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成见,是我们最想翻过的大山!”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5-03-24 字体: [大] [中] [小]

  他们各自面临自己的障碍,但又不愿意止步于障碍之前。他们在生活中,以勇士的姿态对抗不同的困难,又在体育训练场上,以战士的姿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浪费时间责备命运的不公,而是奔跑起来、畅游起来,用奋战击退他人的成见,翻过心中的藩篱,攀越一座座高山。

  冲击残特奥会,这支广东残疾人铁人三项队已备战多时!



4174c51d720422c97e03.jpeg

  3月13日晚,春寒不定,广东省肇庆市体育馆对面的旅馆大堂,当天刚刚完成近期最大强度训练计划的广东省铁人三项队(简称“铁三队”)队员正聚在一起,听取教练张兆政对训练的总结和分析。

  这个由视障组、肢残组、轮椅组组成的队伍,去年5月开始组队训练,目标是冲击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这也是全国残运会首次立项的残奥项目。

112897a004f325623d98.jpeg

  “还有8个月就是比赛,只要翻过了这座大山,你们就会被看见。”张兆政语重心长,“努力付出,别留遗憾”。

  数十名来自不同队伍的运动员,在成为运动员的一刻起,已超越“障碍”这座大山,而前进的路上,还有不同的高山需要被不断攀越。

  “成见是一座我们最想翻过的大山。”铁三队运动员张健说。

d259db789d96ef36c209.jpeg

  丨轮椅运动员张健:铁三是挑战也是扩展

  下午3点钟,烈日下的田径场边,刚刚完成跑圈练习的张健满头大汗,大口大口地喝着水:“这天气已经很友好了,过几个月夏天到了还得这样练,那就不止黑一度了。”

  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从此与轮椅为伴的张健,12年来已经参加过90多个马拉松比赛,但使用的都是生活轮椅,而铁三赛的5公里跑中,轮椅运动员需要使用竞速轮椅,且对技术要求很高。“除了要上速度,还要对轮椅有很好的控制力,需要达到‘人车合一’。”张健说,“这境界我还远远达不到,还在修炼。”

  竞速轮椅并不是他面临的唯一挑战,去年5月加入铁三队时,他面对的是三大关:没接触过竞速轮椅,没玩过手动自行车,还是个旱鸭子。在许多人看来,他甚至还有“绝对的劣势”——年龄——即使是在健全运动员中,45岁也已经是“高龄”。

1da223659cd8024d2d15.jpeg

  让他奋不顾身暂时放下正在走上坡路的创业项目、暂时离开家庭,投入到封闭式训练中的,是他对竞技体育的热爱,“我心里有突破极限的渴望”。

  “人们的成见,可能是对年龄的,也可能是对身体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张健与来自不同方面的成见打交道,因为身体的障碍,在就业、交友的时候遇到困难,接受到怜悯、轻视、否定的眼神,最终领悟到只有自己突破障碍,才能打破他人对自己的定义,“俗话说得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过去不到一年里,他从零开始,学会了游泳,已经可以自如操作着竞速轮椅和手动自行车,在跑道上与其他运动员竞跑。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最难的是掌握技术要领的过程,“可能学会了动作,但是还不能领悟到技术要领,或者脑子到位了,身体不一定跟得上,这些都是一直在克服的部分。”三项训练的消耗远大于单项,有时候,他甚至累得连饭都吃不下,但还是坚持着把营养跟上,“吃不下就跑不动”。

  “只能说真正热爱的话,什么难都能扛。”他笑着指着身边的队友们,“我们个个都百炼成钢了。”

161c3db781315d401b30.jpeg

  从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到运动员,张健发现,最难的其实是突破自己的懒惰,用一个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变得更自律、更积极:“比如以前我爱熬夜,入队后我要求自己晚上十点钟一定要关灯睡觉,确保体能可以获得更好的恢复。”在队里,除了训练,他还学会了保养和维修运动的器材。

  “说不清是体育给了我激情,还是这种激情让我不断去探索新的体育运动,也许是相辅相成的。铁三就让我觉得我的人生面临新挑战,也得到了扩展。”张健笑着说,“还有很多要提升的部分,但这一路,我对自己很认可。”

