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各地残疾人工作摘要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5-03-17 字体: [大] [中] [小]

广  州

 

2014年市残联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济、基本服务、基础管理和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超额完成省政府底线民生及十项民生工程项目任务。完成专项补助金项目整合工作,对接省残联残疾人生活津贴、重残人护理补贴,惠及近8万名残疾人,涉及财政资金1.8亿。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 “珠江三角洲公交导盲系统”建设,安装完毕3000辆公交车,超省下达2000辆的任务。完成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残疾人民生福利纳入政府“大社保”统筹,纳入全市民生保障工作大局,资助困难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医疗商业补充保险。

    二、顶层设计、依法行政,夯实加快发展的政策基础

    年度正式立法项目《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通过市政府审议,提交进入市人大程序。出台《广州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先行市工作方案(2014—2016年)》,全面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三、精心组织、整体推进,提升服务保障质量

残疾人教育。609名特殊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生活补助,127名贫困寄宿残疾学生获得福彩资助,915名普通寄宿残疾学生获得福彩资助,2029名非寄宿残疾学生获得义务教育生活补助,458名非寄宿学生获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生活补助;5087名贫困残疾人子女获得生活补助,235名残疾人获得教育奖励金。残疾人就业。25261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举办16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433名残疾实现就业。举办广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生活救济。残疾人生活津贴、重残护理补贴发放到位。与民政部门核定残疾人家庭进入低保的门槛。研究制订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托养。提高康园工疗机构资助标准。制定《2013年广州市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资助申请指南》。资助352名残疾人寄宿托养,272张残疾人寄宿托养床位,1068名残疾人居家托养,228名残疾人日间训练,资助金额949.3350万元。编制《广州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及服务规范》。康复。市本级预算安排2925.24万元投入康复资助。资助16529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440名精神残疾人获得免费精神病门诊资助。新增57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10个社区精康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5000户肢体残疾人、6500户视力残疾人和5500户听力残疾人无障碍改造任务。办理免费或半价优惠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羊城通卡共68208张。出台《广州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规定》,草拟《广州市残疾人专用机动车更换方案》。信息化服务。落实广州市完善和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方案工作任务,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共享目录数据,8个业务系统为我市残疾人提供电子服务40万余人次,涉及惠残金额近2.9亿元,市残疾人服务呼叫中心提供业务咨询、定位等服务4500余人次。与越秀、海珠、番禺等3个区政府合作试点开发残疾人生命周期全程服务系统。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开展广州市第四届“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活动。落实经费400万元推进全市80个社区建设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建设。举办第四届广州市残疾人艺术节暨广州市残疾人书画展巡展、全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幸福工程的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市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市康宁果园场等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交由市重点办代建。爱心公园建设由天河区政府列入十件民生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开园。市康纳学校落实了新址。

四、固本强基、服务一线,加强队伍建设

精简文电会议、缩减活动规模,继续大幅压缩“三公”经费。开展“共产党员亮身份”行动,对外服务窗口实行“党员亮牌”创建活动。落实市、区残联理事长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组织专题培训。开展了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情况调查。专门协会结合残疾人节庆日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及开展盲人诗歌比赛、聋人摄影大赛、精协书画展览等专门协会的自主活动。继续与团市委合作推进“志愿在康园”助残服务品牌,实现了全市179个康园工疗站的全覆盖。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4年共筹得人民币303多万元(含实物折价)、物资1.5万件,用于残疾人康复、教育、宣传、福利等方面共296万元。

 

深  圳

 

    2014年,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指导下,深圳市残联以“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聚焦民生,为残疾人做好事、做实事

全面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免费安装了600套读屏软件;安装了1000套公交汽车导盲系统。

超额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实现了新增502名残疾人就业;向户籍残疾人发放特殊困难救济补助15631人次、2294.9984万元;完成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994人、1360件;资助1559名16岁以下户籍残疾少年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总金额2344.7万元;为全市570名户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居家康复服务。

二、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省残联、中国残联先后来深召开现场会,肯定我市残疾人残疾人“康复进社区 服务到家庭”的大康复服务模式。

二是出台《深圳市残疾人评估转介服务办法》,形成残疾评估转介工作机制。

三是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无障碍督导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化工作模式。全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对33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无障碍设施进行了竣工验收。

四是推出了辅助器具免费借用服务,尝试基本公共服务向非户籍人群延伸。

五是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残疾人服务机构。“民爱网上商城”项目通过互联网方式帮助残疾人展销产品累计达1.1万多件、创收40多万元,得到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肯定。

六是残疾人融合式教育效果明显。为230名残疾儿童提供融合式康复教育,已有14人进入普通小学、33人进入普通幼儿园。

七是加强与残疾人朋友及其家属的信息交流。汇总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编印了《深圳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导航》;全市共开展了221期残疾人家长学校和家长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残疾人家属5204人次。

三、建章立制,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居家康复的意见》、《深圳市残疾人评估转介服务办法》、《深圳市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深圳市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评审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

完成了“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的创建工作,全年未发生大型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四、营造氛围,广泛开展助残活动

组建广东省轮椅冰壶队并参加了全国首届轮椅冰壶锦标赛;成功举办了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国际残疾人日”系列活动等数十场助残活动;联合团市委印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以街道职康中心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依托建立“青年志愿服务U站”,为残疾青少年服务;“红狮服·助残站”的“一对一”社区服务模式受到中国狮子联会关注。

五、交流互动,努力扩大残疾人事业影响

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港澳合作。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授权的《轮椅服务初级教程》翻译、出版、发行工作;与意大利、匈牙利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互动。 

积极参与国家研究课题。承办了全国孤独症患病率筛查及病因学研究深圳项目暨工作现场会;参加了卫生部开展的“先天性耳聋的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体系研究”课题。

加强与兄弟省、市残联的交流合作,完成援疆、援藏任务,并与汕尾市残联建立了对口帮扶工作机制。

六、固本强基,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全面核查了全市持证户籍残疾人和非持证残疾儿童的基础信息,完成了专项调查第一、二阶段工作任务。

