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和孙中山是邻居,后成中国工人运动先驱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1-04-21 字体: [大] [中] [小]

  “杨殷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为国牺牲的英雄。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杨殷这样的烈士,用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望年轻一辈能够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好好珍惜。”在杨殷故居,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讲述了杨殷的革命史迹以及家风故事,希望年轻一代珍惜当下,致力建设国家。

  杨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892年8月12日诞生于翠亨村。早年曾追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工人运动。1925年至1926年,他以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身份,参与发动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929年,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37岁。

  从小立志报效国家

  1929年杨殷牺牲时,杨殷的女儿,也就是崔静薇的母亲杨爱兰才14岁。因此外公杨殷的形象,对崔静薇来说是“平面的”。她从未见过外公,只从书上、从身边人的口里,知道外公是个革命英雄。随着年龄的增长,崔静薇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杨殷的故事。1997年,崔静薇退休后,常跟随母亲杨爱兰,去给中小学生讲外公的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慢慢地,外公杨殷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立体起来。在崔静薇的口中,采访团了解到更多关于杨殷烈士的故事。

  杨殷的爷爷年轻时家里穷,20多岁的时候去美国旧金山挖矿,出卖苦力,省吃俭用,把钱寄回家乡翠亨村。后来杨殷的爷爷买了田地、房屋,出钱给村里修路。当时村里的治安不好,杨殷的爷爷为村里建了炮楼,以便村里随时观察治安情况。杨殷的爷爷还资助贫困孩子读书,为村里的建设出了很多力。而杨殷的父亲,在村里的私塾当老师。杨殷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

  崔静薇说,杨殷小时候读书时很聪明。曾有老师问杨殷,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杨殷回答,自己要做个像竹子一样有气节的人,像梅花一样高洁的人。“他用他的终身践行着这句话。”崔静薇表示,杨殷从11岁开始就学武,尽管家境殷实,却没有娇生惯养,家教十分严格。祭祖时,家族长辈常会召集晚辈,给晚辈们介绍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教导他们要堂堂真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杨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在村里读书时,杨殷和孙中山是邻居,经常和孙中山讨论国家兴亡的话题。后来,杨殷加入同盟会,随着孙中山参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后,杨殷也很迷茫:“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那段时间,杨殷一直在寻求这个答案。他也去过南洋,南洋的亲戚朋友让杨殷留下来发展,他不同意,坚持要回去继续干革命事业。回广州后,杨殷又拒绝了一份高薪工作。“杨殷本可以过富贵生活,但他想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崔静薇说,杨殷后来买到了《共产党宣言》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分析,杨殷认为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只有走共产主义这条大道。1922年,杨殷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共产主义事业。妻子去世后,杨殷没时间照顾4个孩子,便把孩子分别托付在几个亲戚家。杨殷的女儿、崔静薇的母亲杨爱兰,寄养在广州。杨殷每月固定寄生活费,常写书信给子女。

  崔静薇说:“那时的共产党没有经济支撑,没有政治背景,杨殷变卖亡妻陪嫁首饰支持;省港大罢工中,杨殷用自己的工资带头捐钱,资助工人生活;为解决广州起义武器等物资难题,他还把家中田地变卖予以支持。”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五位同志被国民党勾结的帝国主义工部局巡警逮捕,后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虽遭利诱威迫,仍坚贞不屈。同年8月31日,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位同志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杨殷,时年37岁。

  对待子女教导有方

  “在多数人眼中,杨殷是个大义凛然的英雄,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位关心儿女,教导有方的好父亲。”崔静薇说,杨殷变卖田地后,家里吃着粗茶淡饭,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肉。有一回亲戚给家里送来一只金华火腿,这对家里来说是很稀有珍贵的东西。当时外公杨殷住处是地下联络点,一些革命同志常在这里开会。外公把火腿分给了同志们。母亲杨爱兰当时年幼,没吃到火腿很不开心。外公杨殷告诉杨爱兰:“叔叔伯伯们是劳动人民,有朋友来我们家不应该拿好东西招待他们吗?你想吃可以呀,等你长大后,靠自己的劳动能力去赚钱买,吃起来不是更香吗?”这些话深深地印在母亲杨爱兰心里。

