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0-01-18 字体: [大] [中] [小]

2010年是实施国家和我省《残疾人“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我省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一、着力建立起全省性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积极总结现有的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优惠政策,与省财政厅共商将每年的康复经费补贴政策上升为制度性安排,2010年上半年联合出台“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建立我省残疾人康复经费调拨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同时,结合国家和省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改革,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康复服务内容纳入其中。

二、着力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现的进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建立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长效工作机制;2010年3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评审培训班”,全面启动省级评审工作;派出督导组到各地进行指导开展“创建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对除深圳市外珠三角6市城区的“省级评审验收工作”;到2011年6月底前,完成对珠三角6市县级市的“省级评审验收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建工作”进程。

三、着力推动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2010年3月初,召开社区康复工作现场会和培训班,推广社区康复优秀经验,讲解“国家评审验收”程序;派出督导组到各地进行指导开展“创建工作”;2010年12月份前完成“省级评审验收工作”。

四、着力建立完善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竭尽全力规划建设好“省残疾人康复基地项目”,打造华南地区康复服务“优质品牌”;规范、完善各地级市各类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地级市专业机构的示范作用和县级(市、区)专业机构的骨干作用,整合全省康复服务网络的最大效应;开展对各级申报达标康复机构的检查验收工作。

五、着力推动“康园工疗”网络建设。出台“康园工疗”方案和建设规范;2010年5月,召开“康园工疗”建设现场会和培训班,推广广州、深圳和佛山工作经验;2010年11月前,全省17个县(市、区)各完成2个“康园工疗”站的建设。珠三角7市一半以上街道(乡镇)完成“康园工疗”建设工作。

六、着力推动“居家无障碍改造”建设。出台“居家无障碍改造” 方案和建设规范;2010年4月,召开“居家无障碍改造”建设现场会和培训班;2010年8月前,全省7个机构完成“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示范单位项目”建设;2010年欠发达地区完成500户残疾人家庭的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珠三角7市各完成至少100户残疾人家庭的居家无障碍改造任务。

七、着力做好中国残联、财政部下达给我省的“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项目”和“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做好全省的康复救助工作和康复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八、确保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一•五纲要” 各项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全面、高质完成,具体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视力残疾康复

1.组派“中国移动光明快线”和新“复明2号”流动眼科手术车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完成广东省公益事业促进会等慈善团体捐助的贫困患者免费手术任务,并在化州市举行启动仪式;2.配合省卫生厅做好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下达给我省的任务;3.完成珠三角等地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申报和验收工作,启动申报“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工作;4. 重点建设好省和地级市低视力康复机构,做好在校读书学生和老人院低视力患者的助视器验配和康复训练工作;5.配合中国残联做好“全球助视器展示”工作及国际狮子会“省级低视力康复中心”人才培训、视觉康复评估体系建设工作;6. 在省培英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盲校、特教学校、盲人按摩院等盲人集中的机构和社区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7.举办“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

(二)听力语言残疾康复

制订“国家听力语言区域中心(华南)发展规划”, 承担全国聋儿康复教学改革试点任务,承担听觉口语法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任务,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为揭阳、云浮两市康复中心建设听力检测中心并配备听力检测设备;举办全省第二届听力语言康复学术年会暨全省第三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实施“爱耳计划”、“国家彩金项目”、“国家启聪行动”,为贫困聋儿免费验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和提供机构康复训练;开展社区成人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试点;举办“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三)肢体残疾康复 

着重抓好国家 “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试点,推广引导式教育工作;依托香港扶康会,对脑瘫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巡回督导;依托省直康复专业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基层社区开展成年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协助举办“麻风防治日”宣传教育活动。

(四)智力残疾康复

出版《广东省智障儿童康复班级教学计划(试用版)》及《广东省智障儿童康复档案(试用版》,向全省推广,指导全省智障康复教育的规范化建设。

(五)孤独症康复 

省和地级市康复机构将孤独症儿童康复从智障康复部门中分离,成立单独的孤独症康复部门;根据国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规范各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举办“世界孤独症关爱日”系列活动,提高社会认识,增进公众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

(六)精神病防治康复

落实和推进精神病患者住院和门诊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与卫生厅合作推广医院—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一体化工作模式,着重扶持国家“868计划”试点单位,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服务;“十一五”新增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35个县(市、区)召开精防康复现场会,开展解锁病人、医疗救治、社区监护和康复服务等工作;举办“精神卫生日”宣传教育活动。

(七)辅助器具服务

着重做好“长江新里程(二期)——假肢装配服务”项目及国家“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项目”, 做好对经济欠发达辅具康复救助工作,并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结合长江二期假肢项目做好我省“爱心助残惠万家”假肢服务项目;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辅助器具产品信息全面、资讯服务充分互动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资讯网站;在国家“长江服务项目”开展十周年之际,举办全省残联系统假肢装配技术技能竞赛;在亚残运会期间,积极组织全省辅助器具适配、假肢装配技术力量,参与亚残运会残疾人运动员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开展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项目示范单位建设并为贫困残疾人进行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

(八)社区康复

按照国家“康复人才百千万工程项目”要求,积极开展社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和康复协调员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继续推动城市和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范畴。

(九)专业会议和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省康复协会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康复人才培养规划;积极组织2010年5月、2010年11月由省残联协办、在香港举办的“两岸四地启智服务会议”、“国际引导式教育研讨会”;积极协助召开“第一届康复医学管理高峰论坛暨省港澳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举办20个康复专业技术培训班(见附表)。

(十)其他

加强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建设,召开第二届全体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加强残疾人康复技术科研工作,联合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残疾人康复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开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软件系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组团到国内、香港和德国等地开展康复业务交流活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出生缺陷及残疾预防相关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