二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召开了市残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调整选举唐杰副市长为主席,朱廷峰副秘书长为副主席,增补宋锐为副理事长,并调整和增补了部分主席团委员、执行理事。

三是以党建为核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深圳市委大院设置专栏宣传市残联系统党建工作成果;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以正确的导向选人、用人;组织全体党员到深圳监狱参观学习;组织了19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规范化管理程度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公务用车改革、办公用房整改、固定资产清理等工作,制订完善了公务车辆、公务接待、办公用房、采购、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充分发挥专门协会主体作用。

六是进一步加强社区残协工作。指导区残联新招录了33名专职委员,总人数达到334人。

 

珠  海

 

一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入手,突出制度建设重点,着力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一、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

完善残疾人2项补贴制度。户籍持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人的生活津贴标准从80-200/月提高到140-200元/月,重度残疾人享受150元/月专项护理补贴。

提高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质量。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政府购买服务标准从1500元/月提高到2400 元/月。成立由各级残联、社会人士组成的服务质量监督小组,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加强托养机构服务质量考评和日常监督。

二、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措施,实现减轻企业负担与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率双促进。加强就业年审窗口规范化建设,实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就业年审实现网上办理。《珠海市残疾人教育就业补贴办法》即将出台,将新增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岗位奖励、企业添置无障碍设备设施补贴等6项补贴内容,进一步提高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为491名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帮助53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推进残疾人康园工疗网络建设。加大康园中心购买社工岗位补贴和会员补贴力度,全年新增残疾人康园中心6个,全市投入运行的达19个,服务残疾人近500人。

三、积极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

制定《珠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将民办康复机构纳入部分残疾人康复项目承接对象,对在民办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年均补贴1.2万元。向残疾人及家属定期开展家庭康复培训、讲座及咨询。成立“珠海市残疾人心灵驿站”,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心理专家团队为残疾人及家属开展免费心理援助。

为243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和206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住宅无障碍改造。近5000多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对全市2234名持证精神残疾人开展专项排查。为13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服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58例(其中免费手术637例),为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训练481人次,为1837名肢体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训练,免费适配辅助器具265件。

四、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第四届广东残疾人文化节珠海系列活动,组建残疾人剧社,组织残疾人文艺下乡、文艺进社区等文化活动,残疾人志愿报告团校园巡讲活动成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文工作的一大亮点。组织20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外出圆梦”活动。

五、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扶残助残氛围更加浓厚。在主流媒体开辟宣传残疾人事业的专栏、专版、专题,开设人物专栏11期,开辟工作专版4个,刊发各类新闻特写近100篇,制作访谈节目3期,广泛宣传解读残疾人工作新政策、新成效。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向500名盲人发放读屏软件并组织培训。在全市21条公交线路的400台公交车安装公交导盲系统,向400名盲人发放导盲终端设备。在珠海电视台制作珠海新闻周播手语节目,为市公安局等窗口单位举办手语培训。

六、推进残疾人幸福村居创建

围绕我市幸福村居创建工作部署,选取10条村投入100万元加强村居残疾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80万元为农村约50户特困残疾人配置基本生活用品、为1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

七、筹备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完成残疾人基础数据核查,在市、区、镇三级开展专项培训9期,培训专项调查员约730人,为高质量完成专项调查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汕  头

 

2014年,汕头市委、市政府把“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在十大民生实事中单列成项,汕头市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检查验收。市残联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残疾人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非常之举推动残疾人工作上新水平。

一、不断扩大残疾人民生底线救助网

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将为民服务促发展放在首位。不折不扣落实好“两项补贴”政策,全市共有16989名贫困残疾人享受生活津贴,2439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全年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治疗1560人,为3800多名需长期服药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精防点定期免费诊治;资助听障人士适配助听器207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3例;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259例;为729名0-6周岁残童提供机构康复训练服务,为148名在民办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7-14周岁残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为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1846件。市特教学校在读视障、听障、孤独症、智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5人,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分教点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在读学生31人,填补我市乃至粤东地区特殊教育多项空白。规范助学政策,取消名额限制,采取“申请一例,资助一例”,全年为2208名学生发放助学金222.3万元,初步实现残疾学生及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全覆盖。

二、创新制度补齐残疾人工作短板

牵头制定脑瘫康复救助规范性文件,实现脑瘫儿童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制订《长期卧床特困残疾人救助试行办法》,实现长期卧床特困残疾人救助纳入制度性安排;出台《汕头市听力语言康复救助实施意见》,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康复救助相衔接,奠定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听障人群的听力重建工作制度性安排;以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为契机,全面推广超声乳化联合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三、千方百计强化组织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提升现有康复机构的服务质量,汕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孤独症康复部等5家康复机构通过省残联二、三级达标复评,各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有序推进。扶持民办康复机构发展,先后把13家民办机构纳入规范管理,在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培训上给予有效扶持。邀请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内外专业机构开展国际孤独症康复合作项目;坚持“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选派康复教师赴北京、台湾参加学习,多次聘请中国残联、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专家学者莅汕授课,强化人才培训,大幅提升残联队伍业务能力。实现康复机构从业特教教师及康复人员纳入教师、医护人员职称评定体系的破冰之举,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考核初次认定工作。

 

佛  山

 

2014年,佛山市残联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康复、基本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创新,努力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残疾人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民生兜底网络更广更密

(一)全面落实《佛山市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全市有9000多名残疾人可享受本项补贴,补贴总金额300多万元。

(二)积极筹备出台《佛山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工作,为我市残疾人享受社会文明提供更多保障性条例。

(三)积极推进市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工程(市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亿1千万元,总建筑面积约30002.44平方米。

二、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以点及面,形式更灵活,惠及面更广

(一)2014年上半年对50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2014年7月1日起,残疾人康复救助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形式实施,开展的五批康复救助共226人。

(二)通过出台《佛山市残疾人康复救助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残疾人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

