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程凯副理事长、财政部代表出席天津电大残疾人学院成立仪式
图为程凯副理事长一行出席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调研座谈会
11月4日,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会同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业务负责同志,共同赴天津市调研残疾人高等教育,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组一行出席了天津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成立暨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专题调研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并围绕落实第四次全国特教工作会关于推进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充分汲取中央电大于2002年率先成立残疾人教育学院,开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四个专科专业,已达残疾人在校生5000余人,培养1167名毕业生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天津电大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把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列为发展战略重点,筹备成立了天津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这将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实现终身学习搭建有效的教育服务平台,是兴办残疾人“满意教育”、“公平教育”的一条新思路。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自1997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实践“融入式”教育,并与美日俄等发达国家聋人大学发起创办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项目,实现了聋人教育与国际接轨。天津理工大学马建标校长认为,当前该校聋人工学院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聋人特殊高等教育教师资源奇缺;二是特殊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严重不足;三是适合聋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和配套服务管理方式依然落后;四是相关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等个性化校园服务不足;五是经费投入不足。马建标校长建议,应依托现有聋人工学院建立国家聋人工学院,提升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并建议建立聋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解决就业率低的问题。
在调研座谈会上,财政部教科文司林皎处长表示,财政部门将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中国残联程凯副理事长在调研总结中指出,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以及会议印发的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补助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地方办好现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这是理顺当前我国特殊高等教育的投入运行体制,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高等阶段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中央财政,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