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探索残疾人救治救助新模式——“康园中心+残疾人创就业基地”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8-05-17 字体: [大] [中] [小]

  荷城街道社区康园中心(以下简称:康园中心)是由高明区荷城街道民政局按照省政府在全省建立社区康园工疗站的要求下建立的首个专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性社区康复机构。2015年底成立,由佛山市粤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

  康园中心成立初期,提供日托看护、庇护工场、爱心午餐、居家训练、个案咨询、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文体活动、义工服务、扶残助残宣传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改善荷城街道残疾群体日常生活,提高残疾人适应社会能力。

  图为荷城街道产品展销会和佛山市产品展销会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项目社工发现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之间由于自身残疾因素差异,对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不理解,往往存在歧视心理,同时由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朋辈群体等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家人对其的态度存在放任和悲观等因素,导致残疾人中内心自暴自弃者居多。如果不积极引导,往往引发出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又导致社会对该群体的误解及“标签”现象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家境困难群体上述现象尤为严重,家庭对其就业及未来生活十分担忧,希望残疾人能够积极乐观生活,且具备自我照顾能力和就业能力。

  本着从这一需求出发,项目社工思考探索建立一个可以整合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智力障碍残疾人这三类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就业、创业互助平台,这一平台一方面回应了这三类残疾人及家庭最为迫切的需求:体现社会价值的就业和创业意愿,同时又搭建了一个残疾人相互扶持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向社会大众展现了一个积极、自强的残疾人形象,扭转社会大众的“标签”意识和歧视心态;第二方面又探索以造血经营的“社会企业”模式,解决以往单一依靠属地财政资金、单一从事残疾人病理治疗服务模式的局限性。

  图为市、区领导参与烘焙活动

  项目社工经过与区委政法委综治办、街道民政(残联)深入沟通洽谈,确定了康园中心残疾人创就业培训基地采取“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工策划引导、残疾人互助”的运作模式,积极推动市、区、镇(街道)三级共建。市委政法委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作为全市社会工作重点项目,纳入全市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扶持范围;区委政法委牵头,会同民政、卫计、人社、残联、团委等部门以及属地镇街,统筹提供场地、资金、政策、业务指导等各方面资源,开辟连通各部门的绿色通道,合力将康园中心打造为全区精神、智力、肢体三类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互助平台;粤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负责基地前期投资、培训课程组织、残疾人互助交流平台搭建、创业项目策划辅导并协助运营、残疾人创业公司孵化及分红监管等。

  图为残疾人创就业基地第一期培训

图为彤心便利店开业及精神康复人员从事收银员

  社工经过链接辖区及省里部分高校、职业学校资源,通过组织残疾人结合自身能力及兴趣特长,创就业培训基地开展了包括电脑技能、电商运营、电脑绘图及平面设计、相片拍摄及PS技术、视频拍摄及剪辑、插花艺术、记忆力训练、沟通技能、收银员培训、士多店管理员培训、面包制作培训等一系列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经过贴身的分类培训,能够从事自己能胜任的合适工作,实现“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截至2018年3月,培训残疾人共计约853人次。

  康园中心残疾人创就业培训基地自2017年挂牌成立以来,坚持探索走一条“自我造血,可持续运作”的路子,以残疾人互助创业的模式,先后发起成立了全市首家残疾人自主运营的互助企业——高明区众创志合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了包括农产品特色电商、彤心便利店(含面包店、贡茶店、便利店于一体)、电脑设计工作室等直属经营板块,截至2018年3月,残疾人互助公司及其下属便利店共安置11名残疾人股东实现创就业,同时培训的学员中,有5名学员实现创业,10多名学员实现就业。基地自2017年7月起至2018年3月,产生营业额约计8万元,利润超2万元;基地的“自主造血,鼓励残疾人创就业增收”方面初现成效。

  图为参加众创杯比赛获银奖

  康园中心残疾人创就业培训基地鼓励残疾人在自食其力中回馈社会,重塑人生价值,既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又着力改进政府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的救助模式,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基地的不断创新,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并在2017年9月的省人社厅牵头组织的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团队组自强类”中一举获得银奖。目前,该基地自主运营模式已逐渐走上轨道,解决了以往单一依靠属地财政资金、单一从事残疾人病理治疗服务模式导致的社工机构运作困难、社工人员积极性不足、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基地的声誉度、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展示全区社会工作机制创新的一扇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