  丨肢残运动员李奕宗:铁三是达到目标的全新机会

  骑着自行车在田径场内破风前行,在体育馆里大跨步奔跑前进,如飞鱼般在泳池中来回畅游,三项运动对于单臂的李奕宗来说,都不是问题。

  20岁的李奕宗本来是广东省残疾人游泳队的队员,去年5月加入到铁人三项队,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在游泳单项上可能很难拿到心仪的成绩,而铁三项目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它更考验一个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4910f585886e1b518c22.jpeg

  尽管有游泳的“童子功”,在铁三项目中有一些“天然优势”,三个项目对李奕宗来说也是全新的开始。“之前我擅长的是短距离游泳,现在算是长距离比赛,而且在公开水域里比赛跟在泳池里还真的很不一样。”李奕宗说,难点在于公开水域中有更多变数,比如天气、风势、顺流逆流等变化,对于运动员的经验是一个考验。

  而跑步和自行车两个项目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比如控制平衡等,但速度还未能达到他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跑步,在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一直保持他的目标配速,但实战的时候,是要完成游泳、自行车两项后才比赛跑步,体力可能已经透支,难以保持最好的水平。

  尽管如此,他还是欣喜发现自己在不到1年的训练中的快速成长。“比预期的好一点。”李奕宗有点保守地补充,“不过还要继续努力。”

2ad915d74b2c4b3c3a2a.jpeg

  对自己有很高要求,并拼劲全力,是因为体育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目标与动力。10岁时候,因为爬树摔伤,治疗不当,他的右臂被截肢。正值青春时期,他经受了同学的异样眼光和言语的刺激。“一开始很难受,慢慢长大了、适应了、成熟了,就无所谓了。”李奕宗淡定说道,“做好自己就行了。”

  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中考前夕,他被选中到广东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中考结束后,15岁的他开始了运动员的生涯。

  “一开始,体育运动让我开心一点,后来,让我找到前进的方向。如果不是体育,我可能会很迷茫。”李奕宗说,现在的自己目标很清晰,就是打好残特奥会。尽管听说目标对手已经练了10几年,比较强,但还有8个月的时间,他想要尽力追赶:“我不胆怯,我知道我还有机会。”

  丨全盲运动员杨晓婷:铁三是人生路上重要一站

  杨晓婷在引导员的指引下,一步步迈入泳池里,嘴里还欢快地和引导员打趣。下水后,她认真地练起尚不熟练的自由泳,努力克服着视力障碍带来的缺乏方向感。引导员偶尔陪伴在旁,为她掌舵,大部分时间她要自己探索。

324f7971d05f31d81b53.jpeg

  这样的练习每天重复进行,最长的时候一次性持续2个小时以上。五个半月来,杨晓婷成功摘帽“旱鸭子”,从一个经过多年学习也学不会游泳的人,成为既懂蛙泳又能游自由泳的游泳新手。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杨晓婷的眼睛并不是先天性失明,她已经记不清具体是高二时的哪一天,自己完全看不见休学在家的那一年,原来的同学都在备战高考,她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开始偏离了他们的方向,幸运的是,她很快又找到梦想开始的地方。随着参加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组织的盲人独立出行的培训,接触到许多“不一样的人”,她开始“重拾生活的希望”,并且有了目标:学习盲文参加普通高考。

  “有个目标在那里,我才有事情做,才不会想太多东西。”杨晓婷解释自己6年来从来没有停过一步的动力,“视力障碍带来的最大障碍其实是心理上的,不断学习,让自己感觉可以掌控自己,是最好的抵抗障碍的方法。”

a7bbf0b5d24852cc6539.jpeg

  等待本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到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招募运动员的消息,她非常心动,即使没有骑过单车,仍鼓起勇气第一时间报名,“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尝试失明后没有接触过的运动项目”。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她进步飞速,被教练挑选参加广东省残运会的双人自行车项目,与队友拿下两枚银牌。

  顺利完赛后,她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在继续训练和读大学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就是到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

  以同样的坚定加入到铁三队,经历5个月的艰苦训练,再一次实现“零”的突破,杨晓婷心里清晰知道“下一个赛道”在何方:“如果能顺利参加残特奥会并且完赛,我想继续升学。”

  她已经定下了明确的学校、专业、方向,想做残障领域的研究,为更多残障朋友做一点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