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征文优秀作品|他是“学霸”,也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访残疾党员牛原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1-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正在攻读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学位的牛原最近在忙着写毕业论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14年在大学时入党的他,决定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来报答党和政府一路给予的关怀和支持。

  回首岁月,虽然步步坎坷,但牛原凭着执着攀登、永不言弃的精神,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牛原出生在甘肃天水,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从小双腿走路不便。父母虽然是农民,但非常重视教育,他们教牛原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生活,为社会添砖加瓦。

  教育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牛原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就更需要用知识为自己添上一双腾飞的翅膀。他笑着说,如果不努力学习,自己现在也许就是一个补鞋匠。求学生涯中,他学习认真刻苦,是同学们眼里的“学霸”,知识给他的人生带来更多体验和领悟,让更多梦想成为可能。

  牛原本科读的是建筑相关专业,毕业后来到深圳,在残友集团担任BIM工程师。深圳是一座志愿者之城,接触社会工作者后,牛原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自身经历让他对困难群体有着切身实地的感受。他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在他们路遇荆棘时送去帮扶与鼓励,彼此相互成就,让社会更加和谐文明,这是一份有意义的事业。

  牛原决定投身于社会工作行业,并再次踏入校门钻研学术,充实自己,提高服务能力。面对从理工科跨考文科的巨大挑战,所有人都不支持他做这样“危险”的选择,但他坚信这就是自己想为之奋斗的事业,便义无反顾地辞职进行备考,最后如愿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了大量图书和文献,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寒暑假跟着导师参与课题实践,找社工机构进行实习。凭着优异的学业和出色的社会实践,牛原被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评为“2014残疾人励志大学生”,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论文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

▲牛原与新疆残障人士在一起

  研究生毕业后,牛原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他报名参加了民政部三区援疆社工2015计划,怀揣着感受边疆、服务边疆的夙愿,奔赴祖国最西边的土地。在新疆喀什葛尔,牛原参与了少数民族残疾人就业孵化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残疾人课题调研项目及一线社工工作。

  边疆干燥的气候、差异的语言文化、不太便捷的交通等困难对常人来说是挑战,但牛原却甘之若饴,因为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看到服务对象处境改善,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新疆,牛原先后帮助了10余位少数民族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广告设计、电商客服、印刷等就业技能培训,有些人学会技能后就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不能行走的维吾尔族少女阿吉,刚开始接触时,阿吉很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牛原请懂维语的小伙伴做翻译,耐心与她沟通互动,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引导她参加印刷、设计等培训。阿吉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牛原离开新疆时,阿吉还送了份小礼物给他做纪念。

  援疆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半年,但牛原认为这是人生中难能可贵和值得珍惜的经历,他说:“在这之后,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这条道路上,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会一直走下去,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一名残疾人研究者的初心和专业价值。”

▲牛原在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16年,牛原加盟了深圳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为专职研究员,通过一线扎实训练,他开始潜心钻研社会政策、社会治理、残障研究、无障碍等领域。

  2018年开始,牛原先后参与了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建设行动方案、首批深圳无障碍出租车司机的培训、新建地铁无障碍评估验收以及全国第一本手绘福田区无障碍城区建设工作手册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疫情期间还协同深圳狮子会助残委员会参与抗疫物资的发放……近些年,他先后为10余名来深残疾人大学毕业生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就业、安家。

▲牛原向社区居民讲解无障碍相关知识

  深圳正在积极创建无障碍城市,建立无障碍意识很重要。为推动无障碍理念的普及,牛原不断倡导和现身说法,一大批残障者和社会大众开始加入无障碍理念倡导队伍。他说:“我是一个行走的倡导机,无障碍事业是关乎你我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认识。”牛原教会大家出现问题时沟通和表达合理诉求的技巧,让更多人掌握“知道问题在哪里、该怎么做和如何做”的有效手段。

▲牛原参与验收深圳新建地铁无障碍设施设备

  一路前行,不惧崎岖。牛原默默耕耘,不懈努力,他相信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他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才能成长。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感到骄傲,时刻践行党员责任和义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愿意成为残疾人事业的一块铺路石,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微薄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