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助残日”活动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5-12-07 字体: [大] [中] [小]

(2004-5-20)根据粤府残工委[2O04]6号文件精神和市残联的工作部署,围绕第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的主题,该市在今年全国助残日中,主要抓好“七个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残帮扶活动,也即是,组织开展一系列助残慰问和纪念活动,制订一份扶助残疾人优惠政策的文件,安排一次集体性的推荐就业工作,开办一系列职业培训班,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白内障复明活动,提出一项专项募捐倡议,组织一个“济困助残工程”专题宣传活动。

一、全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慰问和纪念活动。

助残日前后,全市八县(市)三区积极开展助残活动,邀请当地领导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乳源、翁源、仁化、始兴和武江区等地的县级主管领导和残联同志,深入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家中进行慰问,送去轮椅和慰问金,全市共慰问贫困残疾人20O多户。广大青年志愿者走进残疾人家中,与他们结对帮扶,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和家政服务,免费为残疾人做眼科检查,助残、关爱残疾人活动在全市蔚然成风。

市残联发挥各专门协会的积极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市智障与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会组织智力残疾残疾人乘游船进行“北江风情”三江游活动,市肢残人协会举行优秀肢残人座谈会,市盲人协会举办盲人生活技能比赛,市聋人协会则会同市启智学校,举办大龄听障青年联欢活动。

二、制订新的《韶关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

4月下旬,市残联组织召开市残疾人专门协会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制订的《韶关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初稿,并以市政府法规科的名义,向市直20多个有关部门发出征求意见稿,计划在6月份组织召开市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会议,讨论研究该优惠办法,争取在下半年出台。新优惠办法比1993年的优惠办法增加了一半的条款,更为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如果顺利通过,该市残疾人将获得更多实在的利益。

三、组织一批残疾人到惠州侨兴集团。

4月27日,我们全市组织了31名残疾人到惠州侨兴集团工作,这是继前年、去年以来组织的第三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与此同时,我们依照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政策,推荐了8名残疾人到本市企事业单位工作。

四、开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

为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3月下旬,我们开办了残疾人初级电脑培训班,有14名学员结业;4月15日,在粤北残疾人扶贫种养基地,开办了今年第一期种养培训班,有3O名学员结业,并向每人赠送了200元的鸡苗;紧接着,又于5月17日开办第二期种养班。另外,4月19日,协助省盲人按摩培训中心,在韶康大厦开办了盲人按摩中级职称考证培训班,全省有20名盲人学员参加了培训。

五、开展大规模的白内障复明活动。

助残日前后,该市邀请省“复明二号”手术车到曲江、乐昌、南雄、始兴、乳源和仁化六县(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活动,为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共完成复明手术100O多例。

六、提出“爱心助残专项帮扶”倡议。

5月8日,以市残联的名义,在韶关日报向全市社会各界发出《伸出温暖之手,帮助残疾兄弟姐妹——致社会各界的倡议书》,开展“爱心助残专项帮扶”活动,资助1OO名聋儿配上助听器、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和100名小腿缺失者装配上普及型假肢。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慷慨捐款,韶关市作协和韶关新华书店为市启智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

七、策划“济困助残工程”专题宣传。

自3月下旬开始,根据各地提供的新闻线索,我们策划组织了新闻媒体分赴各地,深入采访,多角度、全方位广泛宣传该市残疾人事业,组织了以下较大的宣传报道:

1、在韶关日报《岭南周末》头条专版,报道了韶关市启智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事迹。

2、对资助身患恶瘤的肢残少年陈建麟进行系列报道。陈建麟是该市浈江区一名优秀初中生,20O2年因患恶性大肿瘤而被迫截肢,今年病情再次恶化,家里负债累累,难以继续求医。4月8日,韶关日报首次进行了披露,并连续进行跟踪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许多省内外热心人士为之慷慨解囊,上门看望,市残联和市肢残人协会也派人前往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广州日报、中新社和深圳特区报记者也闻讯进行了采访报道,效果较好。

3、韶关日报《韶城新闻》版,以“韶城爱心助残系列小故事”为题,连续刊登了《“好心人”,你在哪里》五个助残小故事,因其故事新颖感人,引起读者们的广泛注意,广州日报、中新社等媒体进行了转载,韶关电视台将把它拍成一个专题片。

4、在韶关电视台《三江视线》栏目,拍摄并播出一部介绍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语训班的专题片。同时,助残日前一周,在韶关电视台播出“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每天两条。总之,本次助残活动计划周密。组织高效,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决残疾人康复、教育和就业等问题,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促进了该市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