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玲在焊接刀具
林国玲工作起来犹如拼命三郞
林国玲为刀具磨砂
每天清晨7时30分,林国玲都会准时来到阳东区东城镇卓达路的一家五金工厂,开始一天的忙碌。焊接刀柄、抛磨金属接口……这些林国玲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做起来却是得心应手。
林国玲是新洲镇龙潭村石咀自然村人,右下肢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丈夫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从前,全家人都只能依靠林国玲种田的微薄收入和低保金维持生计。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帮扶下,林国玲家建起了新房,儿子的读书费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勤劳的林国玲还先后通过种植蔬菜、到镇上开小卖部等方式增加收入,家庭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2020年8月,林国玲关掉镇上生意渐差的小卖部,并在市残联的引荐下,到东城镇一家五金工厂就业,负责焊接刀柄和抛磨金属接口。
“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我学起来很快,上手后做得就快了。”林国玲介绍道,焊接刀柄属于点焊,看上去容易,但操作起来不简单,不仅要求手稳,还要精准掌控时间和力度,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尽可能提高速度,这才能有可观的计件收入。
焊接刀柄每个是4到8分钱,抛磨金属接口则是每个1分钱。“玲姐勤快专注,现在做得比我们还快。”林国玲的一位同事透露,有时外面的工厂需要赶工,还会请林国玲去帮忙。她已经从最初的“门外汉”,成为小有名气的“女能手”。
去年以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订单纷纷转移到我国,国内经济加快复苏,作为“中国五金刀剪之都”的阳江,五金刀剪内销和出口量均快速增长,工厂生产赶进度成了大家的常态。“最多的时候,我每天要跑三个工厂,深夜才能回家。”林国玲说,现在她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工作中常常需要搬运沉重的五金件,但林国玲的腿脚不便,这时,工厂同事常常会主动过来帮忙,这令她非常感动。“只要听到机器停了,同事就知道要补料了,就赶紧出来帮忙。”林国玲表示,社会有温情和大爱,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勇敢融入社会,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