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预防及康复知识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0-08-12 字体: [大] [中] [小]

  一、视障的成因

  造成儿童出现视力障碍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近亲婚配、孕期原因及其他不明原因;后天性因素:包括各种眼部疾病、眼外伤、全身性疾病及心因性疾病。造成儿童视力障碍的常见疾病包括白内障、白化病、先天性黑朦、牵牛花综合症、小眼球、严重屈光不正、弱视、角膜术后、视神经炎等等。

  二、视觉障碍影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视觉障碍影响外界信息的有效获得,对视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视力的限制,视觉障碍儿童较之普通儿童更加缺乏学习的机会,缺乏日常经验,生长发育受限。视觉障碍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交等领域都普遍落后于普通儿童,身体移动慢,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偏低,在社交规则及主动表达方面缺乏足够的学习机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缺乏安全感,家庭过度保护,直接影响儿童今后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

  三、视障的鉴定和视障幼儿的评估

  视觉障碍儿童的鉴定与评估由眼科医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眼科医生通过各种仪器的检查来确定儿童视觉障碍的程度、部位和病因,以及矫正后视力可能实现的功能,之后进入视力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学习,康复教师根据儿童日常生活情境中了解具体视觉功能,制定视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各项目标。

  四、视障儿童康复教学体系

  0-6岁是视障儿童康复训练最佳时期,早期给与适当的刺激或干预视觉障碍儿童,有利于改善生理缺陷,减少派生性障碍的产生。视障康复体系秉承“全人发展”的康复教育理念,通过丰富有效的学习和多感官视觉康复训练,促进视障儿童视觉皮层发育,在增加教学环境、教学教具的色彩度对比,突出触觉、光感、听觉等多通道学习,让视障儿童充分利用残余视力和光感,提高视力的使用效果,达到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有效进步。

  学龄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的学习阶段,视障儿童也是同样的阶段,在视障康复课程中,按照儿童发展五大领域语言、数学、社会、健康、艺术课程,通过主题教学方式将视觉康复训练的活动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利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训练教学方式,达到培养视障儿童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从而能顺利进入普校,融入社会生活。

  视障康复教育具体课程包括:五大领域的主题教学、蒙台梭利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生活自理课、视功能训练活动、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定向行走训练、体育课、音乐课、艺术课、区角活动等。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视障儿童视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内、外活动,促进视障儿童本体觉、前庭觉对于视觉障碍的补偿作用,提升身体平衡能力,使视障儿童身体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增强了儿童对身体部位及定向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的体验,在走、跑、跳、早操、拍球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与普通儿童相同的能力。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引导视障儿童通过操作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具,利用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独立完成学习,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

  在手部课教学中,我们选择颜色对比度高、不同材质的材料,通过手部的触摸、物品操弄等提升视障儿童的手部感知能力和协调性。如:绘画涂鸦、叠积木、粘毛线等活动都可以帮助视障儿童提升手部精细动作。

  在音乐课教学中,发掘视障儿童听觉灵敏度高的优势,在课堂中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律动、音乐表演及音乐游戏。培养视障儿童的欣赏音乐和音乐表达的能力。

  五、视障康复教学效果

  通过丰富有效的康复学习和多感官视觉康复训练,促进了视障儿童视觉皮层的发育,大部分视障儿童视力水平提高了,学习生活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有些已进入普小普幼,有些进入特校。特别是省中心康复训练的二位先天性黑矇儿童视觉功能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只能辨识轮廓到看清手指大小的物品颜色,还能分辨黄、绿、蓝基础颜色的大色块,运动能力从辅助行步到独立跑步,上下楼梯,自觉进餐等等,其他类别视障儿童康复效果也非常明显。

  视障康复不仅关注儿童视力障碍,而且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把训练、学习和生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人康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