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一个伟大的常人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10 字体: [大] [中] [小]

按照采访计划,中央文献办是我必去的地方,一看到我这个南方人,京城的司机立马展现其渊博知识,告知中央文献办所在的这个毛家湾胡同就是以前林彪住的地方,“林家大院”,你知道吗?

那么,你知道“邓家院子”在哪儿呢?我反问他。

没想到他还真把我载到这里来了。这是一条普通的胡同,在北京景山的后街上。胡同里停着几辆私家车,有行人在旁边走过,司机告诉我,顺着胡同往里走到尽头往右一拐那扇铁门后就是“邓家院子”了,1977年小平从江西回来后的20年就一直住在这里,再也没有离开过。

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它和你看到的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几乎没有两样。

亲人们回忆,因为院子紧挨着旁边的民居,每回老爷子散步的时候,最喜欢驻足聆听熟悉亲切的市井的声音。1954年就开始在邓小平身边担任卫士、警卫员的张宝忠还记得,邓小平几次对他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周围都是群众,不能妨碍群众。于是他在北京的时候,每回出去,后面只跟一辆随车。

中国忘不了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一代伟人,中国人忘不了这位带领着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朴素老人,各种纪念小平百年诞辰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准备着,但邓家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说小平既不需要走上神坛,也不需要走下神坛,邓小平就是邓小平,他是老百姓中的一员。主持人白岩松把这句话做了那一期《新闻会客厅》的结束语。

从“伟人政治”行进到“常人政治”,从高高神坛走向普通百姓的一员,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而这种进步,邓小平一生都在为之努力奋斗。

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常人,但谁也不否认他的伟大。虽然他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但每到关键时刻,他总能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做出顺民意顺时代顺历史的伟大决策,挽狂澜于不倒。

八十大寿时,弟妹们从各地赶来,邓小平写了八个字送给他们——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其实,这就是老人对自己一生总的评价。正因如此,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邓小平真的过起了平凡老百姓的普通日子。在景山后街的那条普通胡同里,他看书、读报、打桥牌、追着足球赛看,晚上就眼巴巴地等着子孙们回来一起吃饭,少几个人他就不高兴,说:“哎呀!今天怎么冷冷清清呢!”邓林说她曾想拍爸爸的一天,跟了几天都觉得太普通了,作罢了。

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游客不断,很多人暑假特意带了孩子来看首都北京,长安街上仍旧是车水马龙。在这里,没有这位老人的画像,没有他的纪念馆,看到的只是平静和繁华,但是,他的句句铿锵有力的大实话时时在中南海、在人民大会堂、在神州大地回响:“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香港)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就是这坚定决绝的大实话,推动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开创“一国两制”,推动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着这个历经百年磨难的古老国度一步步富起来,一日日强起来!

1997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躺在病床上收看,工作人员说,他对自己从不评价,反而是看到片子里一些高度评价的话语时,他会有种被人表扬后不好意思的表情。

这就是邓小平,一个伟大的常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