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复赛暨特训营开幕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0-06-08 字体: [大] [中] [小]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7年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复赛暨中山大学公益创业特训营开营仪式在这里举行。在两天的强化培训后,将从521个参赛项目中选出88名选手登上复赛舞台,争夺总决赛名额。晋级决赛的名单将于28号在省残联官网、“众创杯”大赛官网公布。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事业部主任科员刘效臣告诉记者,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自4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入围初赛的项目达521个,比上一届参赛项目增加122个。大赛参赛总人数达2081人,其中直接参与创业的残疾人有838人,这些残疾人当中不乏有博士学历、硕士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等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公益爱心的创业创新者。

  7月28日,初赛在广州中山大学顺利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88个项目晋级复赛。

  从入围的项目情况来看,项目内容除了常见的农林渔牧养殖外,还涌现了一批文化创意、非遗环保、医疗科技、新能源等科技含量较高等领域的创新项目,呈现出项目领域宽、实用性强、社会影响广的特点。服务范围涵盖残疾人辅助器具设计制造、就业培训平台搭建、康复项目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等,密切贴近残疾人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大管院定制课程助力选手晋级全国邀约组百人评委导师团

  公益创业特训营立足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优异的培训师资,已连续举办两届,成为残疾人公益赛的一个亮点。开营的目的在于帮助参赛选手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开拓创业思路,规避创业风险。通过近两天的学习,参赛选手将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掌握创业项目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路演等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自主创业能力和经营本领。

  图为特训营导师正在为参赛选手授课

  为保证大赛权威性,大赛总执委会从全国范围邀请近百名评委导师组成专家库,助力残疾人公益赛。他们的身份包括投资人、企业家,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专家,律政专家及公益人士等。评审时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分阶段服务于初赛、复赛和决赛各环节。导师团将针对项目价值、选手表现等进行分析,尽量让选手在比赛之余有更多收获。为保证比赛公正透明,赛场还设有仲裁委员以及公证员,在比赛期间定时巡视,监督比赛。

  90后听障选手创造听障福音

  毕业刚两年的90后参赛者石城川带来了《软硬发声——音书助力听障人士沟通》项目。他在11岁时患上脑膜炎,因用药不当成为一名重度听障者。高考时,以超过高考重点线41分的成绩考入暨南大学。毕业后,石城川凭实力应聘到了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工作。这时,谷歌智能眼镜的诞生激发了石城川创业的念头:中国有两千多万听障人,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如果能实时将语音转换成文字,显示在镜片上,听障人就能马上看见,加快与人交流沟通的速度,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他试着求助国内外知名智能软件企业来开发这类产品,遗憾的是,尽管不少企业认可这个项目的意义,但终究没有愿意接手的。这时,他找到了当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读研究生的陈国强合作,陈国强了解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曾获得美国数学模型比赛一等奖。于是,石城川毅然辞职,从此开启了创业之路。

  项目取名为音书,体现了将声音转化为文字的特点。他们的梦想就是改变听障者的生活。2017年1月20号,音书APP软件正式发布在各大应用商店,供公众免费下载使用。软件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听障者可以通过文字“看见”声音,接听语音电话,帮助用户更高效的沟通。同时,音书软件还新加入了语音训练的功能,这一功能对听障人也非常重要。例如,石城川曾经讲话时控制不好自己的发音和音量,有时会含混不清,分贝非常高。而有了这一功能,听障人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不久后,“音书”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移动终端创新应用大赛第一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音书APP已经有了1万多人的用户群。不少用户给他们发来感谢信,并对音书APP作出“翻译速度很快、准确度很高”、“让我们和健听人不再有沟通障碍”等评价。目前,音书团队正在继续改进软件,加紧研发可以与手机软件搭配使用的智能眼镜,该眼镜已经做出了样品。

  “我们希望有一天,听障人能借助科技轻松和外界交流,让‘听障人除了听,什么都能做’”,石城川说。

  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为视障人士生活助力

  来自企业组助残类的张妙钿带来的项目《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送给盲人一双有温度的眼睛》则以社会公益效益为出发点。张妙钿认为导盲犬不像盲杖那样冰冷,它们聪明而又富有感情,在领路的同时又是使用者生活中的好伙伴,它不单单是一个出行工具,而是视障朋友们的另一双眼睛,能协助在黑暗世界里面生活的视障人士学习、工作、生活、出行,大大拓展视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

  图为张妙钿在开营仪式上向大家介绍导盲犬项目

  目前全国有超过1000万的视障人士,按1%标准配置为盲人配备导盲犬,就需要10万多只。我囯导盲犬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至今相关机构国内才7个,服役于盲人的导盲犬还不足200只。广东省就有盲人近70万人,全省仅有2只导盲犬。鉴于此,张女士和她的团队于2015年在广州市海珠区“丫髻沙岛”创建“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目前基地有种犬3条,幼犬13条,在训预备导盲犬10条。同时基地牵手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及校方机构进行产、学、研、实等合作,以期树立行业标杆,立足广州服务全省,并辐射全国,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视障朋友。根据基地发出的问卷调查统计,若成功培养出导盲犬,省内目前提出申领需求的视障人士达4200余名。

  推拿技师自立自强造福社会

  来自广东顺德的黄震南是企业组自强类参赛项目的全盲选手,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像我们这种半途失明的人比先天失明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刚失明的那一年,我是非常崩溃的,可是连想死都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自理能力,去哪里都有家人跟着。”黄震南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他失明后也没有放弃他,而是把他送到专业技校里学习推拿。取得中专学历后,他又自考了湖南医学院的本科,成为了一名具有既具有专业理论中医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推拿医师。

  黄震南带来的项目是他自己创办的推拿按摩公司,创立至今已有十八年历史,公司采用学徒制培养推拿技师,零基础也能学技术。近年来,采用新的营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进行诊疗,再将客户引流至最近的线下门店消费。目前有八家分店,每个门店的规模都不大,只有十名左右的员工,公司目标是在两年内孵化一百家,实现社区服务。

  现在的黄震南还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任按摩导师,他告诉记者,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健全人很多,他们的服务会比视障人士更周到。但按摩是一门技术活,讲究的是手上功夫,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辛苦的时候,而健全人面对的诱惑和选择更多,相对来说视障人士更加专一,手法也会更专业。

  “我现在有两个身份,既是医师,又是导师,在解决自己就业需求的同时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还能造福社会,我感到很满足。”黄震南说。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参赛选手进行手语翻译

  今年进入复赛的88名选手中,包含有56名肢体、视力和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为做好赛事服务,保障选手顺利参赛,组委会提供了无障碍车辆、手语翻译、青年志愿者等助残服务,为这些选手提供引导和帮助。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创业大潮中,残疾人既是被关注的对象,也是平等参与、积极创造的主体。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总执委会主任柯沫夫说:“在这个残疾人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期待看到他们更多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时代风采,可以更有尊严的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