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冠军李丽青:在模糊的世界中编织彩色的梦想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7-02-10 字体: [大] [中] [小]

图为李丽青获得里约残奥会柔道女子48公斤级比赛冠军。资料图

图为里约残奥会柔道女子48公斤级冠军李丽青。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摄

图为李丽青练习毛笔字。本人供图

图为李丽青(右)与教练张贵富(左)。本人供图

李丽青:在模糊的世界中编织彩色的梦想。

“我看不清你的脸,眼前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距离记者约20厘米的李丽青转过头说。

从出生开始,李丽青的命运就注定了和别人不一样,注定了她必须要在模糊的世界中度过一生。

“我不知道视力好的人所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李丽青有些好奇又无奈地笑着,与赛场上的霸气逼人迥然不同,此时的她俨然就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就连李丽青自己也没想到,先天视障的她有一天会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接受全世界的喝彩与欢呼。

她是李丽青,一名盲人柔道运动员,也是一位残奥会冠军。

从“放牛妹”到运动员,“做梦时还在背古诗”

李丽青出生于于广东省湛江市车板镇的一个小渔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生活并不富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懂事的李丽青明白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上小学时,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小小个头的她便牵着大大块头的牛行走在离家不远的田野。

“其实是牛在带我。”李丽青打趣说,自家的牛特别温顺,能认路,而她的作用就是不让牛吃农作物。

可是,李丽青不甘做一辈子“放牛妹”,对那时的她来说,努力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她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苛刻,就连做梦,也都在学习。

“有一次,舍友告诉我,我晚上睡觉做梦时,嘴里还在嘟囔着背古诗。”说起那些年的趣事,李丽青不禁大笑说:“可是我自己一点都没感觉到。”

努力总会有收获,每次考试,李丽青几乎都是班里前三名,家里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她获的奖状,是同学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

说起在母校廉江市车板镇第二中学的日子,李丽青十分怀念:“我所有的性格的沉淀就是在那里,仅有的知识也是在那里学来的。”

上学、读书、毕业、工作……这是李丽青原本应该有的人生轨迹。

然而,初三那年,一切都变了。

2010年,广东省残联组织教练下基层选取运动员,“按身体条件来说,李丽青特别平足。”李丽青的教练张贵富说,因为这一点,很多教练没选她。

“不过,她的其他身体条件很好,而且敢打敢拼,心理素质特别好,还挺泼辣,有性格。”张贵富笑着说。

而对于李丽青来说,在此之前,她从未接触过体育,也根本不知道柔道是什么。

“那时候家里四个兄弟姐妹都在上学,学杂费用负担沉重,学柔道可以减轻家里的一部分负担,也算是一条出路吧。”李丽青坦言,学习柔道源于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我是一个执着的人,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李丽青坚定地说。

从运动员到伤病员,“要想出类拔萃,就得吃苦”

在选拔选运动员时,张贵富教练就给李丽青打了预防针:“练柔道,可能会很苦。”

那时候,李丽青还不知道这个“可能”里面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苦。

每周训练6天,出早操5天,每天练习7.5小时……无论风吹还是日晒,也无关寒冷还是炎热。

“凌晨5点多从床上爬起来,练到7点多,有时候冲刺到一半就下起了小雨,还是得继续,直到结束。”李丽青洒脱地笑着说。

“练柔道比读书难多了。”李丽青认为,读书有公式可言,有课本可供参考,可是柔道却主要靠自己领悟,“悟性好的就打得特别好,悟性差的就靠死练。”

速度、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要想更好,就要日复一日不停地练习。然后,再根据与对手的切磋中不断分析,自己制定战略战术。

