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广东省残联各专门协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残联“六代会”及省残联“六代会”的工作部署,按照邓朴方名誉主席“各专门协会要勇敢地担当起本类残疾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利维护的角色”的指示,努力搭建桥梁,发挥纽带作用,依法规范运作探索法人治理模式,引领示范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努力为本类残疾人提供贴近基本需求的有效服务。
一、围绕中国残联及省残联的工作中心任务,搭建桥梁发挥作用
各协会坚持“残联领导、部门配合、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社会化工作和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围绕残联中心目标和重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各协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努力搭建本类残疾人与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之间的桥梁。省级协会成员定向分工负责与市级协会保持联系通畅,及时将各级政府及残联系统的相关信息转达给各地协会,如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及领导的重要讲话等,尤其是涉及到残疾人的一些福利政策,能够积极有效的帮助同类残疾人了解、掌握政策,让广大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将残疾人对生活的需求意见收集反馈给残联,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
二、加强建设规范运作,探索完善法人治理模式
2014年,是协会完成法人登记注册后独立运作的第一年,处于摸索阶段,各协会均在法人治理的模式下开展工作。按照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要求,适应社团登记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作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现代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模式,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召开各协会委员会会议,研究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思路,以会代训培训省、市级残联各协会主席。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广东省残联专门协会委员会工作规则》、《广东省残联执行理事会与各专门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和《广东省残联专门协会办公室职责》,明确协会内部分工,落实岗位责任,重点针对社团登记后专门协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工作方法等进行规范和指导。三是强调诚信自律建设。发挥项目评估和财务监审作用,建立协会法人工作项目和财务管理机制,定期向委员会报告年度财务执行情况,提交委员会审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各协会财务报告已经委员会通过。同时积极参加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评估申报工作。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项目运作能力和直接服务能力,探索承接民政部门购买服务项目。与省、市残联,广东狮子会、社会爱心组织机构建立联系,争取资源。各协会充分利用省、市残联相关业务项目,依据本协会的特点开展活动。在以省残疾人体育与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助残日期间,肢协组织广州市金水洲的特困残疾人与深圳残疾人进行两地残疾人轮椅羽毛球、坐式排球体育交流;7月,盲协举办了首届盲人声乐大赛,并从中选送了前4名选手参加全国的比赛;12月,在汕尾举办盲人沙滩体育节;积极争取与广东狮子会的合作,举办“南粤狮声杯盲人象棋邀请赛”;配合广东省十项民生工程中的信息助盲活动,盲协承接了读屏软件的省内培训任务,在全省进行盲人电脑师资班的巡回培训工作,同时配合省经信委,为省直部门网站的无障碍改造工作提供咨询和测试;盲人协会联合爱心社会企业举办首届南粤信息无障碍论坛;聋协积极筹集社会各界慈善捐赠,共筹得善款30多万元还有价值15万元的捐赠物品,同时开展电信手机卡和手机进特教校园活动,免费发放手机200部,电信优惠卡200张;肢协和聋协共同主办了“2014广东伤健羽毛球邀请赛”,为不同类残疾人朋友提供互相促进友谊的平台。智障协会举办了广东省首届名为“我的梦,从这里开始!”的“展能杯”智障人士支持性职业技能展示会,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关注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在清远举办特奥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精协承接了中国精协UFE项目和精残政策进万家项目,举办了全国第二届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属专家(UFE)培训,参与承办(汕头)中澳国孤独症康复技术培训班,为全省160多位孤独症康复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各协会积极参加中国残联各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升协会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2014年广东省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均纳入《广东省省级第八批获得非营利社会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粤财法〔2014〕102号),这也是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三、突出工作重点,引领社会组织发展
各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落实鲁勇理事长“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的指示,发挥残联系统和专门协会在促进助残社会组织良性有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贯彻中国残联、民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残联发〔2014〕66号),并依据我省相关规定与省民政厅联合转发此文,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扶持培育孵化助残社会组织基地,在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倾斜,在政府购买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和评估监督等方面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草拟了《广东省政府购买助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条例》(该文正在审定中),加强交流,提升助残社会组织的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省盲协主席和副主席参加了香港举办的2014年世界盲人联会亚太区中期会议,参与了多个论坛的讨论,吸取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服务盲人群体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开展实际工作提供了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省盲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省盲协与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了盲人按摩工作研讨会,增进了盲协委员与省按摩指导中心的沟通。各协会积极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先后赴深圳、东莞、清远、韶关、汕头等地与当地协会座谈,举办交流联谊会等,了解掌握残疾人现实生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
