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研究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0-01-03 字体: [大] [中] [小]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里演进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残疾人为广东现代化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在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广东残疾人工作,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将《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研究》确定为2019年度的重点研究课题,由广东社会学学会具体承担,组织开展研究。

  本课题成果,基于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回答三方面问题:一是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逻辑定位。从广东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残疾人问题,提出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广东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可忽视;二是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在充分肯定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通过现实调研数据,客观分析了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是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对今后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逻辑定位

  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项社会实践。不仅在理论上要清晰定位,跟要在实践上准确定向,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概念解析

  对什么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并没有多少专题论著进行深入探讨。现任广东省残联主席张永安同志在《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发表论文,结合课题组的专题调研,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就是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残疾人事业”。[张永安.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初探[J].广东社会科学,2002(3).]这个观点具有重要价值。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指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有多层次的含义,包括制度、组织、技术和能力的现代化,不过,真正核心和关键的是观念现代化,即在认识残疾人和对待残疾人问题上,实现了从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根本转变。[厉才茂.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上)[J].残疾人研究,2018(1).]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现代化是更为深沉、更为根本的现代化。

  在我们看来,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的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社会实践。重点突出的是:

  1、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社会性,强调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不单纯只是残联组织的工作,也不只是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工作;

  2、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实践性,强调这是全社会的实践行动,全社会都要全力推进、落实,务求实效;

  3、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观念现代化建设,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观念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发展大势、代表残疾人利益;

  4、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制度体系建设,要围绕“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构建一系列关于残疾人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体系性、整体性;

  5、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治理能力建设,要打通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各个环节,在综合治理能力、专项治理能力等方面,都反映现代化的要求,体现现代化的水平;

  6、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实施路径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尤其是生命科学、医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先进成果,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能力和水平;

  7、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重在措施手段建设,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残疾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残疾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的现代化网络服务。

  伴随着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不仅在观念的层面,更在实践的层面,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长期性。

  (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58-159.]实际上,残疾人就是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应该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始终把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处处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撑腰鼓劲,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鼓励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实现人生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多次在公开场合以讲话、贺信、批示等方式,对促进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以及怎样做好残疾人工作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2018年9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同志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词,以“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为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关键维度。这“五个必须”是: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必须坚守弱有所扶的原则立场、必须完成决胜小康的关键任务、必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必须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责任。[厉才茂.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J].残疾人研究,2018(4).]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C].新华网,2019-05-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19/c_1124513261.htm]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总体要求,从13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进一步从13个方面提出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可见,中央将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布局谋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可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说,做好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分关心广东工作,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顶层设计上制定重大发展战略,引领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任务,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定要做好新时代广东残疾人工作,一同推进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广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2012年底,赋予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使命;2017年4月,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2018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要求广东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广东的具体化,必将对广东改革开放新征程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做好新时代广东残疾人工作、发展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当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必须高度重视。

  (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深化养老服务合作,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推进医养结合,建设一批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密切医疗卫生合作,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塑造健康湾区。可以预见,在健康湾区里,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六)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需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深圳定位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其中,民生幸福标杆的内容包括: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随着“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推动实施,深圳将再一次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广东将举全省之力,大力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个过程中,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只能进一步加强,不能拖后腿。

  (七)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需要

  201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要率先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推进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等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贯彻国家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内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研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社保制度衔接。广州市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必须提升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层次,给予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八)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需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李希书记向全省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提出:要动员全省上下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奋力谱写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篇章。

  由上可见,努力做好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新要求的需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需要、是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需要、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需要。这就是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逻辑定位。

  二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为实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做出了许多努力。为跟上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国先后实施了7个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从实现残疾人“初步解决温饱”“稳定解决温饱”,到实现残疾人“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体现了历史前进的基本轨迹。2015—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对加快残疾人小康步伐进行专题部署,提出了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基本住房和家庭收入、脱贫情况等10项主要指标,强化保障措施,明确“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这是我国提出的残疾人小康进程与国家全面小康进程相协调的第一个国家计划。它的提出并实施,大大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设置残疾人服务专章,包括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最低生活保障、基本社会保险、基本住房、托养照料、康复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10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纳入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验地和先行地,广东的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一直前行,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和本省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也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与挑战。本课题组试做一分析。

