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喜看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成效(无障碍环境建设篇)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1-02-04 字体: [大] [中] [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眸过去这5年,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不断推动更多残疾人融入创业浪潮;“南粤扶残助学”工程累计发放助学金3653万元;122.5万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累计投入约1.7亿元用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造福4万多个残疾人家庭;为超过80.7万人办理残疾人证;全省建档立卡26.68万贫困残疾人符合脱贫条件,脱贫率为100%!

  5年来,主动担当、敢为人先、不断奋进的广东,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时代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十三五”期间,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信息、服务无障碍的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日益扩大,无障碍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社会动员力和参与度大大增强。

  一、法规建设

  2016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对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明确了违反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2018年7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政府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体责任。

  2020年1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意见,有望很快颁布实施。此次立法,是在2009年《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就无障碍城市建设进行的专门立法。

  二、设施无障碍

  目前我省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普遍配备无障碍设施。广州市在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无障碍坡道、盲道、盲人导向牌、轮椅专用席位等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2019年建设的1185座公共厕所中,560座建立了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深圳市机场、高铁、口岸等交通枢纽,主要干道等的人行天桥均安装无障碍电梯;东莞市25个三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均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及铺设了盲道,地铁线路全程15个车站均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河源市施划盲道标线约32公里,修复盲道约28公里,修复无障碍坡道500多处。

  三、出行无障碍

  邓女士是广州市的一名视障人士,2020年7月份,她曾前往省残联进行过几天的学习培训,说起每次搭乘地铁出行的过程,她都表示对地铁的无障碍服务印象深刻。

  在会江地铁站,邓女士可独立从地面马路进入地铁车站。抵达站内,顺着盲道,她顺利找到边门,并按下求助按钮。工作人员接到“呼叫”后,随即上前开门,并指引邓女士坐上无障碍电梯。“上了电梯后,站台下另有工作人员来接应我,并且工作人员会将我的目的车站告诉相应的车站工作人员。从进站到出门,‘两端’的服务都做得十分细致。”邓女士说。

  广州地铁介绍,会江站这种服务属于“爱心直通车”预约服务,在广州地铁全线网所有车站都通用。同时,广州地铁推行“绿色通道”“爱心候车区”“爱心专座”“爱心直通车”等人性化服务,为残障乘客提供有温度的地铁服务。

  广州地铁无障碍出行服务

  “十三五”期间,为方便残障人士出行,我省各地市加强了公众交通设施的无障碍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目前我省所有地铁站均设置有盲道、无障碍坡道和电梯、专用闸口等,全省地级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站台基本安装语音报站器、LED显示屏,所有公交和地铁车辆均设有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专用座位,车内设有公益播报语音。

  二是加快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应用。公交企业优先选用低底盘和车身构造的车辆(广州5000余辆;深圳1430辆配有无障碍踏板),方便轮椅用户出行。同时,推广应用无障碍出租车,选用车内空间大、具备后门上下车和斜坡辅助装置、一键式固定轮椅等功能的无障碍专用车作为运营车型,采取“巡游+电召”的方式运营,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电召服务。

  三是发展智能公交。珠江三角洲九市公交车辆普遍安装“公交导盲系统”,为盲人出行“保驾护航”。广州市部分车辆将乘车线路导向图升级为LCD电子导向图,在现有语音报站的基础上,实现了可视化的预报站和到站提醒,方便听力障碍人士出行。广州、深圳地铁推行爱心预约服务,乘客通过地铁官方APP、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地铁安排专人提供全过程、接力式无障碍服务,还设置单向可视双向对话求助专线,为残障乘客提供及时、精准服务。

  四是落实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的优惠政策。广州市实行一二级残疾人免费、三四级残疾人半价乘坐公交;深圳、东莞实行本市及外地残疾人均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肇庆市为本市户籍残疾人免费办理公交IC卡,残疾人持卡免费乘车。

  四、信息无障碍

  在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省政府及省直单位100多个门户网站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方便盲人无障碍获取各类资讯和办理各种个人业务;广州、深圳市两市免费给盲人发放电脑读屏软件,推广使用手机读屏软件。盲人运用手机读屏软件,可以和健全人一样使用微信、打车软件、购物软件等,解决个人衣食住行的问题。全省公共图书馆普遍设立盲文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为盲人提供无障碍学习环境。广州图书馆还为盲人提供多项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包括“免费送文化上门”、帮助盲人寻找电子书、外借电子书储存卡、放映无障碍电影、举办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等。

  戴着助听器的高颖怡用沉稳而不失激情的语气朗诵道:“我们——中国的好少年,也拥有自己的梦想。”为了让受疫情影响在家上课的孩子们主动阅读,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广州市少儿诗文朗诵活动”,并连办了4期,共收到800多份录音作品,其中有35份来自听障、视障和心智障碍的读者。

  截至2020年11月,广州图书馆举办了340多场残障人士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广州市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暨散文创作大赛、“但说无碍”残障读者支持项目等多个公益助残文化品牌。

  五、无障碍服务

  2019年6月,在揭阳梅峰中学考点,20岁的全盲女孩杨晓婷成为我省首位使用盲文试卷的考生。历时11.7个小时,杨晓婷完成了一套共95页的盲文试卷。如今,在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她已经开启了新生活。

  晓婷收到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张录取通知书,其中一张为广东首张盲文录取通知书

  如今,残疾人参加高考、执业考试等,肢体残疾考生可携带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进入考场;听力残疾考生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视力残疾考生可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考试机构还将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对残疾考生安排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开场、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予以协助等服务。深圳市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增加一键呼叫、转移呼叫等功能,保障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的报警和急救需求。

  六、居家无障碍改造

  围绕残疾人家庭普遍存在的、突出影响生活质量的居家活动有障碍、用水不方便、用电不安全、如厕有困难等问题,全省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专职委员、村委干部、施工(设计)单位深入到残疾人家庭,全面摸查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和残障情况,结合个性化改造需求,科学合理制定改造规划,安排专人负责审核监督,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工作组从服务对象着手,重点解决建档立卡残疾人的需求;从改造半径着眼,分片区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从偏远贫困农村,到城区周边,做到全覆盖;从改造要求着力,重点对残疾人进出门口进行坡道改造,居家用电线路、生活用水、卫生间、厨台进行改造,并为其安装扶手或防护网、太阳能热水器等。

  为残疾人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为肢体残疾人家庭安装坐厕、无障碍扶手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残联累计投入资金17477.82万元用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33.95万元,市县级财政资金4593.87万元,为4万多个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了“应改尽改”,让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着眼十四五,省残联将继续努力,把惠残助残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