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跻身公益。有能力的人创立了一个个公益基金,有人在默默地盖学校。还有一些人,他们能力有限,但却在身体力行地关爱着弱势群体。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善举,都值得为他们伸出大拇哥。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北两岗村,杨晓梅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个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患者,走起路来有点跛。她深知身体残疾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也知道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温暖。于是退休后就在村里办起了圣聪特教学校,专门照顾残障儿童和流浪儿。如今,圣聪特教学校里有60个孩子,他们亲切地喊杨晓梅叫校长妈妈。
图为残疾妈妈
图为残疾孩子
亮亮是一个患有先天脑瘫的孩子,今年15岁,他的父母在他七岁的时候先后患病离世。家里没有人管,他亮亮便成了一个流浪儿。他每天在村子里四处乱逛,没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而且还会遭同龄孩子的欺负。有位爱心人士得知了亮亮的情况,便把他介绍给了杨校长。杨晓梅二话没说,把亮亮带回了特教学校,这一照顾就是8年。
东东患有多动症,孤独症,而且智力也存在一定障碍。他甚至都不知道饿了应该吃饭,如果一天没人喂饭他就一天不吃。所以说,每次开饭都必须有人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即便如此东东也不配合,坐在座位上晃来晃去。杨晓梅说,每次吃饭都至少有两个人来喂,有时候甚至需要强行把饭塞到他嘴里,不然孩子就会饿肚子,东东每吃一顿饭都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60个孩子当中,有很多都和亮亮一样,是无人照顾的孤儿和流浪儿童,是不可能收到学费的,学校主要靠当地残联和爱心团体支撑。为了节省开支,杨晓梅的两个女儿和儿媳都在学校义务当生活老师。杨晓梅的手比别人要粗糙很多,孩子们大多因残疾的原因,很容易把衣服弄脏,她每天都要洗60多件衣服,有的污渍比较难洗,就只能用手搓。杨校长说,照顾这群孩子,每天都像打仗一样,苦点累点无所谓,不忍心让孩子么受委屈,给孩子付出值得。
经济上的困难并没有大小杨晓梅把学校开下去的信念。她说有一次自己感冒,躺在床上输液,孩子们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也不会说贴心的话。但他们一群人都围在自己旁边,眼睛盯着输液管,默默地数着滴下的药液。那一刻她感到特别幸福和欣慰,她觉得围在床边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就是他们的妈妈……
最近几天,一股又一股的冷空气席卷华北,河北大部分地区还下了雪,气温直线下降。杨晓梅也遇到了一个很实际的困难,因为是在村里,学校没有集中供暖,孩子们取暖成了问题。学校里共有五个电暖气,还有几个小太阳,每天晚上需要把它们搬进各个宿舍,早上再提前搬进教室。但即便如此,效果也非常不好,教室和宿舍里都比较冷。
杨晓梅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受冻,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于是不得已找到媒体求助。笔者以为,任何人都可以遇到困难,但是一个有爱的社会不应该让这些善良的人被困难挡住脚步。所以,如果您家里有用不着的棉被、棉服或其它取暖设备,请不要扔掉了,这些正是孩子们急需的东西。哪怕是一条围巾,也可以给孩子们带去多一度的温暖。
很多孩子不会表达感恩的话,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杨晓梅的爱。我想替他们说一句:谢谢您,校长妈妈,谢谢你们,所有关爱残障儿童和流浪儿的爱心人士,是你们给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是你们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的阳光。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