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最美教师高丹 15年坚持做无声世界的园丁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7-05-11 字体: [大] [中] [小]

无声世界的园丁高丹和孩子在一起。

■人物

有这么一位老师,每天都在手口脑并用,教聋儿听音、辨音、发声。她还用自己的爱心,让这些孩子知道,要乐观面对困难,终有一日,他们也能倾听这个世界。她就是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听障儿童康复教师高丹。

日前,她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立志做合格的聋儿康复教师

1997年,高丹刚刚迈进大学校园时,年少懵懂的她只知道自己学习的是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专业,却没怎么想过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更对聋儿康复教师一职毫无概念。后来,一位从北京来的学者告诉高丹和她的同学们,她们将从事阳光底下最灿烂的事业——聋儿语训老师。

“当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高丹说,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了聋儿康复中心。那一天,阳光灿烂,她看到专业的老师们用专注而丰富的表情和孩子们做游戏,用嘶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发着声。老师和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圣洁的光环之下,一圈又一圈,透着美丽而和谐的光。那一瞬间,她懂了北京学者的那句话,也从那一刻起,她爱上了阳光底下最灿烂的事业,并且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聋儿康复教师。

坚持15年从未想过放弃

2001年7月毕业后,高丹便在北京第二聋人学校教听障孩子说话。2002年3月,她来到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以下简称“市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工作至今。

一块黑板、几张图片,这是高丹初次来到市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时所见到的情形。她说,当时市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初建,基础设施极为有限。说到当天的趣事,她不禁笑了起来,眼睛弯弯像月牙儿。她说,当天一位保育员正在给聋儿戴助听器,她便顺手过去帮忙。

保育员见高丹娴熟地帮着忙,流露出惊讶的表情:“高老师,你很专业呀!我们这里,有些老师都不懂这些哩。”

高丹后来才知道,作为初建的部门,在市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像她一样科班出身的聋儿康复教师并不多。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里,市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实行周托制度,孩子们平时就住在学校,周末才被家人接回家。老师们也是住学校的宿舍。那时候,高丹常常和孩子们在一起,有时候还带孩子出去逛街,有一次竟被旁人误会她和学生是母子关系,但事实上,她当时还没结婚。

什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作为一名聋儿康复教师,高丹认为,是听到听障孩子说话的声音!大学毕业以后,她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纯真的梦想走上了帮助聋儿康复的工作岗位。在与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她时常被他们的纯真和热情所感动,体验着康复教育工作的幸福和快乐。因为深爱着这份饱含自豪感的工作,她一干就是15年,从未想过要放弃。

整天不停地变着法儿“说与教”

多少次暮鼓晨钟,多少个不眠之夜,高丹的心都与听障孩子拴在了一起。她说,想想这过去的十多年里,自己也经历了许多迷茫与苦涩。

用同理心感知家长们的苦痛时,高丹的内心也是苦涩的。她说,有好些家长是含着泪抱着孩子来到康复中心的,那时家长的泪眼中夹杂着无助甚至有些绝望。她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当培训部的老师们接过孩子的那一天起,她们就在用爱的声音呼唤着孩子,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心对孩子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有时为了教会孩子们发一个音、说一个词,整天不停地变着法儿地说与教,经常咳嗽、嗓子疼,也不曾停歇。

每当累得筋疲力竭时,每当心灰意冷时,高丹就会想起《士兵突击》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鼓励着她坚持下去,与孩子、家长肩并肩走在康复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

她常常对家长说:“今天,我们走在了一起,那我们就是无惧于困难的‘勇士’,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我们的孩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她坚挺地做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灵支柱,用心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穷的,并以此为契机,从兴趣入手,耐心地培养他们听觉语言习惯的养成。

令高丹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名叫小智的小朋友,刚来时什么都不会说,慢慢会说“杯机杯来杯去”,到后来会说“飞机飞来飞去”。当她教会听障儿童学会说话时,那种感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越是了解越有信心

高丹表示,在她十多年的工作中,见证了无数个像小智一样的小朋友得到了成功的康复。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听着他们从“咿呀学语”到朗诵美妙的儿歌,直到他们背着书包走向普幼、普小,我感受到了作为康复教师的愉悦。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的康复,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也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幸福的源泉。

从2010年开始,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听障儿童康复采用听觉口语法来对听损儿童进行康复,倡导在有情境的场景下随时随地输入有意义的语言。这种教学法需要一对一教学。训练部的老师们每一堂课都要花心思根据每个孩子的听力、年龄及兴趣设计各种情境教学,让孩子身临其境更容易去理解所听到的声音。

此外,高丹还需要专门每周为每个孩子设计一堂亲子同训课程,手把手把自己所有的技能教给家长,以便家长在课程以外的时间里,对听障儿童进行巩固、加强训练。

高丹表示,在开始的一两年,她们也没有意识到对于听障儿童进行巩固训练的重要性,也是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了如今的科学且卓有成效的一整套训练方法。“现在送来培训部的孩子,只要没有完全丧失听力能力,且干预得早,父母的配合程度又好,通过我们的听力训练,基本上都能达到康复。”高丹说。

她欣慰地表示,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听障儿童所提供的项目支持和帮助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她们对于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也颇有一番心得,“所以,越是了解到这些现状,我对于以后在更短地时间内实现听障儿童的训练康复,越来越有信心。”

高丹的心声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平凡的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听障康复教育的第一线。没有丰厚的财富,也没有尊贵的地位,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先进事迹,我只是普普通通的康复老师,做着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抒写着平凡的人生,用火热的心点燃无声世界里的希望!我也将一直深入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用全部的爱去装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事业的美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