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残特奥会脚步临近,作为承办跆拳道与大众跳绳两项赛事的惠州赛区正以澎湃的体育活力焕发新颜,目前惠州赛区筹办情况如何呢?一起来看~
赛事规模再升级
覆盖更广项目更全
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正式开幕,其中跆拳道比赛将于9月10日至13日在惠州体育馆开赛,大众跳绳比赛将于12月9日至12日在同一场馆举行。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惠州赛区便展现出高规格与强吸引力,报名阶段即呈现“覆盖面最广、项目最丰富、包容性最强”的特点,为正赛的精彩角逐奠定良好基础。
“本届残特奥会惠州赛区共吸引全国23个省(自治区、市)及特别行政区的260多名运动员参赛,较上届新增3支队伍、40余名运动员。其中,香港队首次派出8人参赛,进一步拓宽了赛事的地域覆盖范围。”惠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残特奥会在跆拳道项目设置上,也新增竞技K44混合团体等内容,丰富了赛事竞技维度;年龄跨度从12岁至52岁,充分体现对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的包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事汇聚了李羽洁、邵倩、刘路东、姚依楠等明星运动员,竞技水准与赛事影响力同步提升。这不仅为残疾人运动员搭建了高水平竞技平台,更让惠州成为全国残疾人体育领域的焦点。
科技+无障碍
主场馆改造尽显人文关怀
6月以来,惠州相继成功举办残特奥会跆拳道测试赛、大众跳绳测试赛。在这些“模拟考”中,惠州场馆设施和服务让参赛选手印象深刻。
残特奥会跆拳道测试赛现场。
“惠州场馆让我很有安全感,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人感动,无障碍设施也非常完善。”跳绳运动员肖丽娟来惠参加大众跳绳测试赛后点赞道。
7月4日,志愿者指引帮助运动员参加残特奥会大众跳绳测试赛。
场馆保障是残特奥会筹备的核心环节。惠州赛区以“科技+无障碍”为核心抓手,对主场馆开展全方位改造,旨在为不同残疾人士打造“便捷、畅通、有尊严”的赛事体验,细节之处尽显城市人文温度。
跆拳道测试赛,残疾人运动员同台竞技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针对视障人士,赛事在主场馆观众、运动员、贵宾流线的关键节点增设语音提示装置,与物理盲道协同构建起“数字盲道”,让视障群体无需依赖他人即可自主通行;针对肢残人士,创新开发场馆无障碍通行小程序,方便肢残人士规划专属无障碍通行路线;针对聋哑人士,赛区开通远程手语服务,扫描专属二维码即可呼叫手语老师实时翻译,有效打破沟通壁垒。这套“定制化”无障碍服务体系,将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成为惠州赛区筹备工作的亮眼名片。
残特奥会跆拳道测试赛。
运动员在参加双人计数跳绳测试赛。
非遗+赛事
残特奥会注入“惠州韵味”
为让体育盛会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惠州还将以“非遗+赛事”为纽带,将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融入残特奥会,让运动员与观众在竞技激情中感受鹅城独特魅力。
在赛事开赛仪式及中场环节,惠州将集中呈现省级非遗项目《盖子狮》《龙形拳》《惠阳皆歌》与市级非遗《汝湖渔歌》,通过灵动的舞姿、刚健的拳术与悠扬的曲调,打造沉浸式非遗场景;同时,联动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包括以东坡文化为灵感的《鹅城·东坡》、展现客家风情的《好架晒》,以及传递残疾人昂扬精神的《星星会唱歌》《希望》等歌曲,结合现代舞台科技,实现“体育竞技”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残特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成为展示惠州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以赛促发展
残疾人事业与全民共享双向推进
为让赛事红利惠及更多群体,惠州从多维度发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在群众体育层面,惠州通过优化无障碍健身环境、构建多层次服务供给体系,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实现全域覆盖;在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期间,各县(区)围绕“喜迎残特奥·欢聚大湾区”等主题,举办10余场残健融合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全民共享”模式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营造热烈社会氛围。
为深化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与支持,惠州将在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科技助残成果展:9月10日至13日(跆拳道赛事期间)、12月9日至12日(跳绳赛事期间),在惠州体育馆集中展示手语翻译系统、多功能站立电动轮椅等创新辅具,并提供现场演示与互动体验。此次展览不仅是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助残的魅力,深化对残疾人需求的理解。
惠州赛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筹备工作细节,深化残健融合理念,以残特奥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力争将本次赛事打造成“有温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残特奥盛会。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