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圣火今青岛传递 11名残疾人火炬手展风采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8-09-02 字体: [大] [中] [小]

昨天(1日)下午,参加今天残奥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们聚集一堂,参加培训大会。当主讲人邀请火炬手到台上模拟表演火炬传递时,在座的各位火炬手跃跃欲试,大家纷纷举手希望能提前感受火炬传递的那份荣耀。当记者询问了视力残疾的丁原驰老师是什么感觉时,他说:“火炬表面的材质,就像解说者讲的一样,好像肌肤一样柔顺,感觉很好!”记者了解到,整个残奥会火炬传递仪式将在“点燃激情,奉献关爱”下传递“感动”,青岛的“时代风采线”在展示美丽青岛风光的同时,将让诸多的残疾人士成为主角,感动青岛,感动世界。


  残奥会火炬传递,最大的主角应当是残疾人,在火炬手队伍中,有11人是残疾人士,其中,肢体残疾者居多,4位为上肢残疾,4位下肢残疾,另有两位视力残疾和一位听力语言残疾者。

  按照北京奥组委要求,如需别人帮助带跑的助手,不能独自擎举火炬,只能协助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因此这也加大了残疾人士的传递难度。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任何一个残疾火炬手都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圆满完成火炬传递,并希望通过残奥会火炬传递,向全世界人展示中国残疾人的坚强和最美丽的一面。

  5名火炬手海上传圣火

  今天残奥圣火传递中,将有独特的海上传递,届时,将有5名火炬手乘坐“青岛号”大帆船,凭海临风完成残奥圣火的浮山湾之旅。

  来自海军北海舰队的熊跃进是第一棒海上火炬手,熊跃进曾带领技术人员在舰船上研究设计了23台清理浒苔专用设备,有效清理浒苔3万多吨。第二棒火炬手张知春于2004年以前期志愿者身份加入青岛奥帆委工作,克服自身困难,完成大量英文资料翻译;2006年成为青岛奥帆委正式工作人员。海上第三棒火炬手是来自青岛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的王志敏,她承办了第39届世界OP帆船锦标赛。来自省公安边防总队的温希荣是海上第四棒火炬手,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13次受嘉奖,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任奥帆安保边防指挥部指挥。在海上最后一个传递火炬的是代志强,他来自青岛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从事体育工作40余年,为体育事业、航海运动改革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首棒火炬手吴春苗:看不见的世界同样精彩

  今天的第一棒火炬手由上届残奥会冠军、青岛姑娘吴春苗担任。虽然眼睛早早失去了光明,但她心中的目标却始终清晰而坚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但她的选择永远都是重新爬起……这个倔强的女孩最终凭借着一股拼劲站在了残疾人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1982年9月,吴春苗出生在即墨龙山镇华山西桥村,可就在她十岁的时候,由于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视力逐渐丧失。

  然而,突如其来的病魔并没有打倒春苗,在妈妈的鼓励下,她来到了青岛,走进了青岛盲校进行学习。1999年,通过选拔,春苗入选青岛市残疾人运动队。

  2003年9月,吴春苗进入国家集训队。2004年,出征雅典残奥会,在田径女子T11(全盲)级200米比赛中,吴春苗以25秒39的成绩力压群芳,赢得了一枚金牌,实现了全省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随后在女子T11(全盲)级100米中,春苗又摘得了一枚银牌。

  目前,吴春苗正在积极备战本届残奥会,为再次夺金而努力训练。

  最后一棒火炬手周雅菲:有记忆的人生从游泳开始

  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10岁起便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北京奥运会上,她获得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铜牌,为青岛实现了奥运游泳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她,就是周雅菲,在今日举行的残奥会火炬传递青岛站传递中,她将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圣火盆。

  周雅菲说,她练习游泳的时间至今已满20年。在周雅菲的博客里,她曾这样写道:“我从4岁开始游,4岁以前的事情我都没什么记忆,从我记事以来我的世界就只有游泳。”对于未来,周雅菲说她还没有想好,“我有记忆的人生是从游泳开始的,我想尝试不同的生活。” (记者 吴静)

  三星火炬手梁兵梦圆残奥

  9月1日,“东方明珠”上海迎来20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继三个月前奥会圣火点燃激情之后,众多残奥会火炬手又一次在黄浦江畔传递了关爱与奉献的精神。作为三星残奥会火炬手,来自苏州的梁兵与众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今年59岁的梁兵目前是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的校长,她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及康复医疗工作已有20多年。十年来,博爱学校救助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300多名脑瘫儿童。

  作为三星残奥会火炬手,梁兵在上海人民北路传递了残奥会第31棒火炬。她这样告诉记者:“今天我传递残奥会火炬,可以说是欣慰大于激动。因为,现在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我想,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人文精神的体现。20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项事业,我非常感动,也希望通过火炬传递,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记者 赵王月博)

2008-09-0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