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吴晓莉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儿童友好型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议》,我会高度重视,经研究,赞同人大代表提出的“鼓励为残障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和器材器械”等建议,并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特殊性,导致残疾儿童在社会适应中出现问题,无法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残疾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而且能扩大生活领域,增添生活乐趣,促进身心健康。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体育活动已成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是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最有效的形式,为残疾儿童展示自我、增强体能提供机会与途径。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共有0至17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少年11.9万余人。我会高度重视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残疾人体育工作。2022年,牵头组织举办了省第九届残运会,共有215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产生1722枚奖牌(712枚金牌、579枚银牌、413枚铜牌);推动残疾人体育融合发展,推进落实健康广东计划、体育强省建设,残疾人体育发展纳入残疾人事业、体育事业大局,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省、市两级残疾人体育协会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趣味活动、赛事活动、康复健身活动等,发展推广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残疾人体育项目;定期组织“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活动,支持残疾人积极参加马拉松、跑团、伴跑等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举办各项残疾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带动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健身、康复健身,普及健康知识。推动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立足基层、推动身边化、面向残疾人,让残疾人组织及残疾人集中的康复、托养、教育机构,经常性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完善残疾人身边的康复健身设施,加强残疾人身边的康复健身指导,努力营造康复健身文化氛围,举办多层次特奥比赛和训练活动,推广特奥融合运动;各级残联和特教学校、康复机构、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组织开展特奥体育比赛、融合足球比赛、“牵着蜗牛去散步”等残健共融活动,动员更多社会资源和教练员、家长、志愿者支持参与特奥运动,让更多智力残疾人参与特奥运动;做好全民助残健身示范点设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等项目;针对不同残疾人特点,创编推广适合各类别残疾人普及项目和方法;加强与乡村振兴计划的衔接,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残疾人体育需求,提供服务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支持省盲人协会、省聋人协会、省肢残人协会、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和省残疾人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2022年组织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832次,其中省级5次,地市级202次,县区级1625次,参加活动总人次达6.9万人次,聘任教练员50人。
但是,对照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和残疾儿童体育健身的需求,我省为残疾人提供体育活动的场所还严重不足,全省共建共享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只有8个,面向残疾儿童的体育设施仅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和福利院。下一步,我会将积极发挥职能优势,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加强残疾儿童体育政策宣传,在社会上形成帮扶残疾人的良好风气;二是重视残疾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残疾少儿体育活动组织服务体系,推动修建适合残疾儿童生理特点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和比赛;三是开发适合各类残疾儿童进行锻炼的体育器材和体育项目,出台残疾儿童体育活动指南等专业书籍,完善残疾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推动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为残疾儿童提供服务;四是培养专业的残疾儿童体育活动指导员,营造良好的社会助残氛围,促进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如有需要,我会协办意见内容在你局答复意见中可以公开。
专此函达。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5月6日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