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禾乐制鞋厂厂长 林小敏
在大千世界里,有些人非常幸运,而有些人则难免不幸,我是一个从小就被命运作弄的重度残疾人。40多年来,自己只能靠着左手生活工作,经历了数不清磨难与坎坷。
我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在一岁半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无情的病魔使我的双腿和右手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虽然父母带着我到处寻医问药,但最终也改变不了我的命运。有幸的是我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悉心照料下,顺利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一年级,而初二要到离我家很远的镇上去读,因自己挪动寸步都需要靠家人帮忙,只有辍学了。那时候,每当看到同伴们去上学,我就会很伤心,时常偷偷流泪,父母看着却无能为力。有一天爸爸拿回来一张刊登着张海迪事迹的报纸给我看,在反复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一个连学校门都没进过的残疾人,都可以自强自立,难道我就不可以吗?
那时家里很穷买不起轮椅,从1979年到1986年我都没有离开过家门,只能通过家中的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我辍学在家时,一边学习,一边找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来做,比如说钉钮扣、绣花,以帮补家里的开销,虽然赚的钱很少,但心里却充实许多。恰巧看到《健康报》招收函授学员,我就报名参加了中医、文学创作等函授班学习,均取得单科结业证书。
1987年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参加了《南方日报》举办的老师与我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1999年在《南方日报》社庆特刊征文活动中,自己荣获了一等奖,看到我的文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真为自己感到自豪。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羡慕儿时的同伴们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依旧每天呆在家里,我曾多次向父母提出想工作的要求,但答案总是他们那无奈的叹息声。令我最难忘的一天,是妈妈领了工资,偷偷塞给我10块钱说,小敏你存起来留作以后用吧。听了妈妈这句话,当时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在健全人看来这不过是区区的10块钱,可对我来说,它意味着今后的生活要靠妈妈每月给的10块钱过日子了。我强忍着泪水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能养活自己,向世人证明残疾人并不是残废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对我这样的重度残疾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有些好心人劝我向政府申请残疾救济金,但我决心靠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我瞒着父母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恳求他帮我解决工作问题,县领导很重视,当即给我介绍了一个单位,但对方单位却迟迟不肯落实,还说健全人的工作都没解决,怎么会轮到残疾人呢。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失望的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家人也曾经劝我放弃找工作的念头,可最终被我的执着所感动,于是父母就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7000多元,准备给我开一间复印店。当县领导得知情况后,商请民政局把一个楼梯间腾出来给我作经营场地。在1988年复印店开张营业的时候,小店只有我一个人,大小便要等妈妈中午下班或者妹妹放学时才背我去,每天都不敢多喝一口水,虽然很苦很累很难心里却很快乐,因为我开始养活自己了。为把小店办成惠东县城一流的复印店,我的经营宗旨是优质价廉热诚周到,由于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工作上,复印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走出,凡是努力拼博的人都具有很坚韧的个性,不会轻易认输,因为只有不畏艰难困苦的人,才能步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上世纪90年代初,办公自动化还未普及,但办公室业务却与日俱增,我抓住这个机遇,先后买进电脑打字机、油印机、工程复印机、喷绘机等一批设备扩展业务。有了好的设备,我决定自己打字,但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打字需两手紧密配合,而我仅一只左手能动,能打字吗?刚开始的时候,我连建一个文档都不会,顾客要改文件,我不会改写转换,结果是覆盖了原来的文字,只有把要增加的文字打出来贴上去,一行行剪下来,再一行行拼上去。为解决电脑操作难题,我全心投入到练习打字上,每天从早晨练到晚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可以不看键盘只看稿件,每分钟可以输入100多个汉字。看过我打字的人无不佩服,称赞我的单手电脑打字为惠东一绝。20多年如一日,我每天工作达12小时,远远超出健全人都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希望,没有一个人应该放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凭着勤奋和努力,生意越做越红火,从一间小小的打印店,到扩大成两间数码快印店,再到开办一家制鞋厂和鞋业门市部,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我认为,自己虽然日子好过了,还有许多残疾人仍处在困境之中,自己有能力和条件的时候,应尽量给残疾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平台,让他们掌握一些本领,我相信残疾人只要坚定信念,克服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最终一定可以自食其力。这些年来,我培训了100多个电脑操作员,其中有50多个是残疾人。
其实人生真的很奇妙,转念之间无处不风景。即使我们自觉涉足在人生一隅,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一片天宽地阔的蓬勃生机。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我开始涉足新的领域,2004年11月,自己拿出原本打算买房的20多万元,创建了禾乐制鞋厂,并与惠东县残联合作在厂内开办了残疾人制鞋技术培训就业基地,无偿为残疾人进行制鞋技能培训。同时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在工厂40多位工人中,残疾人占一半以上,最多时达26人。开办鞋厂之初,我和丈夫去福建、闯海南,人家把我当怪物看,吃了许多闭门羹,但我依然挨家挨户派发名片,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后来一些客户看到厂里生产的鞋子,纷纷表示愿意与我合作。如今鞋厂年产量30至50万双女鞋,每年向国家纳税3万多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残疾程度较重的残疾人,因他的双手不太灵活,刚进厂时对自己很没信心,我鼓励他说,你看我仅有一只左手能动,照样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追求,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现在,他不但能胜任工作,并且还掌握了制鞋的整套技术,成为独当一面的员工。
真正的残疾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心灵上的残疾。残疾是不幸的,但残疾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那就是残疾人通过奋斗拼搏,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残疾人只要有合适的岗位,一定做的不比健全人差,因为他们更想通过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几年来,我一直都很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就业问题,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在2008年,我被评为首届十大感动惠东人物,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自强模范。今天,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仅有一只手,仍然可以养活自己撑起一个家,谱写自己的美好人生,成为一个造福社会的有用之人。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