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田径场上,运动员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向终点,在还有20米的时候突然加快脚步,蹒跚着全力冲刺;跳高横杆前的运动员,用一条腿蹦跳着,助力跑、跃起、翻越横杆;篮球场上的6架轮椅,策略性地散开队形,又快速而激烈地发生合理碰撞,瞄准、上篮、得分……
跳远项目,残疾人运动员飞跃距离也飞跃障碍。
日前,在广州市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比赛中,田径、乒乓球、轮椅篮球比赛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的不同场地同时进行。
轮椅竞速比赛燃烧速度与激情。
“对于运动员来说,比赛是2025年残特奥会前的一次考验、测试或预热,而对于普通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它是一次尝试、挑战、探索,也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广东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刘辅梁说,它更是一次展示和普及,让更多人能看到残疾人朋友在体育运动上的热情和坚韧,看到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意义,“医学功能分级更让我们懂得,残疾人体育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他们已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可能性里竭尽全力。”
对手不是别人
是他们面对的障碍
残疾人体育包括群体项目和竞赛项目。群体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残疾人康复健身、融入社会需求而开展的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而竞赛项目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和规范性。
广州市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包括了4月15日举行的旱地冰壶、轮椅太极、飞镖三项群体项目,以及4月17日—18日举行的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轮椅篮球、举重等六项竞赛项目。
佩戴假肢的00后“钢铁女战士”蒋艳红在参加跳远比赛。
60岁老将黄惠霞参加跳远比赛。
一位视障运动员在参加跳远比赛。
在田径赛场上,跳高、跳远、铅球、跑步、轮椅竞速比赛轮番上阵,视力组、脑瘫组、轮椅组运动员在大太阳下耐心等待自己的比赛。有的小项只有一两位运动员参加,他们依然以认真甚至敬畏的态度完成比赛。“他们并不因为没有对手而松懈,因为对手不是别人,是他们面对的障碍。”刘辅梁说。
一名第一次参加残疾人运动会的志愿者感慨道:“感觉每个运动员都有很好的精神面貌,也感到他们的全力以赴。”
运动员奔跑着奔赴自己的目标。
肢残运动员参加跳高比赛时奋力一跃。
(从左至右)来自增城、越秀、花都的三位同残疾级别运动员在田径场上合影。
比赛是“接风宴”
也是“开学考”
对于刚刚外训“回家”的残体中心运动员们,这一场比赛是“接风宴”,也是“开学考”。轮椅竞速队的年轻运动员邓亿润、庞亿新、田玉通在比赛后纷纷总结自己“没有如预期发挥”“没达到最好的状态”,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考试”中的不足,比如“没有足够经验应对变化的天气”“临场发挥还是不稳定”等。
广州市轮椅竞速队教练员陈晓纯沉稳应战。
蓄势待发的轮椅竞速运动员。
作为在轮椅竞速里成长起来的老运动员,陈晓纯一直关注着队里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外训9个月,我们不断调整训练计划,年轻运动员们不断调整、适应,在个人能力和集体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队伍中坚力量的潜力很让我们欣慰,也很期待通过老带新、手把手把他们带出来,让他们独当一面。”
运动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
开幕式后是观赏性最强的轮椅篮球赛,来自广州各区的运动员在篮球场上一边操作轮椅高速前进、后退、旋转,一边灵活快速运球、投球,令人目不暇接,偶尔跌倒也能立即反应,纵身还原坐姿,展示了力量与激情。
在乒乓球比赛区,一字排开的乒乓球台上,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认真对决,坐着轮椅的、手臂不方便的、听力有障碍的,所有的状态都不能影响他们在飞舞的球拍和白色小球之间笑着、喊着,挥洒自己的热情。
激烈对战的轮椅篮球运动员。摔倒、爬起频繁出现在对抗激烈的轮椅篮球赛场,每当队员们摔倒、又爬起,观众席上便掌声雷动,这是对运动员最好的致敬。
体育使残疾人有机会全面发展
据了解,当天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来自不同区,既有广东省队、广州市队的专业运动员,也有体育爱好者,后者中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是在比赛中依然能看到他们很好的精神状态。
“他们愿意来参加运动会,是一种勇气的展现,也是我们对他们的鼓励。”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运动会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比赛吸引更多残疾朋友参与进来。
“对比上一届运动会,可以看到参赛者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广州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吴汉斌说,体育爱好者们平时积极训练,需要一场比赛来给他们检验自己的水平,也可以“以赛带练”,更重要的是这种氛围可以提升他们投入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对战中的乒乓球运动员。
而包括刘辅梁在内的教练员也在比赛过程中默默观察、暗暗摸底:“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两个不错的苗子,后面可以邀请他们来试试。”他透露,他就曾在过去几届市残疾人运动会上选拔到不错的种子选手,虽然从未接触过专业训练,但如今已经在专业队里茁壮成长。他一直坚信着“体育的力量”:“体育对残疾人朋友来说是一种康复手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机会全面发展。”
体育推动残健融合发生
赛场上的拼搏,给赛场下的志愿者、观众启发。“我看到他们在比赛时,觉得我们可能不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因为对我们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很难。这让我反思,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来自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的志愿者表示。
游泳比赛,一些运动员需要工作人员帮助下水。
游泳比赛进行中。
刘辅梁认为,这正是希望让更多健全观众看到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用心:“每个残疾级别都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残疾人运动员可能残疾程度重一些,跑起来,有人可能觉得他们速度慢,但那已经是他们最努力、最好的表现了。”
举重比赛进行中。
羽毛球比赛进行中。
“我63岁了,比她们都大至少10岁。”上一届获得单打、双打第一名,今年又将他们全数拿下的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黄丽明爽朗表示,“我觉得我发挥得很好。”
还能如何推动残健融合的发生?吴汉斌表示,多年来,他一直希望推动残疾人与健全人都能参加的融合运动,比如网球:“在实践中,轮椅运动员是能和健全运动员一起‘混打’的。”
而在刘辅梁看来,如果能推动更多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运动员的合练,对双方都有利:“那种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氛围里,融合是自然而然的事。”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