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意义重大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6-05-23 字体: [大] [中] [小]

  文/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 徐建中

  “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是民政部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的持续性工作。拓展内容主要是扩大项目的医疗范围和增加项目的受益对象。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视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进程情况。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专程到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看望“明天计划”手术的孤残儿童,慰问“明天计划”的医务工作者,详细了解“明天计划”项目的情况和成效,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明天计划’拓展规模、提高水平,使更多患儿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受益”的要求。这不仅是对过去十年“明天计划”项目的充分肯定,而且为我们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展旨在扩大医疗范围、增加受益对象的“明天计划”拓展工作,立足增加资金投入,聚焦项目依法管理,突出让更多孤残儿童拥有更好明天,有利于持续、健康地实施“明天计划”项目,是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其次,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是完善儿童福利体系、保护儿童权益的内在要求。我国有2.8亿儿童,绝大多数生活幸福、成长健康,但还有一些重残重病、流浪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他们生活困苦、生存艰难,急需得到来自政府、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生活关心、心灵抚慰和身体医疗。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步伐,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孤儿保障制度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建立,使广大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一些地区民政部门通过适度普惠试点、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开展,初步形成了以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福利服务站、儿童福利主任队伍三级网络为依托,以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为载体,以养育、特教、康复、心理咨询、行为矫正为内容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使广大困境儿童的福利服务有了扎实基础。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对于健全孤儿保障制度、完善孤儿服务模式,对于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提高儿童医疗救助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立和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增强儿童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内在要求。

  再次,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是满足残疾儿童康复救治需求的迫切需要。“明天计划”项目经过十年的运行,不仅逐步发展成融手术矫治、脑瘫康复、远程会诊和个案救治于一体的综合性手术康复项目,而且使儿童福利机构内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普遍得到了及时的手术救治。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儿童,依然数量众多,并且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残疾,急需通过项目拓展得到治疗和康复。同时,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残疾儿童,也需要通过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康复。开展好“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既能够使儿童福利机构的所有儿童,真正实现“病有所医、残有所康”的目标,而且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治、拥有美好明天的愿望。

  各级民政福利部门特别是从事“明天计划”项目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从维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高度,深刻领会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明天计划”拓展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明天计划”拓展工作。

  拓展“明天计划”工作重在规范运行

  “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要求严格的惠民工程。各地在推进过程中,要以民政部《关于“明天计划”拓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把握原则,规范运行,确保拓展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准确把握拓展工作原则。一要坚持试点先行原则。民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通过选取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摸索拓展工作的路径,摸清服务对象、救治需求的底数,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和病残儿童医疗康复实际需求,制定拓展工作方案。二要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拓展工作要充分体现“明天计划”的惠民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为病残弃婴、孤儿进行治疗和康复,力争拓展工作取得实效。三要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制度环境,创新“明天计划”工作机制,从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政府公益项目发展成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公益项目,推动“明天计划”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捐助的有机衔接。

  其次,要着力拓展医疗救治和受益对象。拓展医疗救治和受益对象,是“明天计划”拓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明天计划”拓展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把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和社会散居的病残孤儿全部纳入项目范围,放开救治病种。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筛查工作,优先治疗具有医疗和康复价值的病残孤儿,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第三,要完善定点医院管理和医疗费结算方式。要深化与定点医院的合作,完善定点院管理制度,对部省两级定点医院进行备案管理。明确定点医院的设立标准,针对目前部级定点医院救治压力大、救治项目存在空白的问题,拓展合作对象,和国内优质儿童医院探索合作途径,加强部级定点医院救治资源,推进医疗网络合理布局。要搞好医疗费结算工作,对于住院所产生的救治费用,按照不同的额度予以不同的资助。单例住院治疗费用减除各类医疗保障、统筹支付、大病救助、捐赠支付、医院减免等之后,经费在5000元至10万元之间的,根据医疗收据据实资助剩余费用;治疗经费超过10万元的,按照个案单独进行申报。单例治疗经费不足5000元的,从孤儿基本生活费中解决。