2014年各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丰富广大残疾人的生活。肢协在江门举办“伤健共融,龙舟飞舞”庆祝活动,全国肢残日期间在惠州举办“环境无障碍 方便你我他”;盲协举办广东省第四届盲人诗歌散文比赛暨第二届盲人征文比赛,盲人节在广州联合省信息传播促进会、狮子会及多家爱心企业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并现场为盲人朋友赠送礼品,在汕尾举办“盲人沙滩体育节”;聋协举办“指尖舞动,新心相印”手语DIY大赛,“文化助残·共圆中国梦”艺术交流联谊会,“沣标杯”国际聋人摄影大赛,开展“微梦想”公益助残活动;智协参加“香港特殊马拉松比赛”,受国际特奥东亚区特奥委、中国特奥委的委托,在东莞启智特教学校举办“特奥运动会”、幼儿运动员计划演示及美泰志愿者活动,在清远举办“全国特奥日”广东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在惠州举办的粤、港、澳特殊龙舟赛。
一年来,各协会坚持规范运作的方式和内容,示范引领助残社会组织。围绕社团法人治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制度建设、诚信自律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完善体制规范运作;探索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协会工作也面临着不足和挑战:协会工作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协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协会法人治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规范运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工作方法需要进一步规范标准;基层协会活跃程度不够,作用发挥需要提升;协会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在推进残疾人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省残联各专门协会将以贯彻落实中央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为工作指针,以第六届主席团第二次全体会议和第二十九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部署为工作核心,以创新残疾人组织社会治理体制并激发协会组织活力为工作主线,认真落实完成中国残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融入“基础管理提升年”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发掘创新着力点,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符合实际、贴近需求、满足愿望的各项服务,在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中体现协会价值,发挥协会优势,彰显协会效能。
一、充分发挥协会法人主体作用,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
围绕“推进法人协会治理、推进机制体制建立”,以组织
建设为基础,规范法人运作模式,带动基层协会发展;以培育人才为本,增强诚信自律自觉,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以规范标准为主,丰富专业服务内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监督评估为要,发挥第三方评估效能,提升法人治理能力;以整合发展为根,突出协会优势品牌,有效嫁接社会资源;以示范引领为先,彰显特色创新效应,引导助残社会组织。
围绕“树立协会特色品牌、树立规范运行标准”,坚持依法依规原则,提高依法法理水平,打造法治协会、诚信协会;坚持社会动员原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合社会力量协同创新事业发展;坚持诚信自律原则,完善为本类残疾人的服务能力,塑造社会公信力形象;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发挥协会咨询评估作用,逐步参与残联相关项目的实施、规范标准的出台 、工作绩效的评估等。要当好本类残疾人服务领域的专家,制定规范服务标准,打造可复制、易推广、辐射面广、惠及众多残疾人的典型示范项目。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各协会认真履行《倡议诚信自律公约》。推动协会社会宣传、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开展贴近残疾人基本需求的专项课题调研。
二、加大对协会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协会组织服务能力
推动各级协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并逐步规范各级协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市和县级残联五类协会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各协会专委会作用,规范动作、创新机制、协同发展。
三、引导和规范助残社会组织,合力提供贴近本类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实效服务
围绕“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促进活跃融合发展”,贯彻落实中国残联、民政部《关于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自律评估机制,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协会优势和效能。征集残疾人需求的公共服务项目。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以拾遗补缺方式开展贴近本类残疾人实际需求的公益活动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协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利用协会的优势和资源,主动开展或参与各助残领域准入标准、行业规则、服务规范、评估监督体系等制定,为助残社会组织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政策咨询、智力引进等支持,为各类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