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动作的发育是儿童大脑神经系统成熟的重要表现。重度脑瘫儿童在粗大动作发育方面严重落后于健全儿童,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中国残疾人》杂志聚焦重度脑瘫儿童粗大动作,邀请相关专家,介绍如何以传统中医推拿手法和穴位刺激,提升爬与跪功能区的康复效果。
在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前,要创设温馨和谐的训练氛围。康复师可以伸手握住孩子的小手,喊着他/她的名字问好,顺势将孩子的胳膊抬起,摇晃、环转,活动肢体,为下面的推拿康复,做好热身。
孩子仰卧位。康复师从头面部开始,对孩子的表情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以及上肢和下肢前侧的肌肉关节进行推拿放松,增强肌肉力量,解除肌肉挛缩,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的灵活度。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期间点取相应的穴位,疏通筋络,健脾益气,强筋健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支配及反应能力,改善不随意表情、流涎以及语言、听、触等感知觉障碍。
孩子俯卧位。康复师对其头部、颈、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等部位的肌肉、筋膜、关节、穴位等,进行手法推拿和穴位刺激。目的是揉筋解痉,滑顺筋膜,放松并降低肌张力,增强肌肉力量,通过刺激穴位,调和脏腑功能,提高外周组织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应答联系。重点推拿的部位是双上肢、背、腰、臀及双下肢的肌肉和穴位。康复师一边推拿,一边用启发式语言描述每次操作到的身体相应部位及动作的名称——如,这是小胳膊、肩膀、后背;或者说,屈肘、抬腿、翻身、伸小手、弯膝盖等,以此来促进孩子形成简单的概念逻辑联系,为后面要进行的动作训练做好铺垫。
俯卧位转换至四点位。孩子俯卧位,康复师先用双手分别握住孩子上臂的下端,辅助孩子做曲肘,并以肘支撑于治疗床面上,或让孩子伸肘用双手掌着力支撑;然后康复师单手掌托住孩子腹部,辅助孩子将腹部抬起悬空离开床面;同时另一手和前臂放在孩子双腿腘窝的上方大腿的后面,顺势向孩子头部方向压推,辅助其屈膝,并以双膝着床面,完成一个完整的俯卧位至四点位的转换动作。
侧卧位转换至四点位。孩子侧卧位。以右侧为例,康复师一手握住孩子左肩,另一手压推孩子左侧大腿的外后部,使其被动屈髋屈膝,并以膝盖为支撑点两手同时用力,辅助孩子用双肘或双手支撑,完成侧卧位到四点位转换。左侧的体位转换练习也是如此。
仰卧位转换至四点位。孩子仰卧位,康复师一手托住孩子颈后大椎穴处,另一手放在孩子的大腿后部给以托推的力,两手同时用力,辅助孩子完成一个连贯的由仰卧到侧卧再到四点支撑位。
孩子俯卧位,康复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将孩子的双上肢摆好,先以肘及前臂为着力中心点,随着俯爬前行,着力点也可移到手部;与此同时,康复师用手掌或前臂抵住孩子的脚掌,无需给力,只辅助其完成双脚蹬的动作即可。在康复师教授、辅助孩子练习俯爬动作时,陪同者可以在孩子的前方一点八至两米处用孩子感兴趣的实物吸引他,增强其向前爬行的动力。边反复练习,老师边用启发式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如:蹬、使劲、很好、向前爬、真棒、用力、加油……
孩子可以是任何卧位或坐位,但必须是转换至四点位支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腹部必须悬空(这是与俯爬区分的关键点),不能与地面有接触。上肢支撑点,肘或者手都可;下肢支撑着力点是双膝。动作操作均同四点位。康复师边用启发引导式语言鼓励,边用手抵住孩子大腿下端给以轻轻地向前的辅助推力,两腿交替进行,上肢的支撑点也要交替向前移动爬行。
如果孩子是俯卧位,可先转换至四点位,康复师辅助其慢慢放开双上肢的支撑,着力中心点完全移到双膝盖处。刚开始练习时,允许孩子的臀部接触小腿(跪坐)。若孩子仰卧位时,先要转换至坐位;坐位时(孩子坐位,双腿自然在前面摆放或是盘腿坐)则都要先转换成横坐位(左右侧均可)。
在这一系列动作过程中,孩子一直都可以用双上肢支撑。待康复师辅助其用双膝支撑着力时,则要听着老师的口令慢慢放开上肢的支撑,着力中心点移到双膝处(刚开始允许臀部接触小腿)。反复练习,待孩子完全掌握动作技巧,能独立完成跪位动作后,老师双手虎口朝上分别撑住孩子两腋下,给以辅助向上的力,髋关节逐渐伸直,臀部离开小腿,并使用引导鼓励性语言,完成从跪位(跪坐位)到高跪位的动作练习过程。
①抓住重点,精准定位。由于孩子是重度脑瘫儿童,障碍程度重,涉及面广,很多方面都需要康复。其中,动作功能的抢救性康复至关重要,年龄越大功能恢复越差,甚至有的会终身丧失功能。爬与跪,尤其是爬这一系列动作,需要上肢有足够的力量,才能支撑起人体的上半身。背、腰、臀,尤其是腰部,是动作的发力点,也是完成动作的力量中轴线,还要有维持控制姿势、移动、对称、平衡的足够力量。双下肢,除了跟上肢一样要有支撑起躯干的力量之外,还要有向前的蹬或推力。
②内外结合,互相助力。利用推拿对软弱无力或僵硬强直的肌肉、肢体等进行康复,是借助外力使身体达到做相应动作的基础条件。动作训练不仅帮助孩子提升运动功能,还促使孩子主动发力,以内力增强自身能力,巩固推拿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③家庭机构合力,无缝衔接。如果仅凭有限的每周两次机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难以很好维持。康复师指导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基础性手法推拿和重点动作练习,可补充、巩固、强化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重度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即使终其一生也无法让孩子完全恢复到正常,但可以无限接近它,家长要坚定康复的信心。
(⚠️请注意:具体推拿按摩手法须有专业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请勿自行尝试)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