  (一)主要成效与措施

  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广东残疾人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很多指标居于全国前列。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广东残疾人事业早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系统,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残疾预防制度、医疗康复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从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到继续教育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网络,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尊重、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助残意识日益提高,残疾人对广东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1、主要成效

  据《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8)》分析,“十三五”期间,广东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残疾人家庭经济与住房状况不断改善;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改善,托底保障力度逐年提升;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效果显著;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到90.1%,全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为98.79%,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为84.57%;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不断改善,基本实现无障碍出行、接受信息、享有社区服务,包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医院、教育场所、金融场所、商业场所无障碍建设情况都得到了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康复站、日间照料机构社区覆盖率逐年提升;全省残疾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拓展;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全省残疾人事业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值得指出的是,残疾人平等教育权利得到较好保障。2018学年初,全省在校特殊教育学生47912名,比2015学年初的36048人增加了11864人,增长了32.9%。广东还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下达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和课本费补助资金2亿多元,全面实施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目前,全省已有11个地级市实现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何小敏.广东持证残疾人达154.2万人在册助残志愿者超过7.5万人[N].信息时报,2019-07-23.]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展很快,从公共环境、公共交通、信息交流、居家环境等多个领域,大力推动无障碍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残疾人顺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广州已经推行了公交导盲系统,通过公交导盲系统和手机APP,该系统已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全覆盖,残疾乘客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实现盲人—公交车—公交站点场站设施的信息交互,规划公交出行路线、自动识别站台、车辆进站提醒、语音引导上车、车辆到站提醒等功能,为广州残疾人提供全程语音导乘服务。这种智能化设计对于其他地区公交系统的无障碍建设也是个很好的示范。

  2、加大投入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帮扶制度,完善残疾人帮扶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下是2018年和2019年全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有关投入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

  2018年,8.6万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1890元/人/年;74.5万人享受重残护理补贴,补贴标准为2520元/人/年,累计达到113万人次。重度无业残疾人单独施保约4万人,城市残疾人低保补助标准为6840元/年/人;农村残疾人低保补助标准为3300元/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残疾人数约85.5万,享受缴费补贴人数35.4万;参加医疗保险残疾人数121万,享受缴费补贴人数89.4万。2195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得到改造。在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方面,新建社区康园中心200个,已建社区康园中心1037个,服务残疾人2.5万多人。2017-2018年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在训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12819人,精准康复服务310663人。享受南粤扶残助学金666人。享受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的特教学校残疾学生41398人,普通学校跟班就读残疾学生规模相当。残疾人就业,城镇新增5842人,农村新增11084人。就业年龄段城乡残疾人培训新增14475人,培训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5046人。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专项补贴经费,全省共有24481名专职委员,其中乡镇(街道)1612名,村(社区)22869名。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3185人,扫盲培训3034人。通过“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培训100多个创新项目团队成员,24个获金银铜奖的项目。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按照不低于5000元/户的标准,共建设了10000户。

  2019年,预计全省投入总资金约33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5.19亿元。其中,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省级财政资金1908.9万元;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全省投入约2.3亿元;;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央投入20719.39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0167万元;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中央投入140万,省级财政投入798.5万元;残疾人专职委员专项补贴经费,省级财政投入经费4091.04万元;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扫盲培训,中央财政安排741.7万元;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省级财政安排3500万元;“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省级财政安排150万元。

  3、积极发挥残联组织作用

  通过对残联组织人员的调研分析,显示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广东残疾人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13、您认为当前残联在哪些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多选题]

  对第13个问题的回答,显示各级残联组织积极作为,在及时反映残疾人诉求、促进残疾人就业、帮助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挺好,在心理辅导、慈善等方面稍微弱一些。

