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深圳网友发帖称“福田连夜拆不锈钢盲道”,替换上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水泥材质盲道。
此前,视障脱口秀演员黑灯曾在喜剧节目中吐槽,某些城市的不锈钢盲道雨后极其湿滑,会让盲人“瞎滑”。
针对不锈钢盲道问题,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12月10日在媒体上公开表示:“我想对于市民反映问题的回应和处理不单单要有温度,还要有速度,不能够只是态度好,不办事。”他透露,福田区对不锈钢盲道情况做了梳理,全区共有40处,已经完成了35处的整治和改造,余下5处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那么,这些不科学的无障碍设施是怎么出现的?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门面工程”,做到真正惠及残障人士呢?
权属问题制约盲道修缮
“借助黑灯的这个事把问题改了,我觉得特别好。”深圳市盲人协会主席马景阳注意到此次盲道引发的关注,在他看来,不仅是盲人会因为不科学的盲道受伤,肢体残疾人、腿脚不好的老年人,还有骑电瓶车、共享单车的群体,也很容易因此摔跤。
在此次事件中,很多网友对不锈钢盲道的存在感到不解。实际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提及的5类盲道材质包含了不锈钢材料。
广东省盲人协会主席杨建华分析,相比混凝土和橡胶塑料类材质,不锈钢材质更不容易沾污,雨水一冲就干净了,选用这种材质应该主要是考虑到方便。但不锈钢防滑性较差,的确更适合室内场景。
早在几年前,马景阳就注意到人行道上不锈钢盲道的存在,并经常向交通管理部门反馈。
“基本上我们反馈的都能得到解决。”他说,但由于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所属的业主单位构成很复杂,可能是工业园区、社区或是某个写字楼,“如果盲道是在某个小区范围,那么维护费用谁来出就是个问题。”
除了不锈钢盲道,“断头盲道”“井盖盲道”“十八弯盲道”等问题也常被人诟病。
杨建华介绍,盲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行进盲道,起到指引视觉障碍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的作用,呈条状,另一种是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设置的提示盲道,能告知视觉障碍者前方路线的空间环境将发生变化,呈圆点形。此外,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
“很多地方盲道的设计都不规范,指引和提示的功能很弱。盲道的纹路凸出不达标,踩起来就会觉得很平,难以感知到盲道的存在。”杨建华说。
目前盲道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直的路缘石(俗称马路牙子)也是很好的引路径,那么是否可以去掉行进盲道,集中做好关键地方的提示盲道呢?在马景阳看来,行进盲道的作用依然重要。
“如果没有行进盲道的话,电动车、共享单车和汽车会把人行道占用得更严重,25厘米宽的盲道代表的是盲人的路权,如果不修的话,盲人可能更没法走路了。”马景阳说。
无障碍服务的补位作用
去年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供了破题办法。
法律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在设施规划方面,强调规划、设计与施工必须同步进行。对于现有的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政府还需制定改造计划,以提升整体无障碍设施水平。
法律有了规定,接下来考验的是各方如何落实,以及监督是否到位。
杨建华举例称,比如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上,由于施工方不一定了解无障碍的具体标准,施工就很容易走样。
“有些人拿到盲道建设的图纸,以为贴的花砖是装饰用的,不该用圆点的时候就随意地贴上圆点。”他认为,应该做好培训,让施工环节上的每个人了解无障碍的知识和标准。
马景阳最近给深圳某区的政府部门建议在修好某条主干道的盲道后,以片区为单位,把附近小路上的盲道也修好,建议得到了采纳,并有望得到推广。
“让残疾人参与到意见征询、施工建设等环节,才能建出真正符合残疾人需求的无障碍设施。”马景阳说。
更多的问题存在于现有的建筑中。马景阳在调研中了解到,一米盲道的建设成本大约是2300元,这意味着对原有建筑进行无障碍改造,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他看来,无障碍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无障碍设施的缺失。由于部分医院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完善,近期,他和深圳盲协的同事正在当地的两所医院推广无障碍服务,视障人士到医院看病可以由志愿者提供陪诊服务。
“像公交车的导盲系统,红绿灯路口的过街装置,都是推动了很多年才有所进步,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按照10年的维度来看的,无障碍设施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马景阳说。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