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阳山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新经验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0-06-30 字体: [大] [中] [小]

阳山县是广东省51个山区县和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贫困面大,脱贫任务艰巨。去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45206人,占总人口的9.6%。近年来,阳山县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战略,创新扶贫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探索出一条长效扶贫新路子。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已有9100多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3.7%。去年12月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现场会在阳山召开,其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扶贫模式,实施多措帮扶

阳山县大胆实践,多措帮扶,创新了五种“双到”扶贫模式。

(一)“大户捆绑贫困户”扶贫模式。阳山县通过扶持大户,再由大户捆绑帮扶贫困户;大户自建养殖栏舍,并承诺捆绑扶持1至3户贫困户,可向县扶贫办申请养殖押金借款;扶贫办把押金借款直接汇到龙头企业,再委托龙头企业在回收产品时扣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大户聘请贫困户做工。领取工资,待经营稳定(一般两年)后,还可以让贫困户参股,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二是在大户帮助下,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业。由大户以猪场等作担保向县扶贫办为贫困户借取小额短期帮扶资金,并作技术指导。如岭背镇夏炎坤是温氏合作养猪户,他搭建好猪舍后,资金交纳养殖押金。阳山县扶贫办以“封闭式”运作供给他养殖押金2.5万元,要求他捆绑帮扶两户贫困户。其中欧炳心以“保底薪+分红”合作养猪,蔡泽良以投劳的形式合作种植27亩沙糖桔。猪场在欧炳心夫妇的精心管理下,第一批480头猪顺利出栏,平均每头猪毛利161元,顺利还清扶贫办2.5万元借款。尝到甜头后夏炎坤加大了投入,与原来挂扶的贫困户欧炳心合股新建每批1000头猪的养殖猪场,猪场由夏炎坤负责出资,欧炳心负责猪场管理,占新猪场25%的股份,扶贫办借款给他们交纳养殖押金,再要求二人捆绑帮扶四户贫困户发展。同时夏炎坤还以猪场为抵押,向县扶贫办借款购买5000棵沙糖桔果苗,承包了猪场周围的荒山,聘请2户贫困户以“保底薪+分红”合作形式种果。实施复合种养,贫困户底薪800元,种果收成后可得到30%的分红。之后欧炳心不但顺利脱贫,而且还成为新猪场的老板之一。

(二)“村党支部示范带动”扶贫模式。村两委干部(或党员)如有意愿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只要承诺把鸡舍抵押给龙头企业,就为村干部做担保,村干部可从县农行中借出栏舍建设资金一半的借款,再自筹另一半资金从县农行中借出栏舍建设资金一半的借款,自筹另一半资金即可建好栏舍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养殖押金捆绑贫困户后向扶贫办措款。如大崀镇琶迳村原村支书梁文星有意愿与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养鸡,但资金不足,阳山县扶贫办引导他和天农公司协商,承诺把建成的鸡舍抵押给天农公司,再由天农公司担保,从县农行借出2.5万元,自筹部分资金建鸡舍,向县扶贫办借款1万元养殖押金,以“保底薪+分红”的方式捆绑帮扶2户贫困户。贫困户主要负责养鸡,每月基本工资不少于650元。每批鸡出栏时,每只鸡纯利超出1.5元/只,超利润部分按30%分红给贫困户。

(三)“集约基地培训”扶贫模式。为了帮助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愿望,阳山县扶贫办、岭背镇政府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集约式扶贫培训基地,把贫困户集中在基地,在龙头企业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养殖技术。基地由天农公司负责经营,每年为县免费培训贫困户3—4批,每批15户。贫困户在公司技术员直接指导下养鸡,培训期免费在基地吃住,领取薪金。贫困户在基地接受培训,学到技术,积累资金,条件成熟后,可以回家自建鸡舍,也可与天农公司合作养鸡致富。养鸡基地分二期建设,首期由岭背镇政府、县扶贫办和天农食品公司合作兴建,占地约50亩,总投资160万元,其中80万元由县扶贫办提供借款,其余由天农公司投入。现建有鸡舍18幢,年养殖量可达36万只,二期建设以吸引社会热心人士投资,每幢投资5万元左右,投资方每年按投资总额的12%分红,不负责亏损,5年后本金可随时返还。

(四)“互助资金入社”扶贫模式。阳山县建立互助资金,把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扶持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互助资金为动力,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互助资金主要为入社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小额借款,实行股份制,分为“赠股、配股、入股”。贫困户由政府赠股,每股1000元。非贫困户自愿入股,政府不配股。群众加入扶贫互助社后,可向互助资金借款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专业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如阳城镇黄竹村的几个柑桔大户牵头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后,种养大户作担保,帮助11户大户从互助资金中借款发展生产,并捆绑帮助24户低保户、解决困难户的农药、化肥、资金等问题。现21.5万元借款已经全部回收,已带动了1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五)“园区化种养基地”扶贫模式。帮扶单位省委办公厅在对口帮扶村阳山县大崀镇坑塘村规划出300亩土地建设扶贫种养基地,搞好基地的“三通一平”,搭建起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的平台。种养基地由龙头企业统一实行园区式管理,利用银行资金扶持贫困户在基地租地建设鸡舍,农户只须承诺把建好的栏舍抵押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为农户做担保,帮助从县农行中借款在基地内兴建栏舍,龙头企业负责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借款在养户产品回收时龙头企业代县农行扣回。此外,农户也可以先加入互助组织,从互助资金中借出一定的资金,然后把这部分资金存进县农行,再借出不超过该资金三倍的款项。如大崀镇坑塘村马国威等6户农户,在省委办公厅搞好“三通一平”种养基地内自行租地,他们承诺把鸡舍抵押给天农公司,与天农公司合作养鸡,公司为他们担保,帮助他们从县农业银行借款建设了7幢鸡舍,预计每户每年可获利6万元以上,可带动14户贫困户脱贫。

二、创新扶贫成效,促进共同致富

一是缓解了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难题。由于大户和贫困户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帮大户捆绑贫困户”模式和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出现,既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门槛难”问题,提高了扶贫成效。同时,由于借款直接汇到龙头企业,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回收。据统计,目前阳山县扶贫办共通过“帮大户捆绑贫困户”模式借出帮扶资金256.4万元,共帮扶99户大户,带动了14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扶贫、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村党组织通过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种养业,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风险,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村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捆绑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既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带动了持观望态度的群众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致富,真正树立起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超越的创新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威信。如大崀镇琶迳村原村支书发展养鸡,在他的带动下,琶迳村的村民养鸡热情很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创新了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实行股份制,按股分红,共同发展,由有一定威望和经济管理水平的人担任管委会主任、理事、监事成员,管理资金使用对象、借款额度大小。通过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共进的民主管理浓厚氛围。同时,既培养村民主管理意识,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互助资金组织13个,专业合作社26个,互助金总额303.1万元,有394农户参加,其中,贫困户295户。

四是提升了村文明素质,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由于贫困户自身的素质以及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原因所限,传统的直接帮扶方式成效不大。阳山县通过“帮大户捆绑贫困户”、集约基地培训”多种扶贫模式,特别是互助资金入社,贫困户入股,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邻里关系,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不仅改善了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促进了村风文明,农村和谐及新农村建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