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让残障人士共享科技红利、平等地参与社会工作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视障朋友阿勇的家里,感受科技给阿勇带来的智慧生活。
临近中午,阿勇走到电饭煲旁边,将准备好的汤料和水倒进电饭煲里面,合上煲盖,打开开关,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阿勇说,家里几款小家电,自己可以用语音操作,或者用手机的读屏功能,通过APP进行联网控制,解决日常吃饭的问题。“现在是自定义模式,我按中间这个按钮就开始煮饭了,每个按钮的音效不一样。这些完全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在手机上我就可以知道它的光标停在哪个模式上。”
阿勇在使用电饭煲
当时,阿勇在学习冲咖啡的时候,购置了一台智能热水壶,这提升了他冲咖啡的效率。阿勇告诉记者,不同的豆子与需要的水温是不一样,如果水温过高,萃取的苦涩味就越多。“我可以用手机设定想要的温度,比如说90度、80度,热水壶就会根据指令去保温,它能控制温度,更方便我去冲咖啡。”
阿勇在手机上设定热水壶的温度
除了日常饮食需求,阿勇还会用两款APP解决工作和生活的视觉信息障碍。在工作上,借助AI智能助手,写活动策划书。在生活上,如果遇到没办法解决的视觉问题时,阿勇会给志愿者打视频电话求助,或者使用图片和文字识别功能。
“一个包装盒或包装袋上面信息,我可以拍张照片,提取上面的文字,让它识别上面是什么文字,这种我用的比较多。那时候买了洗衣机,我是不了解上面的按钮和功能,当时用这个APP联系志愿者帮我看洗衣机,让他给我描述按钮对应的功能。”
对于科技助残,阿勇认为科技能够给视障朋友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减少时间和人力的成本;但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还需要研发人员引入无障碍的思维,解决与他人协作过程中的信息障碍问题,残障朋友、老人等群体即使在无人帮忙的情况下,也能无障碍使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促进社会包容的议题,它解决的不是特定的少数人群问题,而是每个人可能面临的临时障碍,包括老年人的生理能力退化等问题。”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