(三)组建“阳光心理专家团队”,上门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辅导服务;为子女残疾的家庭在职职工提供每月一次的“阳光户外”活动,对残疾儿童一对一进行亲情陪护。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深入、创新有力,落实更细致,服务力度更大

成功研发了17套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测评工具,完成全市测试采样5000人次。通过委托专业公司对残疾人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采取了与学校联合、与企业联合、与残疾人联合的“三联合”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纳入政府网上办事大厅事项,送手语课程进企业,开展雇主培训。

四、残疾人教育工作加快推进,以面带点、教育对象覆盖更广

密切配合市教育局开展适龄重度残疾人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完成信息核查及相关的工作,配合市教育局实施《佛山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建立佛山市残疾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设了奥鹏网络远程教育专科、佛山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佛山电大中专等教育课程。

五、残疾人体育工作佳绩连连,节节开花

我市残疾运动员在仁川亚残运会上亚残运会中共取得了12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的好成绩。在2014年IPC田径大奖赛的国际赛事中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成功举办了市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

六、残疾人维权工作严密有序,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权益 

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问题。开展第二批“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创建工作。将每月的10号、20号定为理事长接待日,了解群众所需。

七、残疾人宣传工作步步到位,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完成市残联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加建无障碍网站,更好地为广大残疾人服务。与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合作播放《小强热线:热线关键词》、《经历》手语节目等宣传公益广告。配合作好创文、法制日宣传等联动性工作。

 

 

韶  关

 

一、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市残联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四风”,服务群众,认真开展本次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20个,形成《韶关市残联规章制度汇编》,提升了基础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

韶关市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共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1.6亿元,建成一批残疾人服务重点工程:市精神病医院大楼2000多万元;市孤残儿童康复中心(福利院)1600多万元;市特殊教育学校4600多万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3053万元;粤北残疾人(始兴)就业培训中心2800多万元。曲江、新丰、仁化、翁源、乐昌和南雄共投入2000万元,分别建成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项补贴落实到位

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列入201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经过各方面努力,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经费均已到位。全市共发放金额3020万元,有14496名低保残疾人领取了生活津贴、17720名重度残疾人领取了护理补贴。

    四、引入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升残联康复服务水平

    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医疗+残联服务机构”合作的新模式,与市职业病防治院合作,共管新建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目前该中心收训残疾儿童140多名。与韶关爱尔眼科医院合作,建立市视觉障碍康复中心;与瑞哈国际、德林义肢合作,共同开展假肢矫形器制作及康复技术合作项目。这些合作不仅引入国际最先进的康复设备和技术,提升残联服务水平,而且解决了残联系统人、财、物、技术和管理等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省扶贫基金会以我市为试点,开展“光明行动——视障儿童关爱工程”和“幸福同行——肢残人关爱工程”两大扶贫项目。

五、扎实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如期完成专项调查任务

我市于2014年9月1日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11月30日如期完成。全市共核查持证残疾人持证残疾人54182人,核查非持证残疾儿童124人。目前,专项调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六、加强各项业务建设,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

一是扎实做好康复工作。继续开展0-7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工作;积极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创建。乐昌、仁化、乳源、翁源和曲江顺利通过验收。二是扎实推动就业、扶贫和教育。2014年度收缴残保金2484万元,对比2013年增长20%,其中,市本级达到1547万元;组织实施城镇万名残疾人就业工程,市本级全年新安排就业残疾人320名。三是扎实开展维权助残和“强基育人”工程。顺利通过残疾人维权示范市验收。在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有3个单位和1个个人获奖。作家王心钢长篇小说《水滴》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王心钢家庭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河  源

 

一、保质保量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任务

为符合条件的20827人发放了残疾人生活津贴,19975人发放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1200名视力残疾人免费发放盲人语音读屏软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二、残联康复机构有新作为,社会资源有新发展

市及各县区残联残疾人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接纳0-6岁441 名智障、聋儿、孤独症和脑瘫儿童进行免费康复。民办康复机构6家,为我市215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龙川县引资3000多万元兴办的集教育、康复中心、托养、残疾儿童教养、康复医院等“五位一体”的龙川县残疾人康复教育综合服务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市东江眼科医院开展对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工作,其中为贫困低视力学生进行免费康复训练70名;龙川县残疾人康复医院和市三针康复医院开展为202名残疾人进行居家康复。

三、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扶残助残氛围更加浓厚

开展首届残疾人文化节艺术作品展,充分展示残疾人艺术才能和挖掘残疾人艺术人才。全市各级筹集57.3万元资金对382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助学。围绕全国助残日“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开展为残疾人送医送康复器材送政策的活动;同时为530位贫困老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和为203名残疾人赠送轮椅活动。结合各种残疾人节目开展助残志愿者助残活动,举办残疾人“走出家门,畅游河源”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

四、各项专项服务有效开展,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与残疾人家庭的联系,出台市残联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联系残疾人家庭制度,推进“问计于民”工作的落实。全市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证73500份,办证率达到36%。全市共收取保障金2326万元,比上年增长7.3%。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多渠道的推荐就业,完成培训572人,完成省任务数的114%;安排就业409人,完成省任务数的102%。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基地基地作用,辐射带动200多名残疾人就业。东源县、龙川县和连平县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验收。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128户,居家康复服务210人。为1215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抗精神病药和免费住院。开展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聘请4位专业律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通过多渠道发放了7000份法制宣传材料。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推动市财政投入300多万元对市区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同时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市区残疾人摩托车营运。积极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为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梅  州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教育活动,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39项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权,以制度巩固活动成果。

二、全省残疾人维权达标市创建活动初检合格

市残联与司法、公安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梅州市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实施意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梅州市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梅州城区登记在册的240多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粘贴统一的标识,实现了城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规范管理;创建工作初步验收合格。

