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脱贫小康路系列报道 | 周友财:以友会财 自强不息走出致富路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0-11-20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广东省残联组织的“助残脱贫小康路”采访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探寻周友财背后的故事。

  在连平县内莞镇105国道旁,有一家农庄叫“乡味香”。一入门,便是大片辣椒、番薯叶等菜地,绿油油且茂盛,让人一下子便理解了为何农庄的名字是“乡味香”。而房子后头,有大群鸡、鹅,甚至还有好几头大母猪,食客们看到这些场景,不用问出口,也不禁感叹:这家农庄的味道虽然还没尝,但食材绝对真材实料!如此大面积的农庄,很难想象,它背后的经营者,竟是一位残疾人。他便是周友财,经过一场车祸失去左腿,虽然也曾心灰意冷,但最终却决心振作精神,重新出发。如今儿孙满堂、家庭美满的他,仍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他说,每天自己能够有一份工作干着,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真幸福。

  意外车祸人生跌落低谷

  年轻时,周友财曾到广州白云区的某所烹饪学校学习,系统且完整的厨艺学习最终也帮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厨师证。后来,他成了货车司机,时常跑长途,也常常惦念着自己曾经的一手好手艺。

  2000年,一场飞来横祸,周友财平淡但也平稳的人生一瞬之间跌落谷底——他失去了自己的左大腿,成了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那时候自己躺在家里,生不如死,什么希望都看不到,整晚整晚睡不着,枕头永远都是湿的,甚至好几次想过就这样死了算了。”周友财回忆起自己刚刚左腿时,眉头紧皱,心情仍是十分难过的。后来,在周围的亲戚朋友的鼓励下,他想到自己是妻子的丈夫,还是年龄尚幼的孩子的父亲,更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之后三年,周友财慢慢重新建立起信心和信念,终于走出阴霾,踏出家门,重新出发人生路。

  重新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农庄新出路

  没有了一条腿的他,曾经游刃有余的重活粗活都干不了了,周友财只能转变思路,去尝试农活。最初他养土鸡,由于是中途转行,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于是只能在网络上购买相关书籍,每天琢磨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鸡养出来了,却卖不出去,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周友财根本没办法到农贸市场等地方去销售。

  2013年,周友财通过银行贷款以及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筹措了150万的资金,乡味香农庄便诞生了,同时也踏出了稳固坚实的第一步。他曾经养大却没办法销出的土鸡,都成了周友财的食客桌上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同时,利用农庄面积广大的特点,他和家人们还在农庄的院子里、后山上,种上应季蔬菜和三华李、沙田柚等特色水果,食客们来吃饭,还能品尝具有河源特色的水果,如若喜欢,可以到果树之间体验采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一套完整的、多样的农家乐体系,已然在乡味香农庄成形。但是,由于农庄刚刚起步,别说河源市,就连连平这个小县城,或许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一个绿色、有趣又经济的农庄。没有客源,怎么办?周友财想到了最初在刚刚陷入残疾困境时、在想要开农庄重新出发时,始终站在身后支撑着自己的朋友们。“友财”,有友便有财,周友财感叹着自己的人生路上多亏有这么一群真心朋友。他请客,呼吁朋友们都来农庄吃吃自己做的菜。经过朋友们的贴心建议以及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下,渐渐地,乡味香农庄在连平的食客心中有了不小的地位,而周友财,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掌勺官。

  回想起曾经这段初创业时光,周友财忍不住透露,其实自己曾经有好几次打退堂鼓的想法,但都多亏了自己的妻子,一直在身边支持、鼓励着他,才能坚持下来,并做到如今这个规模。

  农庄渐渐走上正轨之后,周友财又冒出了更多的想法,他养起了猪。“种菜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没办法送上餐盘的、比较“老”的或是已经残破的青菜,后来我想,这些其实可以拿来养我的猪。”就这样,农庄内的各个角色都走入了健康循环的模式,没办法作为食材的蔬菜可以用来喂猪,而母猪一年能生两窝,一窝便有13-15只。一年下来,通过卖猪仔,周友财往往也能收获3万多元。

  助力残疾人就业携手脱贫迈小康

  家庭经济渐渐宽裕起来,周友财的生活也终于走上了正轨,每天都有需要忙活的东西,无论是心情还是日常生活,都变得充实起来。偶尔碰上连平桃花的盛开季节,来往的游客增多,他还需要聘请更多的人手来帮助自家三华李等果树的采摘。正是这时,以往结交的残疾人朋友出现在了周友财的脑海里。“大家都是残疾人,你我才知晓彼此的心声。自己走出来了,也想尽力帮帮大家。”于是,每年的三华李、沙田柚采摘季,又或是连平当地的桃花节期间,在周友财的农庄里、果树林间,总是会有4-5位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身影。他们或许行动有些许不方便,但对自己的工作始终热情饱满。而周友财,却从不在意他们到底干了多少活,有没有干活,他常常向他们提醒着:“注意安全!凡事小心,安全第一!”或许于他而言,这些残疾人朋友们能否帮到农庄的生意,并不是聘请他们的初衷,只是契机。

  谈及残联,周友财笑着表示十分感激,说残联就是他的“娘家”。“当初女儿上大学,是残联向我们资助了2000元;后来我们的农房改造,也得到了残联不小的帮助。”他介绍着,连平县残联理事长还曾带队到农庄慰问关心,积极给出农庄的发展意见,还表示会帮助周友财将其三华李的品牌打响,做强做大。

  如今,周友财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奔赴生活的理由。周友财自己也逐渐“退居二线”,将农庄的大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对于自己“人生最快乐”的定位,也从站在灶台前的时候转变为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的时光。他向残疾人朋友们说“要自强不息”,殊不知,不用呼吁出声,他自己便是大家之间栩栩如生的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