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用一辈子践行初心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1-03-11 字体: [大] [中] [小]

  从复员转业的那天起,张富清就“封存”起了所有战功记忆,对子女也只字不提。60多年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1948年3月,不到24岁的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启了自己的从军之旅。每一次战斗,他总是担任“突击队员”,从壶梯山战役到永丰城战斗,他先后炸毁敌人三座碉堡,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1955年1月,面临复员转业,他坚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头扎进湖北恩施来凤,封存所有战功,带着当地百姓生产建设、开山修路,直至退休也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1985年1月,他从县建行副行长岗位离休,生活上却依然甘守清贫,从不愿给组织添麻烦;88岁时,他的左腿截肢,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为人民工作,他更是凭借坚强的意志用一条腿重新站了起来。

  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一往无前当先锋,打头阵。他就是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如果不是2018年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张富清60多年浴血疆场、战功赫赫的革命岁月还将继续被封藏下去。很多人对他多年来的“守口如瓶”感到好奇和不解,对此,张富清总是这样回答:“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很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

  如今,“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等荣誉接踵而至,即便如此,96岁的张富清依旧过着俭朴恬淡的生活:每天起床后看新闻,写日记,坚持学习;他与老伴一日三餐吃的还是不变的馒头、青菜、清水面,吃不完的饭菜会留作第二顿,绝不浪费;他的衣柜里依然是那几件旧衣衫,衣服实在穿不了了,就撕掉做成拖把……

  张富清的军功章和证书。

  “敢死队员”用身体消耗敌人的子弹

  现在,张富清这个名字在湖北省来凤县可谓家喻户晓。在张富清事迹被报道之后,当地社区全部成立了“张富清先锋队”,从党员、退休干部到社会志愿者等,纷纷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去。先锋队的工作从日常的基层社区治理,到疫情期间的社区服务,“平时服务,战时冲锋”是他们的口号,也是张富清精神的写照。

  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光荣入伍,加入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随后参加了壶梯山、东马村、永丰城战役等。在历次战斗中,个子不高的张富清却次次都担任最危险的突击任务。

  “突击队员就是‘敢死队’,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消耗敌人的子弹,为队友开辟前进的道路,是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听党指挥就是自己的信念:“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为党和国家牺牲是光荣的。”

  但其实,张富清也怕过,战争的残酷让他在几十年后一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旧忍不住潸然泪下。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永丰战役:“当时一个连不到一分钟就倒下去了。一夜之间我们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

  那是1948年11月27日的夜晚,解放军发起最后总攻。面对敌军的猛烈炮火,张富清作为班长,带领两名战士扒着墙壁缝隙攀上4米高的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了下去,冲进敌人阵营,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一下打死了七八个迎面围来的敌人,但张富清自己也与子弹擦头而过:“就感觉突然头顶好像被人重重捶了一下,后来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脑袋,一块头皮翻了起来……”

  顾不得满脸鲜血,张富清冲破外围敌人,在碉堡前刨出一个土坑,将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捆在一起,然后拉线引爆,炸掉了第二座正在疯狂扫射的碉堡。爆炸冲击波震掉了他的3颗大牙,但张富清却依然一个人坚守阵地,其间他还缴获了两把机枪和数箱弹药,直到天亮后部队进城。

  此役,张富清荣立了军一等功,并再获“战斗英雄”称号。然而与他并肩作战的另外两名战友,张富清却再也没能见到。

  永丰战役后,传回张富清家中的报功书。

  “救急队员”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好砖

  1950年,因功勋卓越,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张富清“人民功臣”奖章,拿到功勋章之后,张富清就将其藏于箱底,再也没有拿出来。

  尽管深藏起了功与名,张富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突击队员”的军人本色。1953年初,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再次主动申请入朝作战。到达北京时,得知战事缓和,朝鲜战争签署停战协议,军委决定让这批战士骨干参加文化补习班,张富清便在防空部队参加了两年文化学习。1954年12月,张富清从部队文化速成中学毕业。组织告诉当时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湖北省恩施市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本来可以凭借军功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任起“突击队员”,带着新婚妻子,赶赴鄂西深山。“当时我很想回汉中,但国家需要我,党员不去艰苦的地方,还有谁会去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富清说。

  在来凤县的30多年里,张富清更是一次又一次拿出“突击队员”的作风——

  当时的三胡区缺衣少粮,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作为副区长的张富清便一头扎进村民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蹲就是20多天,一年下来,帮助三胡区顺利完成供粮、存粮任务。

  原卯动公社最偏远的高洞片区深居大山,不通水路。当时已经年过半百、时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再次一头扎进大山,带领村民通过肩挑背扛的原始方式,修出了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耗时两年。

  20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中国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行长,起初单位业务单薄、资金困难,员工还没有住处和独立的办公室,张富清一手切实解决职工的办公住宿问题,一手又紧抓“拨改贷”改革,使得当年建行放出的贷款,不留一笔呆账。

  “张老是一块革命的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曾和张富清共事过的田洪立感慨道。

  即便是离休后,张富清依然不改本色,一下子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买菜、洗衣、做饭,简朴的家总是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你炒的饭没我炒得好吃。”“你们的碗洗得不干净”,就这样,他把家务活都“抢”了过去。

  张富清用了大半辈子的解放军战士纪念搪瓷缸。

  “先锋队员”撑着一条腿为医护人员录鼓励视频

  8年前,张富清左腿突发感染,不得不高位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也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术后一周,他就开始扶床下地,拼命练习单腿走路。不到一年,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又重新一头扎进厨房。

  2018年,为配合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张老的故事才被发掘。面对一拨又一拨的采访者,起初张老不愿意接受采访,直到儿子告诉他“您要配合党的工作,您的故事可以激励更多人,比当年炸碉堡作用还大”,他的态度才突然转变,开始向他人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张富清重新穿上军装,向他人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疫情期间,张富清又一次发挥他的“突击队员”本色,眼看着医护资源紧张,他悄悄拿出自己的一笔积蓄,捐款支持;天津医疗队前来援助恩施,他又撑着一条腿录下鼓励视频;基层要成立“张富清先锋队”,征询他的意见,他更是大力支持。“只要对党的事业有好处,他做什么都愿意。”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建全说。

  就连如今去医院看病,由于只有一条腿,不太灵便,为了不给子女和防疫工作者添麻烦,张富清宁愿少吃少喝,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即便是半夜,他也会想一个人撑着悄悄起床……“对于家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对组织了。他始终怀着一颗满足、感恩的心。”张建全感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