三、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为1000名重度视障人员配发语音读屏软件,为1000名视力、1000名听力、1000名肢体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省、市民生实事任务超额完成。“关爱精神病患者”列入市政府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卫生部门牵头制定了《梅州市重性精神疾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近万名精神疾病患者将得到救助。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基本实现100%覆盖、7.5万多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3万多人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8.6万名残疾人享受津补贴、4311名残疾人享受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白内障复明手术城乡医保报销从1000元提高到1700元。

五、教育就业稳步发展

全市按比例安排就业1106人,新增按比例就业94人,首次举办了一期有20名残疾人参加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全部实现就业;市扶元堂职业培训学校被中国残联授予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六、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

梅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孤独症康复项目通过二级达标评审,兴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康复项目、五华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智障康复项目通过三级达标评审。加强县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8个县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了“有人员、有场地、有牌子、有印章、有经费、有服务”的“六有”要求;在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的基础上,平远、五华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通过省级评审。

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将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院区2.1万平米置换给市残联作为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文艺体育训练中心、残疾儿童康复教养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康复医院等残疾人“六中心一医院”建设选址。

八、残疾人文体宣传取得优异成绩

梅州籍运动员谢豪、魏国平在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上分别获得1块金牌。成功举办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九、专项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全面完成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入户调查培训工作,共培训调查员4000多名。

 

惠  州

 

一、“两项补贴”发放工作落实到位

全面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和重残护理补贴制度。全市有18000名贫困残疾人每月领取100元生活补助,14400名重度残疾人每领取月100元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累计发放4000万元。大亚湾、仲恺两区“先行先试”,相继提高补贴标准,大亚湾区“两项补贴”标准4800元/年。仲恺高新区“两项补贴”标准3600元/年。有15000名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保费补贴。

二、残疾人初步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全年投入康复经费约1414万元,为12755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惠州市获评“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获评“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各级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有626名残疾儿童康复列为国家或省的资助对象,200名重度肢残人列为居家康复资助对象,160户残疾人家庭列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资助对象。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400万元,为500名0—6岁残疾儿童康复购买服务。康复队伍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累计培训康复人员2101人次。

三、扶贫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获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全市8个村实施“整村推进”脱贫,15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住房新建或改建。52名残疾学生共获教育资助金50多万元。创新残疾人技能培训模式,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2期,培训残疾人922人,新安排残疾人就业600多名。全市建成36个康园中心,精神智力残疾人有了“关爱之家”。

四、残疾人文体生活更加丰富

成功承办广东省第四届残疾人文化节启动仪式。创新文化节形式,实现市、县(区)联动。举办第二届全市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举行首期残疾人书法、绘画兴趣爱好班,免费培训15名残疾人书法、绘画技能。残疾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全年共斩获21金13银16铜。成功承办粤港澳特殊龙舟惠州邀请赛。

五、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残疾人信息沟通及出行逐步实现无障碍。投入90万元,在惠州电视台每日《午间新闻》播报手语。为1000名视障人员发放读屏软件。在市区100台公交车安装导盲系统,为600名视障残疾人免费配备和安装导盲终端机。

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充分彰显。志愿助残成为惠州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志愿助残阳光服务队,助残活动进一步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龙门县肢残人程木华获评“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杂志封面。肢残人林小敏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等。

 

 

 

汕  尾

 

2014年,汕尾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做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一、接待省领导与汕尾残疾人共度除夕

蛇年除夕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残联理事长张永安等领导亲临汕尾市,在市委书记温国辉、市长吴紫骊等市领导陪同下,在市残联综合楼一楼与30多位残疾人代表、孤儿吃团年饭。徐副省长代表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向全省残疾人朋友和孤儿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给残疾人送来温暖。勉励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向上,勤勉工作,共创美好未来。省、市领导的关怀给汕尾残疾人群众和残疾人工作者极大鼓舞。

二、市特教学校搬迁新校区招生开学

2013年8月7日,徐少华副省长深入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建工地调研时,指示次年在新校区招生开学。在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采取强有力措施、攻坚克难、狠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于2014年秋季得以搬进新校区招生开学,宣告结束20年租房办学的窘境,改善办学条件,得到了广大残疾人及社会的普遍赞誉。

三、全面完成两项补贴发放工作

全市完成发放8803名残疾人生活津贴557.3万元,14279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426.36万元,两项补贴共2983.66万元。

四、残疾人康复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全年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850例,其中免费1720例;全市10个社区康园机构接受工疗人员297名;免费为需求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11250件;为全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轮椅400辆;为视障人士开展培训并免费发放读屏软件1000多份。

五、“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专项调查工作扎实开展

市残联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宣传发动,抓早抓主动认真组织专项调查核查、培训、调查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基层督导指导检查,各阶段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各县(市、区)调查登记工作均已通过省、市验收,转入录入阶段。

六、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有新进展

实行保障金网上年审。建立了“汕尾市残疾人扶贫培训——海丰基地”。全市各级残疾人建立培训基地12个,结合实际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同时,通过参与“南粤春暖”招聘会等形式,多渠道促进就业,有效地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

七、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和危房改造工作

市残联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实施残疾人康复生活救助和危房改造工作,采取现金和实物救助并举的方式帮助全市两千多名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天兔”台风影响的170户房屋全倒残疾人家庭落实扶持资金60万元。

八、开展对接帮扶、扶残助残工作

深圳市残联解决帮扶资金10万元,帮助开展基层康复室建设和康复服务设施建设;紧密联系广东狮子会、蓝天公益慈善总会、爱心之旅志愿者协会等到市特教学校、康复中心开展帮扶慰问捐助活动,为残疾人送温暖;我市“助残先进个人”郭伟光同志为残疾人发放慰问品,价值10万元,助残扶残蔚然成风。

通过组织新闻媒体下基层,宣传“全国自强模范”吕伟涛创业事迹,购买其产品拐杖头5500个,总额10万元,发放给需求贫困残疾人,推广扶持残疾人创业。

九、推进残疾人体育多元化发展

2014年10月在韩国仁川亚残运会比赛中,汕尾籍运动员郑远森获得硬地滚球比赛铜牌,为国争光;8月在湛江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黄惠丽获得射箭比赛3个第二名;刘武、张海生获得兵乓球双打铜牌。2014年12月7日-8日,汕尾市残联在汕尾红海湾海滩圆满承办了广东省首届盲人沙滩趣味运动会,全省120名运动员参赛,深受好评。汕尾市荣获“团体二等奖”、“组织奖”。

