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师想在烟台办特殊教育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7-08-24 字体: [大] [中] [小]

图为朱晓涛

  8月23日,籍贯莱阳的贵州省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在编教师朱晓涛(听障残疾人),向《今晨6点》求助:为了能照顾莱阳年迈的父母,他希望回到家乡烟台,找一份继续从事特殊教育,能“关爱残疾儿童”的工作。 

  身残志坚,热爱特殊教育10余年

  1976年出生的朱晓涛,出生在莱阳市沐浴店镇东石河头村。他身有残疾,却积极向上,经过努力学习,2006年7月长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2007年2月,大学本科文化的朱晓涛,经考试成为贵州省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在编教师。10余年的特殊教育生涯,让朱晓涛深爱着自己的职业———关爱残疾儿童。

  朱晓涛在学校从事特殊教育(聋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获得“贵州好青年”、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还获得“铜仁市特殊教育(聋)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特殊教育录像课三等奖”、铜仁地区首届残疾人活动绘画类银奖等。

  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中写道:“朱晓涛,一级教师职务,担任团支部书记兼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该同志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爱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并撰写教学论文获很多奖项,发表多篇论文在刊物,多次参加公开课、汇报课和示范课等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该同志遵纪守法,无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认真工作勤勤恳恳,表现突出,连续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在烟台日报社接待室里,朱晓涛向记者展示了他所获得的荣誉证书,看着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朱晓涛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为尽孝心,决定回家乡寻找“特教”工作

  朱晓涛是利用暑假期间回乡探亲求职的。由于朱晓涛是听障残疾人,加之记者不懂哑语,只好通过纸和笔,与朱晓涛进行沟通、交流。朱晓涛用文字告诉记者:“我出生于莱阳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岁时因为发烧导致耳聋,父母带我跑遍青岛、烟台、莱阳等地医院都没有治好。我后来进入莱阳市聋校上学,大学毕业后,经铜仁市人社局公开招考,成为国家正式编制聋人教师。”

  “当年为了追求做一名特教教师的梦想,去了贵州工作。在贵州结婚生子,现在儿子已经两岁了。我有两个姐妹,我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却不能照顾年近七旬父母,一直很内疚。这些年,年迈父母生活在莱阳,故土难离不愿去贵州跟我一起生活,现在父母身体都有病需要照顾,我决定回家乡照顾父母。”朱晓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朱晓涛的妻子是贵州人,也身有残疾。妻子理解朱晓涛的想法,支持他回到家乡工作与生活。

  “我希望能到烟台的普通或者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我还有个想法,就是开办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或者开办烟台残疾儿童幼儿园,关爱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如果有社会爱心人士想做这项事业,我愿意倾心投入其中。”朱晓涛告诉记者。

  如果有教育机构愿意接纳朱晓涛,或者有爱心人士愿意接触朱晓涛,请用手机短信与朱晓涛联系,朱晓涛手机号码15185828356(发短信)。也可以与96110联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