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喜憨儿”这个群体搭建一个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江海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江海区民政局、江海区残联、江海区慈善会以及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联合支持下,一家洗车店应运而生。8月12日,江门市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江海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营业,这是全国的第51家店,也是深江合作在民生领域结出的又一硕果。
这家特别的洗车店,目前共有9位特殊的员工,在成年人的外表下,他们藏着一颗单纯、懵懂的心,因此,社会上亲切地称这些群体为“喜憨儿”。8月14日,9名“喜憨儿”领取了人生里的第一份工资,这是他们用汗水和劳动换取的。
9名特殊青年上岗
靠劳动赢得认可、尊重
“哥哥姐姐们好!”当天上午,记者走进这个450平方米的洗车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接车区、标准化洗车工位和配备空调、茶饮的休息区,9名“喜憨儿”员工穿着统一的橙色服装正式上岗,礼貌地向客人打招呼。
在洗车区,他们分工明确:接车、检查、洒水、喷沫、冲水、吸尘、擦车……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协作起来有条不紊。
这样的操作看似简单,他们却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
“普通人两小时就能掌握的技能,他们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训练。”江海区喜憨儿洗车中心负责人田子评指着培训室墙上的一块“流程分解板”介绍,“我们把洗车流程拆成一个个小步骤,抠到最细,比如擦车巾怎么握、冲水角度多少合适。培训后还会根据学习成果评分,形成专属成长清单。”
从最初的不敢说话,到如今可以独立地上下班,主动和陌生客人打招呼,休息的时候会坐在一起玩游戏、画画……经过了两个月的技能培训和一个多月试运营,他们性格变得开朗,业务也更加熟练。
“‘死心眼’‘一根筋’,喜憨儿们普遍的缺点在洗车过程中变成了优势。他们专注度高、出错率低、服务态度真诚。”田子评表示,现在每天的接待量最多是22台,每台车安排3-4名员工跟进,大家通力合作,洗一台车差不多是25分钟至30分钟。
孩子的变化令家长惊讶
尊重比同情更珍贵
斌仔(化名)是这里的“组长”,对比其他员工,他更加聪明,勤快,懂事。“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老板人很好,教我很多洗车的技巧,其他小伙伴也不会欺负我,我还交了很多朋友。”斌仔说。
对于孩子的变化,斌仔的父母也感觉很欣慰。
“在这里工作,孩子变化真的很大,以前他都不愿意上班,但是来到这里十几天,他都不愿意休息,这让我们也很惊讶。”斌仔母亲红着眼眶说。
“在其他地方,他总觉得自己被另眼相看,但在这里,他第一次感受到被当作普通人对待。对他们而言,需要的是社会上多一点关怀,这种关怀和关注不是捐助或者同情,而是要尊重他们,给一个平台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斌仔父亲表示。
这样的变化,在其他员工身上也可以看到:曾因多动症需要导师全程陪同的小伙星仔(化名),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外饰清洗;曾因孤独焦虑莫名就会哭泣的小泽(化名),现在会主动向客户挥手说“再见”。
试营业期间,不少客户特意前来,只为体验这份“被认真对待的感动”。“试过其他洗车店,但这里服务更细致,孩子擦车时的认真劲让人感动。”车主李先生表示。同时,也有很多客人在美团评论区留言点赞。
“深圳经验”落地江海
帮助更多残疾人稳定就业
“喜憨儿洗车模式”源自深圳。
2015年,作为心智障碍孩子的父亲,曹军为解决儿子就业问题,创办了全国首家心智障碍者洗车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哈尔滨、杭州、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推广复制,帮助400多名残障人士走上汽车美容工作岗位。
江海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营业当天,曹军也来到现场,在此之前,他已多次来到江海为洗车中心建设提供指导意见,从选址、方案洽谈、培训到开业,后续还将继续推进项目的发展。
“江海区这家店是全国第51家店,具有里程碑意义。”曹军表示,该项目不仅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尊严。接下来,希望将“江海模式”推广出去,形成全国示范。
自去年深中通道通车后,越来越多的“深圳经验”“深圳模式”在江海落地推广,同时也因地制宜,融入江海特色,形成“江海实践”。
此次江海项目历时一年筹备,区民政局、残联多次赴深圳、珠海考察,最终引入“95后”公益创业者田子评团队运营。
作为一家创新性公益社会企业,江海区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建设也得到社会多方力量的关注和支持。洗车中心的休息区还特别打造了“江海汇”、慈善超市等公益展示空间,陈列着爱心企业提供的慈善义卖品。
从“输血”到“造血”
打造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标杆
从社会帮扶的单向投入到与社会的“双向奔赴”,他们用双手证明:生命的价值,从来不由缺陷定义,而是以绽放的姿态书写。
接下来,该洗车中心还将打造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每年完成不少于200人次的残疾人技能培训课程的目标,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力争创建广东省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帮扶输血是一时的,实现造血才能实现长期发展。据介绍,未来,江海区将主动靠前服务,在政策衔接、资源调配、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将江海门店打造成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为慈善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新模式、树立新标杆。
同时,江海区将以江海“喜憨儿”项目启动为契机,推动更多民生帮扶项目社会化、市场化,吸引更广泛的社会主体、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认领运营,实现慈善帮扶项目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