 

东  莞

 

过去一年,在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东莞市残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努力破解残疾人生活保障和发展问题,稳步推进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我市残疾人事业呈现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大力实施项目工程,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一)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圆满完成省交代的工作任务,为400辆公交汽车安装车载导盲系统、为400名视力残疾人(盲人)配送导盲终端机,为1500名有迫切需求的视力残疾人(盲人)免费提供盲人语音读屏软件。纳入2014年市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的市康复实验学校秋季如期开学,首次招收各类残疾学生224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项目顺利推进,已为1578名残疾人进行评估,并为其中符合条件的799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服务人数达年度工作任务数的139%。

(二)继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一是继续推进镇(街)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剩余8个镇(街)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进度,督导已建的24个镇(街)康复就业服务中心规范化运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二是继续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环境无障碍建设,共完成23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三是继续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举办培训班,对300名视力残疾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二、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

一是着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为3.7万残疾人发放全年残疾津贴4762.29万元、为1.94万残疾人发放全年医疗保险救助经费485.92万元;为全市2451户“一户多残”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396.96万元;为2671人发放居家照料护理津贴503.28万元。

二是着力抓好残疾人康复教育服务。对全市约1.3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并为3139名困难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辅助检查和随访等服务,对515名发病精神病患者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为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2012例,发放辅助器具1973件;为338名困难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107.9万元,首报登记残疾儿童295例。

三是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今年共开展了中式面点、办公软件应用、淘宝电商培训等7个培训项目,举办了23期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残疾人480多人次。办理残疾人就业用工申报2887家,举行13场招聘会,全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030人次。

四是着力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组织残疾人残疾人代表参加市第三届合唱节,并获得金奖;举办“阳光伴我行——东莞市第四届残疾人艺术风采大赛”活动。组织选拔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获得国家级比赛16金5银5铜、省级比赛13金8银7铜的好成绩。尤其是在韩国仁川亚残运会上,我市盲人运动员周国华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五是着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转访、网络信访、书面来信等70多件,电话咨询500多人次,上门信访110多起。新办、补办残疾人爱心乘车卡3434张,共为36名户籍肢残人发放机动车驾驶证补贴4.08万元。

六是着力营造扶残助残社会环境。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为20家民办康复机构360多位残疾儿童补助康复费用67.64万元。在网站共发信息稿815篇,出版发行《东莞残疾人》杂志6期;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邀请市领导视察残疾人服务机构,有效扩大残疾人事业影响力。

 

中  山

 

2014年,中山市残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实中国残联“六代会”精神,不断开创中山残疾人事业工作新局面。中山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荣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我市荣获广东省“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称号。

一、扎实做好民生“兜底”工作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对我市贫困一(二)级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三(四)级600元的生活津贴;给予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2014年全市投入补助资金共计1000多万元,并对701名符合居家托养条件,丧失自理能力,日常生活需照料的残疾人,按每人每年2400元标准给予居家托养照料服务补贴,发放金额168万元。开展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为705名“就业难”的智力残疾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解决家庭无人看管困难。对52名0-14岁的聋儿、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给予了康复救助,投入经费约12万元。推行已领证本市残疾人残疾津贴制度。切实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市22个社区精防康复站每月为2400多名患者提供就诊服务,为1492名贫困精神病人提供了免费服药,市级补助经费约70万元。为全市189户肢体和视力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改造,市镇两级共投入资金56万元。对24个镇区残疾儿童进行筛查,查出各类残疾儿童共131名,对确诊的残疾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二、创新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工作

落实《中山市残疾人创业扶持暂行办法》,全年扶持75名残疾人成功创业,投入创业扶持资金120多万元。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年新增98名残疾人就业。举办招聘会, 600多名残疾人进场应聘, 150多名应聘者达成就业意向。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符合年审条件的用人单位9019家,年审达标用人单位有1346家,申报残疾人就业人数6691人,目前,依法征收残疾人保障金约2亿元。

三、稳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残疾人公交出行“无障碍”。“珠江三角洲城市公共交通导盲系统”和“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助困扶残两项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按要求安装车载导盲设备300台,并为300名视障人员配送终端机。

残疾人参保政策得到落实。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按政策规定给予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9591人,医疗保险16944人,已享受社保金4526人,基本达到残疾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

四、残疾人体育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5月,省盲人柔道中山基地派运动员参加了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取得了3金2银5铜的好成绩;10月,在韩国举行的亚残运会上,女选手李丽青发挥出色,荣获1枚金牌。

五、夯实服务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建设。自2014年2月动工以来,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残疾儿童教养学校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全面装修阶段,提前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80%的目标任务。

深化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的目标任务要求,细化了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通过市、镇两级推进,目前已全面完成26间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投入经费400多万元,解决残疾人家庭日间无人照料实际困难。

 

江  门

 

2014年,全市各级残联紧紧围绕省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融入大民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大局,大力培育涉残社会组织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再创新亮点。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资助体系。在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助学政策。

(二)提高残疾人津补贴标准,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将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年和1200元/年,享受两项津补贴的残疾人共40083人,发放资金3957.7万元。

(三)建设公共交通导盲系统,推进视力残疾人出行无障碍。为市区20条线路200辆公共汽车安装车载导盲系统,向269名视力残疾人发放导盲终端机和手机导盲软件,并将资助贫困视力残疾人导盲终端机列入辅助器具资助范围。

