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无障碍城市深调研”回望:2年,可以改变什么?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3-05-22 字体: [大] [中] [小]

  2023年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对珠海而言,这一天有着特别的意义:2021年全国助残日前夕,南方都市报、珠海传媒集团等媒体对珠海盲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报道,这也成为启动“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的契机,并为接下来开展立法工作奠定基础。

  两年来,随着“深调研”的持续推进,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在设施配备、法律保障等层面均取得新突破。社会各界意识的提升,也使“无障碍”从纸面上的文字,逐渐变成珠海市民可切身感知的现实。

  改变:补齐各类无障碍设施,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

  无障碍城市建设旨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公平均等机会、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类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深调研”启动以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针对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数量不足等超过80余处问题进行整改;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全市458个城市公园、300座市政公厕、700条道路进行排查,推动增设、维修了一批无障碍设施;珠海市卫健、文广旅体、交通等职能部门,也对各自主管的公共场所开展了整改。

  

  珠海市山场路与迎宾北路一处路口增设了无障碍坡道。(摄影:王靖豪)

  无障碍城市建设关乎社会各界,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是推动相关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的重要保证。结合“深调研”掌握的情况,珠海于2021年底启动《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条例》于2022年7月正式出台,珠海成为全国第二个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的城市。凭借独特的立法经验,《条例》还入选2023年度《珠海法治发展报告》,成为珠海民生领域立法的“里程碑”。

  

  2022年7月,《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出台。(摄影:王靖豪)

  在“深调研”推动下,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始终保持着“现在进行时”:香洲区将“对全区98座公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金湾区金湖公园、金山公园等场所启动无障碍改造;斗门区对辖区内损坏、中断的110余处盲道进行修复;高新区将对市政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开展排查。2023年,珠海更首次将“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动力:充分用好调研手段,引领社会各界意识提升

  在短时间内达成显著成效,离不开“深调研”对症下药、直击痛点的深层逻辑。自2021年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南方都市报等单位共同启动“深调研”以来,“深调研”始终坚持对照建设标准,实地测量、实际体验无障碍设施,以精细化手段明确问题所在。对于发现的问题,“深调研”团队及时与建设、管养单位沟通,协助明确问题成因与整改措施,助力打造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此外,“深调研”通过持续开展宣传、汇集社会各界声音,致力让更多人成为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调研团队走访公共场所。(摄影:王靖豪)

  两年时间,让“深调研”从单纯的走访、调查,逐渐转变为集监督、建议、宣传为一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型调研项目,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有力推动珠海打造协同共治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新格局。目前,“深调研”已累计走访超过100个点位,在监督一批点位开展整改的同时,有力推动《条例》立法工作与后续落地。

  

  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摄影:王靖豪)

  作为“深调研”的参与者之一,香洲区政协委员禹华超感触颇深,“‘深调研’不仅对珠海无障碍建设状况进行专业评估,而且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决策参考,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

  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四级调研员成文锋表示,随着“深调研”的开展,珠海社会各界无障碍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珠海接下来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动广大市民参与无障碍城市建设,“只有所有人都具备充足的无障碍意识,珠海才能真正构建起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新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