  15、残联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哪些服务?[多选题]

  对第15个问题的回答,显示出大家认为残联应该能够对残疾人提供许多方面的服务,尤其是在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教育、康复、扶贫、无障碍建设促进等方面,应该都可以做好。但在残疾人托养、婚介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残联的作用会比较有限,不一定会做得很好。总之,残联组织的积极作用,可能在多方面展现,说明大家对残联组织的组织力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厚望。

  17、残联提供的服务满足残疾人的需求程度:[矩阵单选题]

  对第17个问题的回答,显示出残联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在服务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残疾人的接受和肯定。小部分和绝大部分不满足的比例在服务数量上接近15%,在服务质量上不到9%。这也说明,残联提供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努力空间。

  (二)主要问题与挑战

  相对于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而言,广东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对2015-2017年开展的全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实名制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8)》的分析,结合本课题组的调研分析,总体看,全省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的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托底补短和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解困工作难度较大。

  广东134多万持证残疾人,对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依然迫切。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残疾人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等等。

  结合其他调研数据成果,我们认为,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弱有众扶的社会环境支撑力度不够

  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还不够,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现实中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残疾人权益保障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11、您认为近年来残疾人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

  对第11个问题的回答,显示人们将“保障设施不完善”看作为影响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最重要因素,说明人们对硬件建设的需求很强烈,因为硬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残疾人过好日常生活的最基本需求。

  16、您认为目前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各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如何?[矩阵单选题]

  对第16个问题的回答,显示出有近一半人认为对残疾人及其家庭需求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是完全满足的,回答有10%以上完全满意的项目主要有社保、扶贫、教育和相关政策咨询,基本得不到满足有10%以上的项目主要有参政议政、托养服务、居家日常生活照料、信息无障碍、婚介、心理咨询等。总的来说,目前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各类需求都得到了基本满足。但这些数据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还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加倍努力。

  2、脱贫致富的家庭发展能力比较脆弱

  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比较脆弱。虽然经过多年的推进和发展,广东残疾人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家庭政策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调查发现不少残疾人家庭仍然面临各种困难,他们对政策支持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一些制度安排缺乏对残疾人家庭实实在在的关照,残疾人家庭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使在发达的广州市中心街区,仍然有一些残疾人家庭存在家庭收入偏低、日常照料困扰、托养服务滞后等问题。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家庭发展和家庭建设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制度关怀。

  残疾人口脱贫任务艰巨。2017年,全省近三成的城镇残疾人家庭收入处于低水平,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属于贫困人口。我们课题组在汕头调研发现,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家庭基本是重合的,因残致贫是常态,很多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构成了广东的“贫困内核”。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进入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需要聚力推进。

  3、兜底性的生活保障还嫌不足

  残疾人住房保障不足。全省城镇残疾人无房居住比例为14.3%,农村地区残疾人住房为危房的比例为12.3%。全省残疾人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比例仅为2%。全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集中于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和其他方面。由于每个家庭需求不尽相同,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面临各种障碍和压力,落实起来难度较大。

  康复与托养服务供给不足。广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为59.53%,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为43.72%。康复服务需求集中于辅助器具适配和药物治疗。我们调查还发现一些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服务还很欠缺,使其家庭照护者求助无门,不堪重负。

  4、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力度还要加大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安排合适岗位,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2017年度的专项调查显示,广东省内16-59周岁的778012名残疾人中,全省参与就业的残疾人有241909个,占比31.1%,按比例就业、农村种养加和灵活就业是全省残疾人就业最主要的就业形式。全省残疾人就业帮扶覆盖率为26.9%,就业帮扶需求集中于“职业介绍帮扶”和“其他类的就业帮扶”。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需求没能得到很好满足。

  5、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发展得不够充分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与“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值还存在差距。在2017年专项调查涉及的15周岁及以上残疾人中,274848名残疾人从未上过学,占比21.5%,全省成年残疾人受教育率为21.5%,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仅为2.01%。全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63.1%。客观分析看,残疾程度严重是影响接受教育的主要障碍。

