论指引。“两个确立”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新征程上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在实践中着力增进人民对“两个确立”的认同,推动全国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时时刻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创新理论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支撑。
增进思想认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思想认同是从思想上对某一理论蕴含的思想精髓的自觉认可和支持,是从思想认知到高度认同的转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主要是对其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立场的认同。全国各族人民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共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发挥思想的引领力,推动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历史创造;能够发挥思想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能够发挥思想的凝聚力,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力量。新时代增进思想认同,归根到底是增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认同感,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指出,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全国人民深化对“六个必须坚持”的认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自觉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定能够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局面。
增进理论认同,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理论认同是对理论科学性的认同,是理论认识到深刻理解和把握的转变,是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认同是指从学理上对其科学理论体系的理解、把握、支持与内化,其中包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体系、形成发展过程的深刻认同。全国各族人民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能够为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智慧。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使其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和检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增强人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主要内容的深刻理解,还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理解与把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开放性,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在实践中增进对党创新理论的认同,不断深化对党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总的来说,持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认同,在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中,着眼于新时代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以与时俱进的理论丰富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对推动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增进情感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主体力量
情感认同是推动思想外化的重要步骤。只有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情感认同,才能真正激发人民群众产生积极投身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强烈的实践性,其根本目的在于将这一思想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成员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能够引导社会成员自觉主动发挥主体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积极作贡献。首先,充分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人民性,体会到党的初心使命,进而积极践行党的理念和政策。其次,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以民族复兴为目标,强化历史使命担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必须强化历史担当,积极承担新时代责任,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后,体悟党胸怀天下的深厚情怀,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坚持以全球的眼光来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团结国际社会,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中国共产党是充满对人民、对民族、对世界的情感的党,党的创新理论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情怀,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深入理解理论的情感内容,增强对创新理论的信心,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