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绿色“变身”,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连创全国第一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广州天河发布 时间:2025-03-14 字体: [大] [中] [小]

  3月12日植树节,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表示,广州赛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事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将打造国内第一批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全国第一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

  593a7f60b8565b8a312f.jpeg

天河体育中心改造效果图

  场馆“1+1+1”模式

  绿色低碳改造

  本着节约办赛的原则,十五运会比赛场馆九成以上为现有场馆。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广州赛区采用“1+1+1”模式,即一个零碳建筑、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实施差异化改造策略,焕发老场馆新活力。

  其中,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场馆将打造成国内首批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所有改造场馆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另外,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均按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改造。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从隔热、通风、遮阳三大要点入手,突出岭南建筑特色。

  工程更换玻璃幕墙,提升热工性能。改造通过去除原二层玻璃幕墙,形成内外连通风道和更加通透的运动空间。

  新增水平挑檐、挑出平台,与原有的飘带型大屋架共同构建立面遮阳系统,大幅减少因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传入。

  此外,挑檐上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并植入藤蔓类植物,利用太阳能和植物蒸腾作用,进一步推动场馆节能降碳。

3a0fe679501ad323c9a0.jpeg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大力推进机电系统升级改造,聚焦六大措施提高场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高效多联机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智慧照明系统、高效电梯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节水系统等一系列举措,实现机电系统减碳。

cc84629703fb5a1d4cac.jpeg

  赛后利用

  强化绿色运营管理

  场馆改造兼顾赛时与赛后使用需求,确保赛后场馆功能空间灵活转换,提高场馆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利用率。改造构建“一场馆多场景”运营模式,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充分利用二层平台打造环形跑道,赛时可作为观众大型疏散平台,赛后则是全民运动、休闲、观光的共享空间。开放共享的体育设施,将全民健身引入场馆,推动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a61c67c62725df74a4f8.jpeg

  场馆基于实际情况,建设数字化能源与碳排放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建筑设备能耗、主要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环境参数,对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多维度分析,助力运营实现能源和碳排放双管控。

  “绣花功夫”

  建设绿色低碳街区

  秉持赛区与城区融合理念,广州在对既有体育场馆改造的同时,统筹推进30个场馆周边17个街区提升改造,改善区域整体功能和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成绿色低碳街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聚焦“人民的体育公园”的目标,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场地内绿地对外开放,融合城市内外空间,增加林下活动空间。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回用池等,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改善街区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拓宽人行道、优化无障碍设计等保障出行顺畅,对排水沟、护栏、灯杆等多个要素实施精细化设计,引导慢行流线与自然景观衔接。

d02f9d7bd157c74978e3.jpeg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以场馆绿色低碳改造为核心,推动城市高质量更新。

  在节地方面,精心规划流线设计,促进场馆与周边街区有机融合,实现空间活化利用。

  在节能方面,构建高性能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变压器、智能照明、高效分体空调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在节水方面,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在足球场安装自动喷灌系统;在节材方面,采用环保性和耐久性好的结构加固材料、防护材料以及装饰装修材料。

19d7a7c81ceb1be699bc.jpeg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技术要点图

  多场景

  光伏助力低碳全运

  场馆改造充分考虑场地条件,结合屋面、停车棚、遮阳休息棚、路灯等设施资源,开发太阳能光伏多场景应用。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山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场馆,预计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此外,广州将通过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实现全运会场馆常规电力100%使用绿色电力。

c19c8998f5215aa566a8.jpeg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屋顶光伏效果图

95aea21f8372b930706f.jpeg

天河体育中心光储充停车棚效果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