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韶关沃土上,活跃着一批身残志坚、勤奋创作的残疾人作家。他们突破自身条件限制和各种困难,用心灵和笔触抒发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文学的追求,创作出了《潜流》《水滴》等既励志、也充满生命力的文学佳作,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残疾人作家为主的文学方阵。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既与自强不息写作者有关,也与多年来各级作协、残联组织对残疾人写作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各级作协、残联组织在提供创作选题、争取出书经费、搭建创作和出版平台等方面,为残疾人文学写作者提供了基本保障和帮助,使得他们的创作才华得以充分施展。王心钢、陈志强、刘广先、吴丽珍、谢经营、廖春艳、陈劲华、王超杰、钟霞瑛、饶纪葵、沈夏怡、潘力、鄢汉卿等一批残疾人作家,为当代文坛创作了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了不俗反响。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在《史记》中亦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在此意义上,中外著名残疾人作家、诗人如荷马、司马迁、塞万提斯、弥尔顿、拜伦、陀思妥耶夫斯基、海伦·凯勒、塔哈·侯赛因、海明威、克里斯蒂·布朗、奥斯特洛夫斯基、史铁生、张海迪等等,都为韶关残疾人作家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他们创作道路上的最好引路人。
值得称道的是,残疾人作家王心钢长篇作品《云外青山》聚焦扶贫攻坚现实题材,讲述边远石灰岩地区乡镇黑岩镇的镇委书记钱松山和以他为代表的乡镇基层干部,带领众村民在脱贫攻坚路上奋勇前行的感人故事,作品原生态地展示乡镇各类人物的不同心态风貌,小说寓政治生态、思想诉求、人物故事诸多元素于独特风俗事物的描写中,是一部充满粤北乡镇生活气息的新乡土文学佳作。牛年之初,以王心钢为首的一批广东残疾人作家优秀作品荣登《中国作家》杂志。
难能可贵的是,身为韶关作家队伍的领军人物,残疾人作家王心钢不仅自己创作,而且注重培养新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盲人谢经营枯坐黑暗十年,用手刻出的两部长篇小说《不灭的亮光》和《红土情深》被选入了“广东省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并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盲人潘力小说《扶》在广东省第二届盲人散文小说创作大赛中获一等奖;残疾人作家廖春艳短篇小说佳作《银杏雕花床》入选《南雄印象》丛书,获评论界肯定;刘广先长篇纪实文学《陈璘浩歌》,吴丽珍文学作品集《生命渴望阳光》,王超杰的小品《修缘》,钟霞瑛的诗歌《乘南风而来》,鄢汉卿、饶纪葵的散文等作品,也相继问世并受到读者关注。韶关残疾人作家方阵已成为粤北文坛一个振奋人心的文学现象,一道令人瞩目的亮丽风景。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