二、残疾人社会服务能力再上新水平

(一)服务重心下移,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一是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一方面搭建社区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市“大民政”建设和“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将残疾人服务主动融入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去,将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社区康复站等服务设施纳入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整体建设规划;结合街(镇)福利院、敬老院升级改造,解决残疾人托养床位问题,推进养老、助残机构和服务的资源整合,目前全市有16家养老机构接受托养重度残疾人208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社区康园中心服务水平。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对全市58家社区康园中心进行业务培训和督导。目前,全市有900多名成年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在社区康园中心接受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康乐等服务,有10家社区康园中心引入社工机构营运管理,进一步激发社区康园中心的活力。二是大力推进居家服务。将为20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居家养护、居家无障碍改造、居家职业训练等“四居”服务纳入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残联“康复救助”、社保“家庭病床”等政策,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医疗机构和社工机构等上门为重点残疾人提供“四居”服务,全市投入893.7万元,共有2762名重度残疾人受惠,实现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个性化。省残联在我市恩平召开全省农村残疾人居家康复现场会,推广我市的做法和经验。

(二)大力培育助残社会组织,推进残疾人服务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政府推动、社会组织承接、项目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残疾人服务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以机构服务为示范、社区服务为主体、居家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服务体系。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招标等,全市投入1800多万元购买52个社会组织(其中社工机构25个)和公益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市残联获得2014年度市直机关“管理创新奖”。

(三)完善康复服务体系,重点康复服务项目取得新成效。全市共为33708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康复治疗、辅助器具适配等各类康复服务,对11878名贫困残疾人给予康复救助。

(四)积极实施就业扶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新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场地及“种子资金”,引入社会力量资本投入和营运,建立集培训、实践、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就业和居家自主创业等服务。全市投入187.7万元扶持435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

(五)残疾人文体、职业技能竞技再创佳绩。在仁川亚残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2金1铜;创编小品被评为全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成功举办全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第二届全市康园中心展能活动和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

 

阳  江

 

2014年,阳江市各级残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在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作风建设,狠抓重点工作落实,有力推动残疾人工作全面开展,为广大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成效显著。

一、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开花结果

继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于2013年12月25日全面投入使用后,改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服务大楼也将于2015年3月底投入使用;阳东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已于2013年投入使用,阳西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动工兴建,阳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工程进入招投标环节,江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改建工程进入规划设计环节。

二、“广东省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创建活动卓有成效

2014年,阳江市正式成为首批“广东省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之一,创建活动成效日益突显。市、县、镇三级上下联动的残疾人信访机制初步形成,领导干部接访和联系残疾人制度出台实施,残疾人汽车驾驶培训费补助制度建立,来信来访残疾人应急机制运行良好,实现连续多年残疾人性事件零发生。

三、“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区)”创建活动稳妥推进

2014年是阳江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阳西县和江城区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活动年。创建活动期间全市共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机构7个,印发宣传小册子2万多本,共为26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机制。

四、省十大民生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2014年,全市依时足额向17538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津贴,向1920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向经过实操培训的800名盲人免费发放读屏软件800例。圆满完成省分配我市的十大民生实事中的涉残工作任务。

五、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有序推进

2014年,全市各级残联全力以赴、上下联动,深入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共入户调查44713名残疾人,完成44713张《残疾人调查表》,835张《社区调查表》、835张《调查表封面》和835本《专项调查底册》的填写,并顺利通过省专项调查办公室的检查验收。所有数据录入任务将于2015年3月20日前完成,力争录入数据质量一次性达标,力争专项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六、机关党建虚功实做

2014年,市残联开展以“流动的党旗、贴心的服务”为主题的党员百日送服务下乡活动,利用中国残联配发的流动服务车驶进全市39个镇,零距离为基层残疾人提供假肢装配、辅助器具适配、残疾筛查、政策咨询、服务转介等贴心服务,共为3600人次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该活动项目首次被评为阳江市2014年机关党建十大特色精品之一。

 

 

 

湛  江

 

2014年,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省残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湛江市残联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稳健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显著改善。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全年为12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培训各类康复专业人员和残疾儿童家长320多名;扎实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我市及下辖8个县(市、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县)”称号;积极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工作,与市教育局、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了合作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方案,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勘探设计阶段,8个县(市、区)康复中心建设也正抓紧推进。

二、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稳步推进

积极做好扶残助学工作,全年筹集资金50多万元,资助219名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上大学,“三残” 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5%;挂牌成立了湛江市残疾人就业基地,集中安排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多次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多批次组织残疾人赴深圳、江门等珠三角地区企业就业,推荐安排残疾人就业400多人;与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对市区初次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每人一次性创业资助5000元,还有3000元至5000元的创业扶持金,全年共扶持创业残疾人100多人,帮扶资金60多万元;全市年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8698人,发放金额4643.76万元,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29920人,发放金额1795.2万元;加大残疾人就业及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全市征缴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500多万元,其中市区征缴4100多万元,分别增长33%和25%,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70多万元进行残疾人危房改造,完成危房改造80多户。

三、积极承办、备战省残运会,做好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一年里,我会共有100多篇新闻稿件在省市多家媒体刊播;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积极备战和筹办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成功承办省第七届残运会射箭和聋人网球等比赛项目,受到各方的好评;同时,积极备战和参赛,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共取得了12金9银5铜的好成绩,奖牌和总分暂列全省第一;我市残疾人运动员李丽青代表国家参加2014年韩国仁川亚洲残运会并获得女子盲人柔道48公斤级金牌,是我市首位在亚残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女子运动员。

四、做好残疾人组织建设、维权和信访等工作

2014年是残疾人“基础管理建设年”,我市按照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部署,认真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开展入户调查人员培训、落实调查保障措施等,切实做好残疾人专项调查各项基础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办证工作,累计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95000多本;积极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指导各类专门协会开展工作;做好残疾人信访维稳和权益保障工作,全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1500多人次,为特殊困难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件次,走访慰问残疾人400多户,发放慰问金100多万元及慰问品一批,使更多残疾人感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茂  名

 

2014年,茂名市残联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残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改进残联作风,推动队伍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的一次重大契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残联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能力。

