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邓朴方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13 字体: [大] [中] [小]

(2003-9-12)在10日闭幕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朴方不负众望,再次当选中国残联主席。

邓朴方祖籍四川省广安,1944年生于山西省左权县,名字是由父亲邓小平的老战友刘伯承给取的。196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68年毕业。“文革”中,邓朴方受被打成“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父亲邓小平的牵连,惨遭迫害致残。

1983年,邓朴方创办中国残疾人事业。二十年来,邓朴方和中国残联的同事们为发展残疾人事业默默地耕耘,使之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今天,在中国,绝大多数残疾人得到了全社会不同程度的关怀,残疾人无障碍工程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普遍开展,扶残助残工作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残疾人的才能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广泛认同,残疾人就业率已达到84%,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残联所取得的成就常常令外国同行们惊讶,他们由衷地对中国政府和全社会给予残疾人的关怀和照顾感到钦佩。靠轮椅行走的邓朴方为人处事一向低调,从来不愿意宣传他本人,但每当谈起残疾人事业时他却显得比较激动,嗓音洪亮,铿锵有力,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他所领导的中国残联与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新闻界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公众场合,邓朴方和中国残联的其他领导人总忘不了对新闻界的朋友道谢,他认为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与新闻界的热情支持是分不开的。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国残联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是在用心与人们交往。正因为如此,中国残联举行的活动,无论大小,总是记者云集,关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报道比比皆是。

据熟悉他的朋友介绍,邓朴方心地善良,为人单纯。但他对某些人企图利用他的影响力牟取私利的作法深恶痛绝。记者曾在公开场合听到他以很不愉快的口气谈到这些人和事。

邓朴方领导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他赢来了众多的国际荣誉。1988年,邓朴方获得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奖;1990年获得国际第十五届年会授予的康复国际主席奖;1992年获得康复国际第十七届世界大会授予的亨利·凯斯勒奖;1993年11月,获得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奖牌,以表彰他对”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作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9月,获得韩国“一家纪念奖财团”颁发的“一家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邓朴方对这些荣誉看得很重,他经常说,这些荣誉不只是给他个人的,是对中国残联和整个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褒奖。

邓朴方为中国残疾人事业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承认。1984年3月,邓朴方出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1988年,担任第一届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993年10月当选第二届中国残联主席,1998年10月当选第三届中国残联主席。他还担任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邓朴方1965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邓朴方对父亲邓小平很尊重。一次,在回答国外记者的提问时,他响亮地说,邓小平是中国的邓小平,是世界的邓小平。他还说,如果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对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高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