  6、提供给残疾人的文体活动比较贫乏

  有研究指出,广东残疾人大多处于一种比较严重的封闭状态。从全国的比较来看,广东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大大低于全国水平。2017年度专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残疾人未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占比93.0%。在未经常参加社区(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原因方面,294321名残疾人因无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而未经常参加,占比24.1%,286244名残疾人因无适合的场所和设施而未经常参加,占比23.5%,145025名残疾人因没有人组织指导而未经常参加,占比11.9%,另有755709名残疾人因其他原因而未经常参加,占比62.0%。

  7、老年残疾人口占比越来越高

  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来自于残疾人年龄结构的变化。广东全省134万持证残疾人中,老年残疾人超过三分之一,重度残疾人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残疾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和占残疾人的比例,会双双升高。以广州为例。2018年,广州市共有残疾老年人7.29万人,其中增城区的残疾老年人口最多,为9300人;从化区和越秀区分别位居第二、三位,残疾老年人口分别为8695人和8193人。广州市残疾老年人口中肢体残疾老年人口数最多,为3.97万人,占比超过全市残疾老年人口数的一半,为54.47%;听力残疾老年人口数也有1.40万人,占比为19.18%;精神和视力的残疾老年人口数均超过6000,占比分别为10.07%和9.36%;言语残疾老年人口最少,为514人,占比为0.70%。从残疾老年人口等级上看,2018年,广州市残疾老年人口中残疾等级为重度(即为一级和二级)的人数占比超过一半,为58.78%;轻度残疾的人数(即三级和四级)为30066人,占41.22%。[符畅.养老福利逐年涨!广州这三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率超20%[N].羊城派,2019-10-18.]

  8、残联组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残联组织开展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从现实来看,残联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有些现实因素影响了残联组织作用的应有发挥。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专业服务人才匮乏;残疾人服务机构内的专业人才不足;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事业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

  18、残联组织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原因包括?[多选题]

  对第18题的回答,显示人们认为,残联组织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需求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人员太少,只能为数量有限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工资水平太低,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欠缺,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设施和设备;缺乏足够大的场地容纳需要服务的残疾人等。这些反映集中起来就是人、财、物三个方面都显得不足,影响残联组织开展应有的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

  33、您认为残联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多选题]

  对第33题的回答,显示残联目前的困难很多,所列出的问题几乎都是现实的困难,或者说,所列出的项目,残联都感到有压力,影响残联组织工作的正常和应有的开展。

  12、残联对有关资源方面的需求状况:[矩阵单选题]

  对第12题的回答,显示残联对所列项目的资源都很有需求,除了“与其他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只有44.12%,其他所有项目的回答都超过50%,其中资金一项超过70%。可见,残联组织十分渴望能拥有各类资源,更好开展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19、您最希望残联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新成果?[多选题]

  对第19题的回答,显示被调查对象最希望残联工作在所有列项方面都能取得新成果,所列项目都超过了60%,其中,促进残疾人就业达到了84.31%,说明人们将就业特别看重,特别希望残联组织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让残疾人有力有处使,成为劳动者,成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直接参与者、贡献者。而要能实现就业,就要帮助残疾人康复,使其有现实的能力就业,将就业愿望变成就业行为,做出就业贡献;还要帮助残疾人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增强其就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就业贡献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中,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处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进程中,所以,要不断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贯彻落实中国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本课题组提出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好十二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以残疾人健康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并提出要“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并切实推行,改变了人们关于医学关于卫生关于健康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这个改变的实际绩效是具有根本性意义和价值的。从医学方面看,医学发展模式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综合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从医患关系方面看,从主-从式医患关系向医患平等民主互动式关系的转变;从健康资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看,无论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不再是单向结构的,而是互动立体结构的,越来越多的因素加入进来,成为健康的利益相关者、责任相关者。残疾人事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就一定要坚持以残疾人健康为中心的原则,用大健康的视野来面对、思考并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系统性、制度性健康问题,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坐标的历史性转变。

  2、坚持应扶尽扶

  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性任务完成好,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就必须坚持应扶尽扶的原则。扶助登记领证的残疾人是基本的工作,但还必须包括那些还没有登记领证的。实际上,还没有登记领证的残疾人,也许更加需要关怀扶助。我们必须上门走访,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周全。

  3、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渐进共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21.]

