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无障碍之城 助残基础设施投资超6亿元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8-09-04 字体: [大] [中] [小]

9月3日,北京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日活动,迎接残奥会的到来。图为北京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志愿者进行扶残助残演练。

    在北京东直门地铁口,50多岁的洪先生正娴熟地操作轮椅前行。提到这几年出行方面的变化,洪先生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上下班坐地铁,没两趟就一身汗。这几年无障碍设施完善太快了,好像每次出来都有变化。现在上地铁就坐轮椅,从1号线倒2号线,每个站台都有轮椅升降平台,还都配有进出地铁的搭板,不觉得我比你走得都快吗?呵呵……”

  推进无障碍建设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赵春鸾9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更好改善残疾人的出行条件,北京市近年来积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总投资超过6亿元。

  在北京,和洪先生一样出行不方便的残疾人士在近几年真切感受到了周围的变化。车站站台卫生间开始配有残疾人专用厕位,低位售票机和低位电话亭越来越多,70辆出租车组成的无障碍温馨出租车队在北京大街小巷穿梭,还有2000多辆低底盘的公交车。以前不敢奢望去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在无障碍改造后,“我们也能到长城当一回好汉了!”洪先生的笑声在地铁口分外响亮。

  此外,北京还建立了残疾人信息转介服务平台,在公共服务单位推广使用手语、盲文和字幕提示,开通“温馨之声”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等等。

  扶助残疾人就业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味千拉面馆里,魏阿姨穿着正式工作服在打扫卫生。有听力障碍的魏阿姨作为政府残疾人就业的扶助对象,与另外两位残疾人士在面馆实现了就业。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争鸣介绍,在申奥成功以后,政府就已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7年共出台了30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将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全市就业再就业重点对象,给予就业补助。

  同时,依托公共服务资源,北京建立了150个示范性的残疾人温馨家园,使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生活照料等服务。“孩子自从来了这里,学手工,学画画,回去还能唱歌给我听。”张阿姨的女儿先天性智障,自从去了残疾人温馨家园后,“看她每天都在进步着,我真的很高兴”。

  吕争鸣说,近万名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通过到温馨家园参加职业康复劳动,积极回归社会,找回了自尊和生活信心。

  实施志愿者服务

  郭超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两年前开始参加 “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助残志愿服务行动,跟随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走入650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助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从心里真正了解到残疾人的所感所想,了解到他们在需要社会关爱的同时,更有着服务社会的愿望。”

  北京市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会秘书长娄际川介绍,北京通过残奥会的宣传、35支助残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一系列培训活动,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志愿者走近、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此外,北京100万窗口行业职工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也增进了市民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的了解。

  “只要近距离接触残疾人,对他们的偏见就会越来越少。你会发现他们很可爱很真诚,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他们会比健全人更有强烈的愿望去帮助别人,去回报社会。”郭超说:“好像是我一直帮助他们,其实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感动。”

2008-09-0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