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扎根农村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的乡村工匠,在传承、创新传统技艺的同时,更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雷州根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百年根艺”创始人、乡村工匠陈国玉。
“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可以培训更多的残障人士,并培养一批残障人士主播,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就业,让雷州文创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陈国玉
虽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但始终乐观坚强,勤奋好学,追随兴趣拜师学习根艺雕刻,靠着悟性和努力成为湛江市级非遗雷州根雕非遗传承人,并创办百年根艺创业基地,弘扬雷州文化,带动残障人士就业。他就是雷州根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百年根艺”创始人、乡村工匠陈国玉。虽然创业艰辛,但因为对雷州根雕和文化的热爱,也放不下对残障人士的就业帮扶,为此坚守十六载。
创业
从专注根雕到开拓雷州文创
2007年,陈国玉在雷州市东里镇创办百年根艺作坊,2017年迁至雷州城区的附城镇西湖水库畔,根植于雷州文化,从事雷州根雕、雷州陶瓷、雷州石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10名员工,其中5名是残障人士。
走进百年根艺作坊,一面墙上记录着基地和陈国玉近年来获得的21项荣誉:2014年作品《马到成功》荣获雷州市首届民间工艺比赛金奖;2023年雷州窑陶瓷作品《黑脸琵鹭(红树林精灵系列)》荣获湛江“红树林之城”主题创意产品设计比赛金奖;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湛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根雕传承基地、雷州市残疾人创业基地……
陈国玉不仅广泛涉猎雷州文化,还拖着不太方便的腿脚,到廉江甚至是广西、海南等地翻山越岭地寻找好木料;对着选中的木料用心琢磨,曾对一块香樟木“琢磨”了12年,直到“胸有成竹”才动手雕刻。“根雕讲究随形赋物,要根据木料自有的形状和特色去创作。”陈国玉说。
雷州市博物馆为弘扬雷州根雕文化,宣传陈国玉自强创业的精神,免费为他提供一间展厅,这也成为他开拓雷州文创市场的契机。“展出的根雕作品体积都比较大,有参观者说,如果有小一点的纪念品可以带走就好了。”陈国玉说,于是他开始研发笔筒、茶盘、茶具、雷州石狗等小型产品,这些年投入在产品研发上的经费已经超过百万元。
陈国玉积极开拓雷州文创市场。
平台
免费培训带动残障人士就业
陈国玉告诉记者,创办基地,除了弘扬雷州文化,他还有一个“私心”。“雷州有2万名左右的残障人士,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我知道残障人士就业有多难,特别是农村里的残障人士,所以我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平台,也展示残疾人的自强不息。”为此,他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培训,近年来已经培训残障人士上百名,并为二三十名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雷女士就是几年前陈国玉在培训中“挖掘”的人才。“培训时我看她特别灵活,很聪明,就联系到她,问她愿不愿意来工作。她当时顾虑到要照顾家庭,我就说早上9点来就可以,上班时长也可以灵活。”陈国玉说,基地里残障人士是9点到岗,其他人是8点钟。
“我们找工作很难,陈老板人很好,很体谅我们。”雷女士放下手中的彩绘笔筒,告诉记者,她丈夫也是残障人士。之前她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带孩子,有了这份工作后,不仅可以补贴家用,日子也更有盼头。
麦大叔在基地里学习和从事根雕已经十多年了,他五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成年后不好就业,靠开三轮车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很艰辛。“当时陈老板在东里镇开了根雕作坊,我很有兴趣,就跟着他学习。”麦大叔说,来到基地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每月有稳定的工资3000多元,比以前好多了。
正在工作的基地员工。
未来
壮大基地帮助更多残障人士
身残志坚,创业助人,陈国玉做的还不止这些。他始终坚持基地的公益性质,不仅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培训和就业,而且成立助残基金,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每卖出一件产品,就拿出其中的5%作为助残基金,主要用于慰问困难群众和特殊学校的孩子们。”陈国玉说,从2016年成立助残基金至今,基地投入公益事业有七八万元,“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我希望能够呼吁社会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帮助特殊群体。”
谈到公司近年来的发展,陈国玉坦言,这些年基地在努力发展,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其中也有不少支持,但苦于销路尚未打通,品牌尚未树立,处境仍然比较难。“去年和今年的销售额大约100万元,除去房租、水电、工人吃饭和工资等开支,没有多少盈余。”
陈国玉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机会。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陈国玉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我们要做到三个转型,管理要从手工艺人转成管理者,产品要从大型转成小型,从雷州根雕转成雷州文创,销售要从线下转为线上为主。”为此,他希望开办至少30场免费培训,培训约1000名残障人士,并培训一支二三十人的直播团队,打开线上销路。“线上销售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残障人士就业,他们可以在家里直播,其他的基地来负责,”陈国玉笑着说,“我自己要成为网红,还要打造一批网红。”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