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4日,广东省残联在珠海举办广东省托养服务与辅助性就业融合发展培训班。广东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柯沫夫出席培训班并讲话,广东省及珠海市残联教育、就业工作负责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及各地社区康园中心代表共120多人参加。
培训班现场
柯沫夫指出,社区康园中心项目连续多年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全面推进社区康园中心品牌化建设,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职业康复和辅助性就业等服务,较好地解决广大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牵头残联推动是基础,场地人员经费落实是前提,“社工+志愿者”支持是保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链接是关键,产品市场营销是长效,增加就业收入是目标,残疾人及其家属自主参与是核心,这已成为推动社区康园中心发展的宝贵工作经验。他要求,各级残联要聚焦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落实;加强沟通协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深入查找不足,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多元化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供给机制,更好满足残疾人托养照护需求。
省残联教育就业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总结回顾了托养服务与辅助性就业融合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后续工作落实作具体部署。广州、珠海、汕头、东莞、清远5个地市进行社区康园中心创新工作经验交流。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业务科室代表对社区康园中心星级评定工作安排及评定系统操作作专题分析讲解,并特邀有关人员对社区康园中心服务规范、运营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专题授课。
培训期间,进行了社区康园中心优秀案例展示,专家组对各地选送的20个优秀案例进行评比。经现场路演、打分评选,东莞市茶山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的服务案例获得优秀案例特等奖,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社区康园中心等地市的服务案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近年来,广东省努力推进康园中心标准化建设,不断拓展社区康园中心服务,康园服务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功能设计以及运营理念都充分切合残疾人的需求和发展,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惠及到残疾人,充分发挥了康园中心作用,凸显地方特色。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