  我国人口基数大,残疾人总量也大;老龄化速度在加速,老年人中的残疾人比重也在逐渐提升。现实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发展差距很大。因此,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服务的内涵和标准,都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提出脱离实际的目标。既要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又不能够把胃口吊得过高,脱离实际,犯形式主义的错误。一切脱离实际的后果,都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否则,必将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损害残疾人健康的长远利益。一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4、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C].新华网,2019-05-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19/c_1124513261.htm]残疾人事业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全社会的事业;依靠党委政府方向是对的,但却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效能的高度,重视残疾人问题,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时代深化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并坚决贯彻落实,正是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保证。

  (二)做好12个方面重要工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这就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看待残疾人帮扶制度的建设,来落实残疾人帮扶制度的目标要求,并且围绕这个目标,努力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本课题组提出,重点要做好12个方面的工作:敬残、视残、思残、认残、防残、育残、助残、用残、护残、励残、研残、建残。

  1、敬残:把尊重残疾人的尊严与价值挺在前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谈到残疾人,从来没有就事论事,总是把对残疾人群的问题放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统一考虑,放在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语境中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第一次把尊重残疾人的尊严与价值挺在前头。在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致贺信、会见自强模范代表和看望唐山截瘫伤员时,他先后三次讲到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从人类文明、时代进步和改革动力的高度肯定残疾人的能力和价值,将中国共产党人对残疾人及其创造能力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也为在全社会形成关于残疾人的正确态度和正面价值树立了榜样。[厉才茂.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J].残疾人研究,2018(4).]

  在现实社会中,残疾人工作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好的规划好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打折扣,甚至根本实现不了,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认识不到位,人们关于残疾人的观念不正确。我们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长度。只有认识到位了,实践才有可能到位;认识不到位,实践肯定会出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社会都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倾注深厚感情,伸出关爱之手,倍加重视、倍加关注、倍加关心、倍加帮助残疾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蔡国春新时代残疾人工作要牢牢把握三个“根本”[J].残疾人研究,2018(4):20.]所以,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与现代化历史进程相一致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将敬残作为核心内容,作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敬残的认识、态度、观念和行动,没有建立在敬残基础上的扶残制度和政策,就不可能真正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就不可能真正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

  2、视残:用残疾人的视角做好残疾人事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长带着孩子上大街逛商场,看到很多风景,家长很兴奋。回家后,家长给孩子布置作业,希望她把今天看到的美景画出来。孩子很认真地画。家长看后大吃一惊。原来小孩画的全是大腿,是一个个忙忙碌碌、匆匆行走的成人的大腿。那么多美景,那么多美丽的面孔,为什么孩子没有画出来呢?父母认真思考,最后才想到,原来孩子她所能看到的只是行走在大街上的大人大腿,真正的美景都给大人的身躯挡住了。父母成年人是健全人,她们站得高,可以看到的是风景,而看不清楚的、忽略的恰恰是那些大人们的大腿。这就说明,看问题的视角很重要。如果我们也仅仅只是采取这个孩子父母的态度,看到的只是一种风景;如果我们换成孩子的视角,看到的就会是另一种景象啊。

  对待残疾人的问题,视角同样很重要。有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孩子的视角,不一定是父母的视角。当然,父母的视角也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比如,残疾人员从事健康科学研究,可以有自己的优势。事实上,残疾科学家可以做出很多贡献。他们具有多元化、极富创意视角、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对于推进健康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加比·塞拉托·马克斯.残疾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科学家[N].参考消息,2919-07-31(12).译自《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2019年7月10日文章.]因为他们身患疾病,从事健康科学研究感同身受,更容易以患者、残疾人的视角来研究诊疗疾病、康复健康。这就是视角问题的重要意义。