  第四,要加强示范基地规范化管理和综合康复训练。去年,部“明天计划”办公室组织对全国60家示范基地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着力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要明确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设立标准,建立工作规范,细化工作流程,严格资金管理,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其他福利机构提供儿童康复和人员指导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为社会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帮助。部“明天计划”办公室将通过中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对示范基地康复计划、训练、评估等临床信息加强日常指导、规范,并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开展抽查评估,对连续两年未完成规定康复任务、康复质量不高的示范基地取消资格。为适应福利机构内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提升康复服务水平,要以脑瘫康复为重点,开展肢体、精神、语言和听力等其他病种全方位康复,同时丰富康复模式,由运动康复为主,向理疗、多感官训练、中药熏蒸、针灸、石膏矫形、音乐和游戏等多种康复模式并重拓展,不断满足孤残儿童的康复需求。康复训练示范基地要在满足福利机构内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康复服务范围,将社会散居残疾孤儿、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服务范围,探索建立对外拓展服务机制。

  第五,要突出项目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明天计划”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动态化管理的重要载体。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开发的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医疗救助信息子系统和福利机构儿童康复子系统,已经在今年一月份正式上线。各地要依托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做好孤儿信息录入,加强数据的跟踪统计以及康复训练电子档案的管理。今年,民政部将探索实行医疗救治网上实时申报、审核和结算,对于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救治费用,“明天计划”办公室将不予结算。

  第六,要优化项目合作方式。强化“明天计划”社会参与理念,健全社会参与制度,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明天计划”工作平台,整合资金、项目和专家资源,通过公益伙伴、手拉手项目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丰富“明天计划”资金筹措渠道及运作方式。同时搭建平台,组织协调各类服务儿童成长的专业机构发挥作用,提升“明天计划”服务专业化水平。

  抓住契机 力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儿童福利对象正逐步向重病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贫困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不断拓展,儿童福利内涵正从单纯养育向养育、救治、康复、特殊教育并重不断深化,儿童福利模式由家庭为主,向政府主导、家庭基础、社区依托和社会参与的方式不断发展。各地要以推进“明天计划”拓展工作为契机,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首先,要以拓展孤儿医疗救治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按照李克强总理指示精神,“明天计划”将不断面向困境儿童拓展受益群体,逐步将社会散居孤残儿童、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中具有手术适应症的病残儿童纳入资助范围。民政部从2013年就开始了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工作中,要在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一普四分”的要求,区分好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等不同类型,率先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残、重病儿童等困境儿童纳入福利保障范围,比照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给予不同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要为改善儿童的医疗康复条件,提高儿童的营养水平,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探索建立重病重残儿童医疗康复补贴制度和收养寄养机构内残疾儿童家庭补助制度。

  其次,要以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完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儿童福利机构是孤儿和弃婴保障工作的专业机构,是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在儿童福利事业总体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自2013年始,民政部就明确提出依托市(县)儿童福利机构或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街道或乡镇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居)委会设立一名儿童福利主任或儿童福利督导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儿童福利机构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业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要依托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福利机构专业设施设备配置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通过示范基地对外拓展服务,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未来儿童福利机构的主要功能不仅要服务好院内的弃孤儿童,还要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拓展工作职能、创新工作机制,面向社会服务更多有需要的儿童。这是儿童福利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机构作为民政窗口发挥社会建设骨干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对儿童福利机构提出的更高要求。

  再次,以“明天计划”项目资源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既需要国家提供有力的福利保障,也需要社会开展积极的慈善服务。近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孤儿国家保障制度、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不断加快由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变。但由于基本国情的限制,目前儿童福利制度的覆盖范围、保障标准、服务内容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明天计划”实施十多年以来,通过开展手术矫治、进行脑瘫康复、实施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康复和公益资源,取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效益。儿童福利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慈善力量参与的重点。要充分利用“明天计划”积累的资源,借助“明天计划”的品牌效益和影响力,在摸清楚儿童基本情况和迫切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儿童福利项目,引导慈善组织支持和帮扶,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支持儿童福利事业的良好氛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