二、按要求全面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认真完成2014年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力验配、残疾儿童教师及家长培训、康复救助等各项康复任务指标;举办了5期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班,两期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培训班;2014年,茂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加挂了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牌子,并被市教育局列入了教育序列进行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残疾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11月,我市电白区、茂南区和化州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工作通过了省检查验收。 12月下旬,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了茂名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的光荣称号。

三、积极做好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扶贫等工作

2014年,我市继续实施就业援助,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协助残疾学生入读大中专院校;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稳定推进盲人按摩工作;抓好全市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2014年,全市共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17824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116人。全市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188万元(其中市直1533万元)。

四、抓好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举办了我市第四届残疾人文化节,开展以残疾人节日为主题的系列助残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残联开展了法律咨询、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认真抓好残疾人体育工作,组队参加了在湛江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羽毛球、兵乓球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

五、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

组织学习《广东省信访条例》;完成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费补贴发放。按要求做好2014年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之一“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助困扶残项目需求登记、培训和下发等各项具体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市已经全部完成本年度800套的发放任务。

六、认真抓好残疾人组联工作

2014年,我们举办了全市评残医生培训班;“志愿在康园”工作不断突破;各专门协会活动丰富多彩。认真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挂钩联系各区(县级市)做好专项调查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专项调查工作每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截至2014年底,我市全部完成了残疾人信息核查和调查人员的入户调查培训工作。

七、筹建茂名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项目

2014年,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项目顺利立项,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八、信息化建设

启用运行市残联OA系统,简化办公程序。

 

 

肇  庆

 

一、实施社会、政府资源“两轮驱动”战略,探索欠发达地区残疾人工作新路子取得新成效

(一)募集2200多万元海外资金,免费为12000多名听障人士发放助听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残联理事长张永安、市委书记徐萍华出席活动。开展“爱心出发、幸福帮扶”活动,共结对帮扶5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免费为贫困白内障800名患者复明手术,利用社会帮扶资金120万元。

(二)肇庆所有残疾人免费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共有120341名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医疗保险;将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纳入政府资助养老参保范围,44057名残疾人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将15563名残疾人列入低保。

二、转作风、“接地气”,务实服务残疾群众

(一)流动服务车2104年行程4500多公里,服务残疾人12000多人次。

(二)深入乡镇筛查800多个残疾儿童;听力检测与助听器验配700余人次;白内障复明手术5700例。

(三)按时按质完成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共计35920名残疾人享受了补贴,按时完成省政府民心工程。

(四)举办“春风送暖”200多名残疾人就业招聘专场;与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北京海达网畅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众智汇网络平台探索残疾人网络居家就业新模式。

三、新亮点、新突破

(一)我市运动员李洁丽获得自行车世锦赛金牌。

(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三)我市成为全省首批残疾人维权达标市之一。

(四)制定我市2014-2017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安排。

    (五)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幼儿园通过教育局二级评审。

    (六)初步建成全市八个县(市、区)及直属三个单位的统一网站。

 

清  远

 

    一、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的建设,该项目已完成了项目立项,落实土地、规划设计、建设招标等工作,建设资金已先期投入1483万元。二是抓好县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的建设,连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5200㎡,已于2014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英德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建筑面积3200㎡,已建成,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阳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3600㎡,已基本完成,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三是加快残疾人培训、扶贫、就业基地的建设。2014年新建扶贫基地4个(连州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清城区飞来峡镇竹园村经济合作联社、清城区飞来峡镇螺塘村经济合作联社、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新建就业基地1个(阳山县残疾人就业基地)。

二、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及发放盲人读屏软件

两项补贴市县两级财政全部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其中市级620万元,县级1222万元),并已全部按时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免费发放盲人读屏软件工作,全面完成了省下达我市2014年300套读屏软件的发放任务。

三、组织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

2014年,清远市要完成创建任务的有连州市、连南县、阳山县、清城区、佛冈县共5个县(市、区),为了抓好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残联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创建实施方案,落实创建工作经费,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11月底, 连州市、连南县、阳山县、清城区、佛冈县共5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达标。加上已验收达标的英德市、清新区,我市已有7个县(市、区)达标,清远市已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达标市。

四、以开展“假肢装配服务月”活动为主题,为有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及提供维护服务

2014年为250多名肢体残疾人安装了假肢,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五、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举办全国助残日活动,发动了5家爱心企业共捐款32万元,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六、扎实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工作

各级残联成立了创建“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创建工作经费(其中市级落实创建工作经费10万元),并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和举办维权工作业务培训班,完善相关机构和工作制度,扎实地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已顺利通过2015年2月省的检查验收。

七、全面启动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

各级残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调查办公室,制定入户调查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落实调查工作经费(其中市级财政补助各县(市、区)残联57万元),做到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2014年已按要求全面完成了基础数据的核查和入户调查前的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为2015年1月的入户调查做好了充分准备。

八、完成其他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开展假肢装配、辅具适配、低视力适配、社区康复等服务工作。二是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盲人按摩机构管理,开展盲人按摩机构的检查指导,促进盲人按摩机构健康发展。三是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第四届广东残疾人文化节清远系列活动;组织举办清远市第四届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和象棋比赛; 2014来,全市残联系统共举办了38场文艺表演;举办了15场残疾人体育比赛;开展了60次文化进社区活动。五是配合协助省残联11月28日在我市举办全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暨省残疾人艺术团巡演。

 

潮  州

 

2014年,潮州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深化“两个体系”建设,残疾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省、市民生实事得到落实

一是免费为视障人员配发读屏软件500套。二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100元和600元提高到600元和1200元,全市共发放补贴2802.72万元。三是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继2012年争取到省级资金600万元,2014年再争取到国家发改委补助资金400万元。大楼建设列为2014年市人大全程监督项目。至2014年底,大楼主体建成。四是新建2个社区康园中心。

三、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稳步推进

在做好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基础上,根据上级残工委关于残疾人专项调查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对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高度重视,通过成立市调查工作联席会议和办公室,制定调查方案、宣传方案,落实经费,举办培训班等工作,为2015年1月入户调查及后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康复服务成效明显

