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团获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5-12-23 字体: [大] [中] [小]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前夜,上海的参赛选手在紧张训练。左为按摩实践操作,右为精心绘制美甲。张龙摄

在酒店房间里,36岁的李栋显得有些焦虑,他不时从沙发上站起又坐下,每隔半分钟就按亮手机屏幕看一下。过了许久,他盼望的消息终于从工作人员那儿传来:“恭喜,你获得了本次竞赛美发项目全国第二名!”得知这个喜讯,李栋咧开嘴笑了,快速打出一串手语:“太棒了!参加了三次比赛,终于进了全国前三!”

7月11日、12日,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武汉举行,上海代表团获得大丰收:32名选手参加的16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获奖;单项比赛获得6个第一、3个第二、3个第三,还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记者了解到,这个四年一次的竞赛,已为沪上不少残疾人搭建了就业创业平台。近年来,本市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等难题依然存在。就业面狭窄的局面怎么打破?培训和就业如何对接?残疾人心态如何调整?

“比赛让人懂得要多尝试”

7月10日晚,李栋在武汉一家酒店里神情专注地对着发型模型上下翻剪。“再过几小时就要比赛了,很紧张,希望这次能有好成绩!”李栋用手语表示。

李栋有听力残疾,从事美发行业近20年。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理发时,有顾客对我的手艺不放心,这曾让我很苦闷。参加比赛后,我性格开朗了,懂得要多尝试、多交流。如今,我在理发时会给顾客准备纸笔,无论是理发要求还是闲聊都能书面完成,我的手艺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和李栋一样,本市不少残疾人通过这项竞赛,与全国的残疾人高端人才切磋,提升了就业竞争力。闸北区聋协主席吴建寅,2003年就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CAD 项目的竞赛,获得第三名。此后,他在这个项目上连夺两届冠军。如今,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参与设计了轨交8号线人民广场站等。“竞赛带给我的不只是荣誉,学到的知识、认识的同行、自己的心路历程,才是最大的收获。”

通过今年的竞赛,本市有16名残疾人晋升高级职业资格,1名残疾人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9名残疾人“能工巧匠”脱颖而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如此成果,与选手的刻苦努力分不开。33岁的听力残疾人陈萍在一家公司任人力资源专员,白天工作忙,晚上还要经常加班。但她赛前坚持每晚抽出1小时练习打字、操作办公软件等,最终如愿获得所在项目的第一名。赛前几天,参加中式面点项目的听力残疾人倪颖杰每天都在培训基地里从早练到晚,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培训师傅一直说我是头蛮牛,练起来没日没夜,但我乐在其中。”

“不要把自己当残疾人看”

市残联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9.3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覆盖“市—区县—街镇”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共配备近500名专职工作人员,向残疾人提供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尽管如此,难啃的“硬骨头”依然存在,如就业质量低、稳定性差一直困扰着残疾人。

如何解决问题?33岁的视力残疾人郑凌生认为,关键在于残疾人自己要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把自己当残疾人看,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为我们改变。身体上的缺陷固然无法回避,但有很多事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到。”郑凌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中专毕业就开始工作。他在酒吧里当过歌手,也在电脑卖场当过售后技术人员,可他仍感到残疾人就业的可选择面太小。

“说到视力残疾,一般人想到的肯定是盲人按摩,我却不想当按摩师。不是因为对这个职业有看法,而是想通过自己努力,尝试更多可能。”他告诉记者,在持续学习与进修的基础上,去年他通过统一招考,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网络中心担任网络系统管理员,如今已是一名助理工程师。

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目前还存在结构性矛盾:残疾人有就业意愿,用人单位也有空缺岗位,但供需匹配度较低。在这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在劳动力供需之间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过,职业技能培训不是过家家,不能培训完发个证书完事,要真正让培训和就业创业对接。”

2012年,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携手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管理体系构建与试点研究工作。项目采取“先就业再培训”等方式,让培训和就业无缝拼接。其中,73名参加钟表维修培训的学员中,25人获得“钟表维修工(初级)”证书,16人获得“钟表维修工(中级)”证书;4名持证残疾人被企业成功录用,崇明的肢体残疾人黄平(化名)则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实现自主创业。

记者了解到,去年全市共培训残疾人2万多人次,其中千余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互联网成就业创业热门

和往年的竞赛项目不同,今年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设有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工艺美术、服装、手工制作、生活服务等5大类24个项目。其中,高技能项目有11个,参赛选手占总人数的45%。“残疾人就业正在由简单手工劳动向高技能领域迈进。今后,互联网领域可能成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热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部分区县已在这方面有所尝试。

每天坐在电脑前长达13个小时,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发快递,为一单生意可以在线聊天两个多小时……虽然忙碌,但双腿失去行动能力的储中邱把自己的网店经营得很红火。10多年前,储中邱因车祸失去双腿,性格变得内向,“跟别人一说话就结巴”。可自从开了淘宝店,储中邱的生活充实了,人也自信了不少。

储中邱的网店主营西餐刀叉,店铺设计、图片编辑技术、客服话术等都从松江区残联开设的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学得,货源也是借助残联找到的。生意做起来后,储中邱又想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为别人开淘宝店出谋划策。今年1月,储中邱找来两名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成立了上海霞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如今经营已走上轨道。

松江区残疾人就业促进指导中心主任盛亚明告诉记者,目前松江已搭建国富光启“爱携手”、思备特“护珠”、海达网畅“众智汇”和“知青之家”农产品等电商平台,有45名残疾人成功注册网店,2人注册电子商务公司。

此外,松江区从今年7月起开始执行10项残疾人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预算扶持资金500多万元。比如,区内持证残疾人通过网络创业并稳定经营1年以上,可获一次性开办费补贴4000元。

“只要有梦想,我们一样可以有无限可能!”储中邱感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