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源潭镇大挞村轮椅绣女:靠珠绣佳画自力更生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7-09-12 字体: [大] [中] [小]

 图为潘桂银

  看到精美的珠绣和十字绣,人们一般都会联想到作品背后有一双灵巧的手,而清远市源潭镇大挞村的绣女潘桂银绣出精致的珠绣,靠的却是她变形的双手和超乎寻常的毅力。

  潘桂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腿瘫痪,常年要坐轮椅,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通过珠绣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与此同时,她还带动当地不少妇女靠制作珠绣和十字绣实现了创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最近,潘桂银还在网上与残疾人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并在网上传授珠绣技艺,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自幼患病双腿瘫痪却乐观自信

  每逢天气好的日子,在清远市源潭镇大挞村村头的大榕树下,人们会看到一位身躯佝偻的妇女坐在轮椅上绣花。在她身边,常有几位村妇陪伴,大家一起飞针走线绣花,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快乐。“在大家眼里,潘桂银是村里妇女们眼中的天使,她虽然离不开轮椅,但比很多肢体健康的人活得更充实、更自信。”一位村民说。

  潘桂银1973年出生于清城区源潭镇青龙村委会,小时候的她健康活泼,但无情的病魔却悄悄向她张开了大嘴,让她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

  “大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走路走不稳,双脚沉重……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告别了幸福而健康的童年。”回忆起当年,潘桂银至今刻骨铭心。潘桂银之后被查出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病情恶化,她小学没读完就离开了校园。

  从11岁开始,她的脚跟至膝关节都肿大、变形、僵硬,后来连手关节也会痛。一发病,她会痛到冒虚汗和在床上打滚。尽管家境贫寒,父母还是带她四处求医。从当地的医疗站、卫生院到广州的大医院,尽管接受多方医治,但潘桂银病情并没有好转。

  “有段时间,我每晚都疼得不能安睡,发出呻吟和喊叫,连邻居听了都害怕。”潘桂银回忆说。别人最美好的少女时代却是她最难熬的病痛时光。潘桂银18岁时,已卧床不起。

  19岁时,潘桂银向一位学医的亲戚学习艾灸,之后坚持自己治疗,病情竟有了好转,22岁终于能坐起来了,只是双腿已经瘫痪。24岁时,潘桂银经人介绍嫁到源潭镇大挞村。

  “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我希望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我的故事和珠绣手艺,找到生活和精神的自信……——潘桂银”

  双手变形为求自立刻苦练习珠绣

  为了自食其力和减轻家庭负担,2000年,潘桂银坐着轮椅回娘家向堂嫂学习珠绣。

  “我不愿意让自己变成一个废人,我的脚虽然残疾了,但双手还能动,就算每天能赚几元钱,一个月也能靠着劳动买包米,也给家里减少一包米的负担。”潘桂银说。

  潘桂银的右手手腕已成90度的弯曲变形,右手多只手指也是变形的,“看起来简单的手工活,在我的手上就是做不好,老掉线、脱针。”艰难的学艺经历令潘桂银记忆犹新:“很多人劝我放弃绣花,但我看准了的事情,我一定要走下去。我知道我的亲人朋友不会看着我饿死,但我也不想做寄生虫。”

  潘桂银在娘家学了一个星期手艺后,便回家自己苦练。开始一个小时也绣不好一个简单的图案,但通过刻苦的练习,后来居然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件可以做头饰、服饰、手提包装饰等用途的珠绣图案。

  怀着忐忑的心情,潘桂银给珠绣店打了电话,表达了想接绣活儿的愿望,但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还希望老板能送货上门并上门收绣品。

  “我感觉我的要求很过分,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了,这可把我乐坏了!”潘桂银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地完成制作绣品的工作。她最高兴的是,她能赚钱了,有时一个小时能赚四五元钱。

  网络走红传授手艺想帮更多残疾人

  潘桂银的珠绣技术日渐娴熟,绣品做得特别好,找她下单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订单做不完的时候,潘桂银会将订单分给村里的姐妹,由此带动了村里学珠绣的热潮。

  “我们接到的活大多是服饰上的珠绣装饰,强调手工的精细、质量,业务量大了后,很多老板愿意把活分到村里,然后上门收购。”一位村妇说,现在珠绣已成为大挞村妇女农闲时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

  为了多了解外界,潘桂银从2007开始学电脑,上QQ与不少残疾人交流,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地生活。后来,她还在网上发珠绣制作的视频,把技术要领等和盘托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

  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潘桂银。最近,广西武宣县一家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派老师来大挞村向潘桂银学习珠绣技艺。

  潘桂银还开了一个手工品网店。同时她报名学习网络客服及平面设计,课程结束后做了一段时间客服,接着就把自己学到的用来培训,教残疾人如何当网上客服。

  “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我希望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我的故事和珠绣手艺,找到生活和精神的自信,用勤劳的双手证明我们也能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得很幸福。”潘桂银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