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发展特色产业 扎实推进“双到”工作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0-06-30 字体: [大] [中] [小]

三甲镇岳冲村是阳春市副市长谢兴标同志带领阳春市农业局、阳春市经贸局、中国移动阳春分公司3个部门挂点联系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一个贫困村。在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工作组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导向,以强化基础设施为着力点,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一、主要成效

(一)特色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户脱贫步伐加快。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不断壮大特色经济。据统计,自工作组进村以来,引导发展特色种植业256亩,其中,村委会集体发展凉粉草40亩,贫困户种植马水桔78亩、凉粉草56亩、沙姜116亩、春砂仁22亩、养殖鸡禽3300头。据测算,列入帮扶的22户贫困户,有20户年底人均纯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

(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交通道路设施更加完善。村委会至坑尾自然村1.5公里机耕路修建项目已筹到资金1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项目完工后,800多群众行路和生产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工作组进村后,挂点部门筹集资金13万元修建山排陂。该项目3月份已动工,预计6月底完工,项目完工后,下游250亩农田灌溉问题将得到解决。三是村民饮用水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工作组筹资26万元解决坑尾、架简2条自然村近700人饮水难问题。该项目今年2月动工,预计8月完工。

(三)群众生产、就业技能明显提高。一是对有劳动力但无门路务工的12户帮扶对象,工作组积极与劳动部门联系,实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已成功推荐就业8人。二是对2户子女上学读书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三是今年以来组织3期种养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户、种养大户90多人次,组织20多人次技术员进村入户指导,发放培训资料1000多份,从选种、种植、用肥、用药,到后期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培训和智力扶贫,改变了当地群众的落后观念,提高了生产、就业技能,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挂点市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多次召集挂点单位主要领导研究推进该村“双到”工作,组织成立了岳冲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各挂点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思路,也分别成立“双到”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深入调研,落实责任。在阳春市委、市政府召开“双到”工作动员会后,谢兴标副市长带领挂点单位领导多次深入岳冲村调研,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制定扶村帮户规划,为开展“双到”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落实帮扶责任,领导小组将帮扶的22户贫困户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其中谢兴标副市长负责2户,阳春市农业局负责7户,阳春市经贸局负责6户,中国移动通讯阳春分公司负责7户。各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户一法”办法,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帮扶活动。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开展“双到”工作中,工作组坚持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岳冲村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岳冲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方案》和《岳冲村2010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方案和组织帮扶过程中,工作组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如根据岳冲村的水田耕地和气候情况,筹集资金和种苗,帮助村集体发展40亩的凉粉草,今年投入5万元,当年产值可达10万元,扣除成本,当年增加集体收入约3.5万元。如谢兴标副市长负责帮扶的2户贫困户,根据他们家的劳动力和水田耕地情况,引导他们发展凉粉草6亩、沙姜3亩,养殖鸡禽2500头;又如农业局负责帮扶的贫困户游启任,根据其本人身体好,年轻力壮及山坡地多的实际,引导他发展马水桔10亩,凉粉草3亩,沙姜1.5亩。同时,根据贫困户缺乏发展生产启动资金的情况,为27户帮扶对象每户提供500元的发展生产启动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特色农业生产。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作进行。资金是做好“双到”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群策群力,多方筹措,确保开展工作需要。目前,通过发动村民自己多投入一点、外出人员多捐一点,争取挂点领导多筹一点、挂点单位多支持一点的办法,已筹集到资金58万元,其中帮扶单位单位52万元,村民自筹6万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