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粤港澳无障碍场馆,青年大学生见证“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5-08-07 字体: [大] [中] [小]

  “部分无障碍设施的成本可能还比较高,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我觉得可以打破这个技术壁垒,让这些材料得到更普遍的使用”“最近神经传导领域有一些最新进展,我想未来是不是可以应用在脑瘫朋友的辅具上,接下来我有意愿做这样的课题”“我在做一个图像识别的项目,我想试试能不能应用到盲文翻译上”......

  “我们见证了‘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五天、四座城市,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橙光无障碍督导队的十几位不同专业的青年大学生,走访了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地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场,体验无障碍设施,体会科技为无障碍带来的发展,并积极思考自己所学专业能为无障碍带来的创新可能性。

f7b09d9c4de3a788fe02.jpeg

走访深圳大运中心的队员们。

  橙光志愿服务队(简称“橙光队”)是在南方科技大学致诚书院团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的青年学子志愿服务队,下设橙光无障碍督导队,在专业支持下对校园无障碍情况进行摸底,探索无障碍改造思路并建言献策,同时引进社会公益力量,策划举办多次无障碍普及讲座,普及无障碍知识,带动青年学子参与到无障碍督导队的培训和活动中。

  这个暑假,为亲身体验大型赛事对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推动作用,学习世界级先进无障碍场馆建设经验,探索科技与无障碍融合的创新路径,同时向青年大学生传递无障碍理念与进展,橙光队十余名队员开展了一次“粤港澳无障行”。

  “香港的无障碍建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名橙光队队员分享道,无论是社区里平坦宽阔且坡度适宜的无障碍通道,还是配备齐全的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抑或是方便轮椅上下的电梯设施,这些细致且周全的无障碍设施,极大地提升了轮椅朋友们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使他们更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ce19ccf5c8ec6f91cc57.jpeg

深圳湾体育中心内场。

  在深圳,橙光队参观了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市体育中心和深圳大运中心——这三个场馆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在深圳赛区的主要赛事场馆。在队员们来,三个场馆各有亮点:“深圳湾体育中心展现了高科技在馆设的作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现了作为残特奥会承办场馆高精度的无障碍装置,大运中心向我们展现了老牌场馆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与无障碍规范,建设真正实用同时惠及市民的无障碍设施。”

  在场馆相关负责人员的引导下,他们认真观察到,在场馆中,不论是随处可见的标准的无障碍卫生间,还是场馆内留出的轮椅席位,或是无障碍电梯、各种盲文标识和盲道等,都体现着一种认真和负责的态度;部分场馆的升级改造,不只是简单地修复某个缺陷,而是完完全全按照无障碍的行业标杆进行了升级。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在众多的场地之中,即便有很多并非是残特奥会的承办场馆,也承载了深圳对残障朋友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展现深圳将无障碍建设落实得极为到位。”队员们深有感触,“这正是无障碍理念正在全民普及的表现”。

7f73d70fef32a8e2e199.jpeg

天河体育中心场馆。

  来到广州,实地探访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座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城市所带来的无障碍人文关怀。

  在作为残特奥会开幕式场馆的天河体育中心,他们发现,这座建于20世纪的运动场已经大为变样。“游客的流线变得非常地简短且易达,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场馆融入了智能的引导方式,只需拿出手机扫描场馆内设置的二维码,就能获取详细的座位引导。”队员们对智能设施分外感兴趣。在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感受了场馆新建的风雨跑道和近百米的长坡。

  工作人员介绍,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市民们非常喜欢的运动场所,这一次改造升级,不仅为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赛后进一步服务市民,“岭南多雨的天气,常常让喜欢跑步、散步的市民发愁,这个风雨跑道就让他们随时随地,想跑就跑。”而近百米的坡道非常平缓,无论是推婴儿车、摇轮椅,还是长者,都可以通过它从一楼慢慢爬升到场馆二楼的平台。

d7a8c7079ea3d22742c3.jpeg

长达数十米的缓坡非常无障碍。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场馆四周对市民“应开尽开”的开放,以及无障碍细节融入周边市民生活的效果,其中,位于天体中心东北角的口袋公园更是场馆周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缩影。原来从路面到人行道之间、对轮椅造成障碍的落差,被他称为“1厘米的障碍”。如今,经过改造,这1厘米也已经被抹平。“现在变得非常丝滑了。”工作人员表示,改造更重要的还不仅仅是方便了经过的市民,而是这种无障碍的理念被传递给设计者、施工者,对于无障碍在这座城市的普及推广意义深远。

  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队员们看到,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所在场馆,不仅配备了完备的传统无障碍设施,也引入了许多高科技设备,能够辅助有障人士顺利进入场馆,到达自己的无障碍席位。且整座场馆十分崭新,以平地为主,近乎没有路坎,场馆内的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也建设得十分标准。

7dcf7f8ac72f6430d568.jpeg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方便上肢障碍人士的脚踢式电梯按键。

  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细节打动了橙光队队员们。“无论是连贯的防撞提示条、便携的智能化无障碍引导系统、智慧无障碍公厕还是其他的各种无障碍的细节,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真正把细节做到位之后,对于全人群的友好。”一名队员表示,“最打动我们的是,残体中心的这种无障碍环境营造出了一种‘寻常感’与‘融合感’。这使得残障人士可以常规地使用所有的设施,而不会感受到排斥和陌生的割裂感。”他们表示,相信在这样全方位、人性化的无障碍建设之下,会有更多的残障人士愿意走出家门,来到这些场馆,尽情地享受精彩的比赛。

  为期五天的无障碍调研,令这群青年大学生深刻体会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特需群体的重要意义:“我们深刻体会到残障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不便,而因为这场赛事对城市的改造和提升,令我们感受到了震撼和欣慰,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包容性,以及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d97b433bc2a3589c8ed2.jpeg

无障碍的导视图。

  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表达了自己获得的启发:“我明白了专业上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研发,更需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许多辅具因缺乏人机工程学考量而使用不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我希望未来有机会投入到辅具的产业中,也让我反思未来的医疗器械设计必须结合用户体验调研,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创新体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