一是成功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县。经过各级努力,我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潮安区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二是创办饶平县精神病康复医院。三是扎实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全市共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621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226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160人,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1913人,残疾人辅具供应1515件(套),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214户,居家康复服务180人,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76名。四是切实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五、就业培训教育有所拓展

全市农村残疾人稳定在业3000多人,安置残疾人就业507名,新创建2个市级培训就业扶贫基地,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58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组织参加省级各类培训班4期,共培训残疾人及其家人730多人次。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第四名。争取创业资金10万元,扶持10名残疾人个体创业,每人扶持1万元。做好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跟踪服务工作,有2名残疾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有4名残疾学生被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录取。

六、宣传文化体育成绩显著

选送作品参加全国和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有1件作品分别获全国和全省二等奖。组织选手参加省各类文艺比赛,获得省盲人声乐器乐大赛声乐类比赛一等奖1个;省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二等奖1个;省残疾人曲艺大赛二等奖2个,组织奖1个;省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1个。我市运动员龙锐宏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残运会比赛,他同时获得2枚全国射击锦标赛金牌;郭晓玲获得2枚全国游泳锦标赛金牌、1枚铜牌;刘钟鸿获得全国硬地滚球锦标赛1个团体第1名和1个个人第2名。在省第七届残运会乒乓球比赛上,我市获得2银3铜的好成绩。举办全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健身指导员83名。

七、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做好全国和广东省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评选推荐工作,有2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有2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和“广东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接见我市的全国、全省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并作勉励讲话;成立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开展助残活动;举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班;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补助。

八、信访维权有序进行

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没有发生残疾人集体上访和越市级上访;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组织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情况调查;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费补贴发放工作。

九、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落实残疾人参加医保优惠政策。我市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和对城乡困难群体允许不受参保缴费期限制,可以按月进行参保。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下拨补助资金37.38万元到各县区,资助623户残疾人家庭开展居家托养服务。开展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共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帮助4个村开展脱贫工作;为9户贫困残疾人户实施危房改造,每户补助6000元,共补助资金5.4万元。

 

揭  阳

 

一、粤东(揭阳)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启动建设粤东(揭阳)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基地是揭阳市政府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揭阳市委、揭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该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14年3月19日揭阳市收容管教场移交给市残疾人联合会管理,并更名为粤东(揭阳)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中心。该中心首期计划投资1500万元,已争取到省资金6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三通一平”工作,正进入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准备工作。作为全省四个基地之一,该中心今后将承接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提供保护性就业、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和护理服务等工作,将进一步提高揭阳市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二、我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

为切实加强无障碍市、县创建工作,揭阳市残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市创建推进会,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开展。2014年11月,我市榕城区、揭东区、惠来县顺利通过省验收组验收审核,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我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

三、李良雄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我市揭东区玉滘镇饶美村村民李良雄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成为揭阳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残疾人。

四、紧扣市场,推进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

在省残联的支持下,揭阳市残联把握实情,紧扣市场需求,结合揭阳市打造阳美国际玉器市场、揭阳军埔电子商务村抢占全国电商高地的人力资源需求,先后开办 “2014年广东省残疾人玉石雕刻工培训班”、“揭阳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多个独具特色、针对性强的培训班,聘请在玉器加工、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优秀师资,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实际状况,开展培训,同时联系多家用人企业到培训班现场观摩并开展招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员就业率。

 

云  浮

 

    2014年,我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风建设推动各项业务开展,成效明显:一是在全市各级残工委、残联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卓志强市长在残联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二是全市范围全面推广“全覆盖、齐参与、管全程”的精防康复工作模式,全市共监护精神疾病患者12625人,贫困精神病患者接受医疗救助1055人。投入112万元开展精神病患者服药救助和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项目。2014年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下降到0.18%。三是积极推进创建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进度。四是加快推进云城、云安、郁南三县区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进度。五是加快推进云城、新兴二县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工作进度。六是罗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申报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评定。五是全力推进新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工程建设。七是联合TCL集团举行“扶贫助残惠民工程”活动,发放购物优惠券价值1500多万元。八是解决部分残疾人“两项补贴”银行帐户被银行收取小额帐户管理费的群众意见反馈。九是省女子聋人篮球队赴北京参加201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篮球比赛,荣获全国第六名。十是认真组织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十一是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广东省省级财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广东省省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项专项资金的申报和项目管理。十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残联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顺  德

 

一、主要亮点工作

(一)推进残疾人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

制定《顺德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方案》,召开由镇、街分管领导参加的动员会,举办四期调查业务培训班,共培训人员500多人。

(二)制定《顺德区城市公共交通导盲系统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落实广东省《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实施方案》。(属2014年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

目前在大良城区内为135辆公共城巴安装车载导盲系统,为300名生活在大良的盲人配送导盲终端机。同时,为600名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

(三)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居家无障碍改造、辅助器具配送项目。

根据《顺德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暂行办法》(顺社〔2013〕8号)、《顺德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顺社〔2013〕9号)、《顺德区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实施方案》(顺社〔2013〕38号)等文件精神,对184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居家康复服务、对8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对800名残疾人免费配送辅助器具。

(四)推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根据区政府批复,对旧武装部大楼改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约2026万元。改造后建筑面积为4165平方米,可同时为300名残疾人士提供医疗康复、学前教育等项综合服务。

二、主要业务工作

(五)康复工作。

免费为2000多名孤寡(三无、五保、困难)老人进行白内障检查,对我区100名经济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对在各社区“精防网点”免费服药的精神病患者行功能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服药后病情总体变化情况、劳动能力和社会功能状况等。

(六)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举办2014年顺德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学员50名。

组队参加2015年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的射箭项目提前赛,获得团体第九名的好成绩。同时,组队参加11月4日至12日在广州举行的乒乓球、羽毛球提前赛。

(七)残疾人维权保障工作。

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环境,加强信访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014年共接待残疾人来访8次,来信2件,做到事事有回复,办结率达100%。开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统计工作,对86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了补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