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粤北南雄湖口镇1.5公里的石龙头村三面环山,山势横亘连绵,树木葱茏滴翠,大丰陂河绕着村子缓缓向南流。村子共有二十余户人家,村舍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村子后山便是温润秀的油茶种植园,众岭围拥着一个山窝,是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
几年前,温润秀的油茶园还是一片荒山岭,杂草丛生。2016年,温润秀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以奖代补扶贫资金的支持鼓励下,她开荒整地,建造起油茶树基地。她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如今已投产二年,为家庭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
图为温润秀的油茶园
油茶花开时,站在山上放眼远眺,满园盛开着一束束白花,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温润秀在园内四处忙碌着,“瞧,这油茶树满山开着花,长势良好。我已经投产二年了,这也证明了这片土壤适宜种植油茶。”她指着油茶骄傲地说。
图为温润秀
1972年出生的温润秀,2岁多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温润秀的父亲是县农机厂的维修工人,回家的机会很少,母亲则在田间地头里忙碌着农活,温润秀便只能由比她大十多岁的堂姐照顾。有一次,温润秀高烧不退持续一周,母亲后来抱着她住院治疗,但仍未见病情好转,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读小学五年级时,因学校离家较远,还要上晚自习课,温润秀每天回学校都要经过一条泥丸小路,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对残疾的温润秀来说,上学路变得十分困难。最终,她向父母提出了辍学,选择在家里帮母亲料理家务杂活。18岁那年,温润秀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生活目标——开一家定制服装店,靠自己的制衣手艺生活。于是,她便到县城的一家培训学校学习裁缝制衣技术,边学习边在家实践。她聪明好学、心灵手巧,附近的村民穿上由她制作出来的衣服,款式新颖大方,与服装专卖店的衣服不相上下。
越来越多人知道温润秀做的衣服好看又合体后,都在茶余饭后的农闲时间送上布料,找她做衣服。温润秀心里清楚,带着残疾的腿想出去外面闯天下有诸多不便,困难重重,但她却没有被困难吓倒。她知道,只有带着自强自立的决心不断前行,才能战胜生活,她要靠自己的双手,活得与健全人一样,甚至比健全人活得更自信、更快乐。于是,她找到在培训学校认识的下肢残疾男孩阿兵,两人商量,决定一起开家定制服装店。他们从同学到知心朋友,最终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定制服装店的生意不景气。1999年,温润秀的女儿出生了,因孩子小,常常需要照顾,渐渐的,定制服装店就关门了。
夫妻双残,且生活在农村,温润秀家庭的生活艰难。2016年,政府帮她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7年,女儿考上重点本科大学,温润秀既为女儿感到骄傲,又为学费犯愁。后来,扶贫干部找上了门,积极向温润秀一家宣传帮扶政策,并按政策为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助学帮扶。在扶贫干部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下,温润秀变得自信,憧憬着过上美好生活。她看上了村子里那一座座杂草丛生的荒山岭,觉得它们就是自己脱贫奔小康的宝地,这一想法后来顺利得到丈夫的同意和扶贫干部的支持。
开山种油茶,对温润秀来说,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夫妻两人都没有体力劳动能力,只能请来挖掘机作为替代劳动力。挖掘机动工后,温润秀每天背着锄头、镰刀,走路到山上,先把杂草割掉,然后用锄头挖树坑。土十分硬,一锄下去手都振得发麻,没多久她的手上便起了水泡,但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干下去。冬与春交融的季节,寒风刮脸,温润秀常常干活干到全身汗水湿透衣衫,好几次想打退堂鼓。但想到女儿上学需要费用,“还是老老实实地干吧!”于是,她又埋头劳动起来,最终种下了2000多株油茶树。她还积极向技术人员请教学习科学栽培方法,投产第二年便收成2万多元,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
看到了温润秀的成果,村民们也开始心动。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将后山荒芜的山岭全面开发,种植起油茶树。温润秀虽然是残疾人,但也是村里的能人,更是带动贫困户致富的领路人。她凭借自身韧劲迎难而上,在种植油茶和缝补衣服的奋斗中,活出精彩人生。
在和采访人员的交谈期间,温润秀的笑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诉说着对新生活的希望:油茶园里一株株茁壮生长的油茶树见证着她自强致富的梦想;树上盛开的一朵朵小花折射出她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温润秀每一次走进油茶园其实都很吃力,但她坚持辛勤地耕耘着。“生活如此艰难,却也简单又快乐。”
温润秀表示,今年女儿报考研究生,进入了梦想分数线,她心里很高兴。“不管怎么辛苦,都一定要供女儿读完研究生。”
温润秀虽然是残疾人,没有一鸣惊人,却始终默默耕耘,以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未来;她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她的生活充实又幸福。温润秀表示,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她将抱着乐观的心态,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路,蓝天下,她阔步前行。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