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13 字体: [大] [中] [小]

2004年,广州市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水平,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创建过程回顾

2000年,中国残联和省府残工委向广州、汕头两市提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2001年广州市政府与中国残联签署创建责任书并印发《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2001-2003)》,18个相关部门制定了10个配套方案。

三年创建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过问残疾人工作的重要项目和关键决策,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经费保障上,事业经费和财政拨款从2000年的1301万元、3000多万元增至2003年的3766万元和1亿5千万元。批准立项建设的残疾人服务项目总投入近3亿元。

三年来,我市残疾人康复网络与服务不断完善,大部分康复业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同期进度指标,还颁布了《广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建立了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有就业条件及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制订相关的政府规章2项,纳入立法计划1项,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无障碍设施网络基本覆盖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助残志愿者已达10万多人。

三年来,我市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重度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制度使12150人受惠;17000名精神病贫困人士享受免费门诊;贫困残疾人慢性病医疗救助制度可覆盖13000人;农村助残安居工程已使1400多户双特困家庭受益。

我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盲人定位导向、聋人呼叫中心等项目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建设广州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康复实验学校、展能中心、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康宁果园场等开拓性工作对全国起到探索借鉴作用。

2004年6月,中国残联汤小泉理事长、吕世明常务副理事长率领由康复、教育就业、组织联络、维权等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中国残联验收团,会同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对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广州市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称号。

二、几点体会

(一)发展是残疾人事业的第一要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联必须贯彻始终的主题。朴方主席在最近第19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我们一直信服这样一个真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在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维护和实现残疾人权益的最有力途径。其一,从残疾人的需求而言,他们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参与社会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现阶段生活福利和事业发展的差距,是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与矛盾,要解决历史积累和前进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而别无他途。其二,从横向对比而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残疾人提供的机构服务和社区服务,无一不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与残疾人福利设施相对完善基础之上的。据我们了解,仅香港地区就有各种为残疾人服务的团体100多个,所属服务机构4000多家。而目前广州市残联连同民政部门的福利机构、教育部门的特殊学校、卫生部门的精神病医院等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累计起来也只有200家左右。这是我们的差距所在,也是我们的发展空间所在。借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古语,我们应该“为官一任,发展一方”,在我们的任期内,把残联做大做强。否则,将愧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愧对我们的职守。其三,从残联与社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而言,“有用”也是硬道理,有为才能有位。与其坐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那一天来临从而比较“顺手”地推进残疾人工作,不如坐言起行,投身进去,用实际行动促成“残疾人服务界”的问世,促成事业的发展。我们觉得,当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服务尚有较大缺口时,我们可以选择呼吁与争取,可以选择开会与协调,更应该选择由残联去尽可能地填补这些空白,促进和带动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形成。当这种机制形成之日,才是残联的协调职能更有效地得到发挥之时,只有残联本身发展得更大更强,才能争取政府部门对残联地位与作用的更充分认识,才能争取更多的政府投入,从而有效地造福于残疾人。还有一点不应忘记,我们强调社会化,并不等于说残联只须扮演“官”的角色,要记住我们也是“民”,同样是社会化机制中应该发挥作用的一员。

(二)把握机遇,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创建示范城过程作为实现残疾人工作超常态发展的过程。对残联而言,按部就班地发展是一种常态,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是特定的有利环境有利条件下的超常态势。然而,只要把握好机遇,因势利导,就能使常态与超常态有机地结合成为一种动态平衡、成为滚动式向前发展的更为健康的发展常态。由于残疾人工作起步迟、底子薄、基础差、残联更需要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政府以“切蛋糕”模式分配资源时,与其他跟国计民生关系更为密切相关的部门相比,残联的“话语权”往往不够强,系统议价能力偏低。而在“依法办事”意识日趋浓厚的大环境下,残联在获得资源时可依据的有较强操作性的法规体系又尚未形成,使得一些部门对残联的支持更多地停留在讲爱心讲感情的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假以时日等待社会的进步,除了各级残联“各自为战”的努力,还可以启动一种在目前体制下十分有效的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对我们而言就是中国残联、省政府残工委赋予的创建示范市任务。承担了创建任务,有利于引起主要领导更高度的重视,有利于发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同关注,有利于出台现成“红头文件”没有的、但对残疾人事业发展又非常迫切需要的规章、政策与措施。我们觉得,广州市争创示范市任务、并不是为了在兄弟城市之间争第一,而是争取一个有利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宝贵机遇,归根到底对全市近30万残疾人有利。这些年,除了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我们还承担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按比例就业试点城市、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试点城市、专门协会工作试点城市任务和多项省残联委托的试点任务,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给我市工作增添了额外负担,相反,这是上级残联给我们事业向前发展提供的一个个加油站。我们可以拿残联成立之初的1990年与去年作一比较,市残联机关从20人增加到47人,事业单位从1个机构增加到11个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12人增至近600人。从租借办公用房到拥有已建成物业项目4个,建筑面积47198平方米,在建项目2个,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筹建(已立项)项目3个,建筑面积64500平方米。至去年底,广州市残联已使用土地面积约1300亩。广州市残联15年的实践证明,由于把握好了几个大的机遇,才能出现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局面。

(三)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取向,大力加强残联服务能力建设,致力于提高残联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水平。在创建示范市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残联自身建设的“服务化、专业化”的取向,所新增的事业单位,都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所建成的综合服务设施,每一寸土地都用于为残疾人服务,综合大楼没有一寸地方用于出租谋利或从事与残联业务无关的经营,并随着事业和服务的发展,逐步将服务项目通过自建、合作、购置房屋的方式拓展到新的服务设施中。我们还注意发挥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将与港澳朋友的合作从经济捐助转移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的合作与借鉴。我们的想法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残疾人和亲友感受到残联确实能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我们选择的发展方向就是一个一个地办好,直至拥有一批有内涵、有服务口碑、有一定品牌效应的服务机构,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学习、选拔培养、院校代培、合作引进等多种方式使残联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

三、今后的一些设想

(一)根据中国残联、省政府残工委在示范市验收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设,下大力气抓好特殊教育、基层建设、体育工作、农村和个体户残疾人社会保障等环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指标,争取成为“更加全面一流、更加强势”的示范城市。

(二)着手抓好“十一五”计划前期调研。广州市残联对“十一五”撰写思路初步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任务的原则;二是省残疾人“十一五”计划表述框架与市政府计划表述框架相融合的原则;三是争取“十一五”期间残联自身服务能力、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四是建立与广州地位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和谐广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社会政策时代。从内因外因的角度讲,要搞好当地残疾人工作,关键在于残联自身、在于残联的人。我们今后仍将致力于做到以下“六个一”,就是树立和坚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一支以这个理念为工作取向的残联工作者队伍,办好一批这些专业工作者所赖以依托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制订一个考核残疾人服务机构绩效的评估标准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残疾人服务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开展一批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残联服务能力的自觉性。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构建社会环境和谐、政策保障有力、服务门类齐备、硬件设施一流,专业工作讲求素质、广大残疾人普遍受惠,能够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残疾人工作体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