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实施方案--配套实施方案之十----残疾人就业工作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01 字体: [大] [中] [小]

“十五”实施方案--配套实施方案之十----残疾人就业工作

残疾人就业工作“十五”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扶持、保护残疾人实现就业,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依据《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全省个市、县(市、区)依法全面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快福利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的步伐,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扶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

——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职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依法全面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大力宣传《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由政府出台贯彻《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实施细节,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将用人单位按比例就业纳入劳动监察年审范围,对未达到规定比例又未缴纳就业保障金的单位不予通过年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残疾人就业管理,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就业的,一定要按规定鉴定劳动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提前解除残疾职工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那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并抄送当地残疾人联合会。

——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比例或成绩突出的单位,要给予表扬、奖励;对拒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责令改正或通报批评。   

(二)扶持福利企业,为残疾人集中就业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福利企业扶持保护政策,认真执行国家给予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征返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管理和完善。

——要按照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要求,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改造步伐,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福利企业要把承担安置残疾人的义务和享用国家政策扶持的权利同意结合起来,将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例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范围计算比例。促进福利企业稳定发展,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改制后的福利企业,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保护,不断改善残疾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状况,为残疾人集中就业创造条件。

(三)帮助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配合、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落实优惠政策,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帮助个体开业的残疾人选择市场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安培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在申办营业执照、落实经营场地、筹集资金和参加社会保障统筹等方面,帮助解决困难、疏通渠道。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自愿组起来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应优先办理登记手续,适当减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起开展经营所需的场地、摊位、租金等,应予以优惠和扶持。

——各级税务部门对从事社区服务的残疾下岗职工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9]43号文给予税收优惠。

(四) 切实做好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残疾职工要给予特别关注,在制定专门政策和措施时,避免残疾职工下岗,除停产、实施兼并和宣布破产的企业外,其他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不安排残疾职工下岗。

——对已下岗的残疾职工,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金。积极组织残疾职工参加再就业培训,优先推荐就业;要关心离退休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其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稳定残疾人在岗,落实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五)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以工代赈的劳动组织,为残疾人建立拖底帮困的基地,在社区服务业、城市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反面带法就业岗位,并保障其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六)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针对残疾人的特点,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的项目,组织他们参加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

—— 各地在规划发展小城镇时,应积极吸纳农村残疾人就业,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也应按比例安培残疾人就业。

(七)规范就业服务体系

—— 开展规范化职业指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状况和职责,使残疾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科学化、规范化。

在职能上,提供职业介绍指导、职业培训、代管档案、协助办理社会保险以及组织劳务开发和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等多项目、多方位的服务。

在服务中,指导和帮助残疾求职者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和形势,根据其自身条件开展就业辅导,帮助其开发自身潜力,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

在设施建设方面,有适合开展残疾人职业介绍业务活动的固定场所和设施,并在2003年,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使用全国统一专用标识。

逐步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指导人员资格培训、鉴定制度。

—— 各地按照《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运行。

(八)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

—— 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登记求职残疾人的特点,进行用工岗位分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任务指标,组织残疾人进行定向职业培训。

—— 以就业服务机构为纽带,建设定点培训基地和各类机构组成的培训网络,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培训标准的规定,组织培训并开展职业资格鉴定。

—— 以县、乡(镇)为单位,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开展农村残疾人技术培训

—— 定期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够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逐步将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化、规范化。2002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残疾人联合会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2003年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以市场预测、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人才表彰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

三、检查、验收

1.2005年,检查、验收并挂牌表彰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就业服务机构。

2.检查“十五”残疾人就业工作,适时召开全省表彰会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