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豪在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18 字体: [大] [中] [小]

省民政厅副厅长、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郑人豪

同志们:

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残疾人的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提供依据,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去年8月份,国务院同意在全国开展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这是我国、我省残疾人事业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体现。1987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对促进我国乃至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18年过去后,我省的残疾人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残疾人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我们再来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必将会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实现残疾人同全省人民一道达到全面小康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刚才,省残联孙俊明同志汇报了我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总体安排设想和当前需要加紧开展的工作,我们完全赞成。李容根副省长对开展这项重要工作还要提出要求,做出部署。民政厅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一定认真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和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能。

一、关于我省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简要回顾

今天在座的同志有一些参加过1987年全省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全省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其中部分,省的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由民政、统计、卫生、公安、财政等多个部门组成,民政部门在其中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工作。那次抽样调查,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也是国家和我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历代政权都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对国家的残疾人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摸底,更谈不上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仅有了第一次、现在还要进行第二次残疾人状况的抽样调查,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的关心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回过头来看,第一次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尽管受当时各种客观条件所限,难免存在一些缺憾,但总体而言,还是很成功的。由于调查内容十分丰富,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很大,基本摸清了我省残疾人数量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数据,使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状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政府有关残疾人的一系列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可以说,全省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对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正是依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我省科学地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布的次年,我省就制定并开始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成立了各级残联,我省的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迅猛发展阶段。在第一次抽样调查中创造的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也必将会对我们搞好将要进行的第二次抽样调查起到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有两点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和汲取:

一是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残疾标准并科学设计各类调查表。全省性的抽样调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精心研究制定出了科学的调查方案,对直接关系到调查成功与否的残疾标准进行了科学归纳和分类,划定了5类残疾标准。实践证明这个标准是成功的,是基本符合当时我省省情的。当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同国际社会的日益接轨,原来的标准也需要按照发展了的形势任务要求加以修订,这也是我们第二次抽样调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正式启动第一次全面调查之前,还采取了预试验的办法,通过试点调查对调查方案进行了实践检验,有力地保证了相关概念、标准与实际情况的吻合。

二是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地相应成立的领导机构都由地方政府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协力配合。在入户调查期间全省出动的各级各类调查人员有一千多人。既有复杂的组织工作,还有大量的技术性工作。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卫生部门为制定残疾标准、配备抽样调查队人员特别是专业医生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公安部门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保证调查队按照规定的见面率进行入户调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在坚持“统筹安排、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下,及时足额下拨调查经费,对特殊地区给予特殊照顾,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统计部门在调查的总体设计、数据的整理汇总和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在前后二年多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思想一致,行动统一,密切配合,确保了第一次抽样调查的圆满成功。

二、民政部门在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残疾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数量巨大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能否享受到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或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建国初期,省政府就将残疾人的生活安置、生产自救工作摆在了社会救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把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康复训练和扶贫助残等项工作陆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民政部门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开展各项残疾人工作。在推进城市低保工作中,我们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分类施保”,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我厅要求全省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据统计,到今年4月底,全省低保家庭共有49.2万户,123.8万人,1到4月份已发放低保资金2.3亿元,城乡绝大部分特重残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针对福利企业扶持保护政策不稳定、企业改革缺乏配套政策的情况,我厅积极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协调,并不断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保证了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共有福利企业371家,职工总数为l.66万人,其中残疾职工7632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75亿元,利润1.96亿元,实际退税1.165亿元。在假肢矫型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在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方面做出了重大成就,已经免费为全省所有的肢体残疾的革命伤残军人普遍更换了新的普及型假肢和轮椅。目前,我省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以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为主的社会福利机构目前已达224家,他们在深化改革、提高效率、强化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为各类住养的残疾人提供养护、康复等多项服务。特别是我厅从200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社区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把服务的主要对象确定为社区内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现在,已经建成的"星光计划"项目单位3503个,为社区内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和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市残疾人的生活,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可依托的阵地。随着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残疾人的各项工作日益融入社区,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福利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帮助残疾孤儿解除疾病的折磨,实现他们回归家庭、走向社会的愿望,我厅从去年开始,开展全省“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资金,力争为2000名残疾孤儿实施手术康复,争取到2006年,使全省社会福利机构中收养的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都能得到有效的手术矫治和康复。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涉及我省12万人口、38个县级单位、150个乡镇级单位,涉及面广,工作量巨大,按照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民政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发动各级民政部门对职能相关的残疾人情况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和统计核实,掌握确切的数据。其次,要积极动员城乡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好抽样调查提出的各项任务。发挥基层组织熟悉群众、擅长入户工作的特点,确保此次抽样调查的任务在基层全面落实。由于基层社区的日常工作十分具体、繁重,面临很多困难,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第三,民政部门要与同级残联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动作,积极地投入、参与、支持和推动这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