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控制”头环、AI手语翻译……这些“黑科技”亮相广州全国助残日活动

信息来源:南方+ 时间:2024-05-20 字体: [大] [中] [小]

  日前,广州举行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活动现场,一批“黑科技”产品陆续亮相,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科技助残”,分享广州多区、多企业在无障碍应用场景上的探索与经验。

  通过一条细细的多模态脑机头环,轻轻眨眼就可实现调整床位、翻身、抬腿甚至调整空调温度、开关电灯、控制电子设备等动作……这款名为“脑机AI智慧病房”中的产品由华南脑控(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在相关场景下,肢体障碍患者佩戴的多模态脑机头环可以采集眼电信号、脑电信号、头动信号等多模态信号,计算机融合分析这些信号,从而实现复杂的环境控制。

  “这项技术可以解决一些过去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难治性精神疾病干预、高位截瘫病人辅助等突破性应用。”该公司负责人李凯介绍,相关产品已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山三院等多家医院的康复科投入试用,在患者和家属中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帮助一名患者安装这套系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个人社交平台,浏览妻子和孩子的照片,那个场面令我至今难忘。”李凯回忆。在他看来,科技助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让残疾人重拾生活勇气的重要途径。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为有效解决聋哑人群在公共场所面临的信息交流问题。2022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在辖区内部分医院和17个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了手语翻译系统。

  “这是国内第一个利用AI人工智能和后台真人实时在线的手语翻译系统。”活动现场,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周挹渊介绍道,该系统在公共服务场所翻译准确率达95%以上,针对医院等特殊场所准确率则超过98%。

  活动中,广州还发起《广州喜迎残特奥会“惠残”十条倡议》,主要涵盖残疾人体验、社会动员、政府保障三个维度。10项内容包括:

  文体融合,打造惠残活动矩阵;

  赛事观摩,营造浓厚惠残氛围;

  有爱无碍,提升惠残服务品质;

  特色培训,落实公益惠残行动;

  场馆共享,深化惠残发展成果;

  示范共创,推动惠残服务均等;

  激励自强,讲好惠残文化故事;

  品牌培育,构建惠残共融场景;

  康复健身,健全惠残关爱体系;

  志愿服务,凝聚惠残服务合力。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动员体系,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营造更加美好的全社会助残扶残生态,助力残特奥会成果惠及残疾人朋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