虽然累,但是李丽青像只有7秒钟记忆的鱼一样,倒头睡一觉,第二天就又是精神抖擞的一天。

从事柔道将近7年,李丽青小伤无数,大伤3次。而2013年那次的膝关节损伤,是最为严重的一次,此后所有的大伤也都是从那时开始。

“当时训练强度特别大,刚开始一人对多人,轮战完十分钟后,第二场,开始变换角色,跟大级别打,大约80公斤。”李丽青回忆说,轮战已经消耗了她几乎所有的体力,脚部又累又软。

此时,对手突然踢了一脚,整个身体压了下来,正好压到李丽青的右腿膝盖。“撕心裂肺地疼,脚和膝盖都有拉开的感觉,根本动不了。”

第二天,上楼梯,一迈腿,就跪了下去。

本以为会慢慢恢复,可是三四个月后,还是一如既往地疼,李丽青这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医生说韧带断了,需要做手术,当时心里特别慌,因为觉得做手术是大事,还担心治不好。”直到手术快恢复,李丽青才敢告诉父母,“我只是觉得这些事情自己可以搞定,不该让家人担心。”

她的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都曾受过大伤,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现在,每当天气转凉或阴天下雨,脚腕就疼得厉害。

即便如此,李丽青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说:“要想出类拔萃,就得吃苦。作为运动员,我已经习惯了这些疼痛。”

从伤病员到残奥冠军,“想起受伤时的痛苦画面”

2011年全国残运会亚军、2014年世锦赛冠军、2014年亚残运会冠军……2016年,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李丽青不负众望,一举夺下2016里约残奥会柔道女子48公斤级冠军,为中国队摘得残奥会第二金。

“很奇怪,奥运会这么大的赛事,我竟然一点也没有紧张,反而有种兴奋感。”李丽青告诉记者,里约残奥会前,自己的总体状态非常好,就连倒时差都异常顺利。

除了日积月累训练所练就的过硬本领,李丽青认为,残奥会前的云南高原训练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400米、800米、1500米等无氧训练,可把李丽青折腾得够呛:“不仅是脚累,手都酸了、抽筋了,特别难受。”但是训练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在第二场比赛打满5分钟后,她都没有感到很疲惫。

“比赛时只想着怎么分析对手,怎么去赢她。”对日本选手,根据她的重心来确定用什么动作;中华台北选手的技术动作比较好,得打慢节奏的动作;德国选手身材属于细长型,重心偏高,应该运用低重心的动作……对这些选手的情况,李丽青如数家珍。

决赛中,“击败德国选手布鲁西希的关键是速度,我还通过左右变换、前后变换动作,假意迷惑对手,分散她的注意力。”当布鲁西希又一次被李丽青打倒时,欢呼声响彻整个奥林匹亚的上空。

终于,有一天,在异国他乡,气势磅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专门为李丽青而响起。

夺冠后的她哭得像个委屈的孩子,像是在释放久久积聚于心的压抑,“当时脑海中反复出现自己受伤时躺在床上痛苦的画面,这么多年的累和痛没有白受,想着想着,眼泪就克制不住地流下来了。”

“她哭了,我也哭了。”张贵富教练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激动。

“以她当时的水平,预计拿冠军是没问题的,因为那些对手之前都曾被她打败过。”但是,张贵富却坦言,站在台下观看比赛的他非常紧张。

原来,因为前三次大伤,李丽青的身体没达到预计的恢复程度,在云南集训期间,还一直进行按摩、药敷等治疗。“争冠军谁都希望,但是更怕她再受伤,万一伤口被踢到导致更加严重,以后再也打不了比赛,她的生活就没了保障,再加上她本身的视力问题,以后孩子该怎么生存。”张贵富深叹一口气说。

夺冠前后,除了每天的补贴由原来的每天25元涨到了30元,李丽青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如既往地训练。

“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身为残奥会冠军的李丽青也面临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困扰。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本身残疾的她来说,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现在,训练之余,李丽青也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和特长,使用电脑、弹电子琴、学习园艺、练练毛笔字……“我的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花在点上,做一些充实、有意义的事情,让人生不至于那么空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