  为了国家大业,杨殷未能陪伴自己孩子成长,十分愧疚。杨殷再娶后,依旧坚持写信给子女,教导他们待人处事的道理。在杨殷故居里,杨殷卧室中,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摆放在桌子上,就是杨殷写给他的女儿杨爱兰的一封信。

  信中,杨殷提醒女儿杨爱兰要注重学习,叮嘱她要敬重长辈,“除读书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闲游、看戏等,尤万不可做。”

  杨爱兰一直牢记着杨殷的教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杨殷的革命精神。崔静薇说,有段时间,他们兄弟姐妹多人,和母亲杨爱兰挤在广州的外婆家。十几平米的一室一厅,他们睡觉时都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那是广州的夏天,天气很热,房子住不下,就在别人家楼顶伸出的阳台,搭几块板子睡觉;一到下雨就往屋里撤。如此困难,我母亲杨爱兰依旧没向组织伸手要求照顾,坚持自己克服。”在崔静薇的记忆里,母亲杨爱兰穿着朴素,经常教导子女,有吃有住就很好,对人有礼,要懂感恩。

  杨爱兰93岁时,将父亲杨殷的全部房产捐给了政府,也就是现在的杨殷故居,用来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缅怀先烈、启迪后人。杨爱兰还以94岁的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2013年逝世。

  故居开放以来接待观众逾50万人次

  崔静薇身上,传承着杨殷的红色基因。她说:“我为有外公这样一位伟大先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从小立志继承革命遗志,当一名无愧于先辈的革命接班人。”

  1960年,祖国边疆急需人才。年仅20岁左右的崔静薇,毅然辞去广州歌舞话剧团的舒适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援疆。在那里,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崔静薇回忆道,下雪天,上下眼睫毛挂着冰珠子,眼睛都睁不开,脚下的雪有十几厘米厚。化雪时,地面很脏,走路要像跳芭蕾舞一样跳着走。从广州到新疆,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没有大米,吃的都是带沙的馒头。她援疆所在的小城镇,没有交通设施,没有卫生设施,条件十分艰苦。

  崔静薇到那里做老师,学生多,老师少。一个教室里,三个年级在上课。一年级讲完课就开始做作业,崔静薇则继续讲二年级的课,三年级的课。没有经过系统师范学校的学习,崔静薇在那里完全是一边学,一边教。

  学校放假的时候,她要带着学生去劳动,去修路、垒河堤。师生们夏天去砍柴,冬天去打冰。冬天的教室,黑板上结了冰,没法板书。师生就提前半小时,用砍来的柴,烧热了教室后面的火炉,热了墙,化冰后再板书。崔静薇说:“我们还用桶去粪坑挑粪清理,这些场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殷的精神成了崔静薇的支撑,崔静薇很感激外公给了她这样的红色基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崔静薇坚持援疆37年,直至1997年退休回广州。

  “现在还有儿孙在新疆服务,把青春都留在了当地。我常告诫儿孙们,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今天的安居乐业,都是无数像外公一样的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崔静薇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把路走好,挑起肩上的重担,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无愧于革命先辈和先烈们的奋斗、牺牲及奉献。”

  如今,位于翠亨村的杨殷故居,成为了人们缅怀烈士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纪念设施,现为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殷烈士曾利用故居厨房的粮食加工间掩护,秘密印刷起义和革命的宣传材料。目前室内保存展示的全部家具用品等绝大部分都是杨殷烈士及其亲属在此生活时使用过的文物。抗战期间游击队曾在故居内设置秘密交通站。故居建筑外墙尚保留有清末盗匪挖墙抢掠及抗战时期日军的射击子弹孔等痕迹。1989年6月,杨殷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12日杨殷故居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工作人员介绍,2002年8月12日杨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各界观众总量逾50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约30万人次。为充分利用翠亨村的红色革命资源,杨殷故居及周边文物建筑进行片区式规划建设,杨殷故居展示区将于2021年7月重新开放。届时,杨殷故居展示区除杨殷故居外,将涵盖《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纪念展览》、中山市地方党史展览、翠亨村村史展览、杨维学故居、杨日韶杨日暲故居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本地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党史教育功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