  广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自己就是一名残疾人,从事残疾人工作已经27年。他在党课中讲到:“残疾人联合会是承担民生服务任务最多的人民团体,对残联干部来说,初心使命的基础是用心用情,不带着感情、不设身处地体会残疾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是做不好残疾人工作的。”[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2019-08-02.http://www.gddpf.org.cn/cldj/djdt/201908/t20190802_1009964.htm]

  所以,我们要善于用残疾人的视角、“设身处地”去认识残疾人、分析研究残疾人问题,真正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要真正俯下身段,真正从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残疾人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残疾人,我们所做出的决策,我们所做出的行动,才会真的符合残疾人的视角,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只有用残疾人的视角、“设身处地”去想问题,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才能避免实际行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得到残疾人欢迎的服务。我们的残疾人工作做得好不好,真正的评价标准,并不是我们制定的条条框框,而是要把残疾人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自觉维护好最广大残疾人群众的根本利益,做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找得着的贴心人。

  3、思残: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C].新华网,2019-05-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19/c_1124513261.htm]这是对待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的最基本态度。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这是自己“份内的责任”,不是别人的责任,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仅仅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的施舍,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做残疾人工作。残疾人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不可推卸,不可推诿,也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将残疾人工作当作党委政府要深入研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其他重要工作一并考虑、一并规划,一并监督管理、组织考核、有序实施。

  对于党委政府来说,重点是要“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发展。从制度建设的高度,用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思维来思考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站得高、看得远、靠得住。围绕制度建设,本课题组提出,一定要做到“六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真实情感到位、项目谋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组织保障到位。有专家从工作内容的视角,提出要做到“五个聚力”:一是聚力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聚力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落下一个残疾人;三是聚力精准康复,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四是聚力民生保障,帮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五是聚力环境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氛围,提供保障。[相红霞.以“五个聚力”推进残疾人共奔小康[J].残疾人研究,2019(1).]

  当前,要积极做好《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为制定科学的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同时要进一步谋划制定《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融入广东现代化事业的整体之中,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

  4、认残: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确认工作

  据统计,广东省各类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人,总量排全国第4位,其中:视力残疾75.3万人,占13.95%;听力残疾136.1万人,占25.21%;言语残疾11.5万人,占2.13%;肢体残疾121.6万人,占22.52%;智力残疾27.2万人,占5.04%;精神残疾52.5万人,占9.72%;多重残疾115.7万人,占21.43%。截至2019年4月,广东省持证残疾人154.2万人。[何小敏.广东持证残疾人达154.2万人在册助残志愿者超过7.5万人[N].信息时报,2019-07-23.]这就是说,截至目前,广东还有385.7万残疾人没有持证,占残疾人总数的71.5%。

  有71.5%的残疾人没有持证。为什么?一方面,我们的认证工作做得不够仔细深入,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残疾人还不知道、不清楚认证工作。同时,一些残疾人及其家庭对残疾人认证工作有顾虑、有担忧、有障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残疾人,不愿意给自己的家人贴上残疾人的标签,不愿意因为承认自己和家人是残疾人而受到周围人群和社会的歧视、被当作另类,即使知道党委政府的残疾人优惠帮扶政策,也不愿意因为接受享受这些政策而暴露自己的残疾人身份。我们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就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扫除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客观面对现实,坦然接受残疾人事实,乐意接受党委政府和社会的真情帮扶。

  要推进残疾人认定工作现代化。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群中的残疾人进行检测、鉴别、认定。对残疾人的数量、残疾等级等,都要有明确的掌握,准确的把握,进行分类登记。谁是残疾人,谁是现实的残疾人,谁是已经登记被确认的残疾人,谁是还没有登记的残疾人,这些信息都要精准掌握。

  为什么有的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残疾人身份呢?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党委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社会的帮扶呢?我们不能简单责备残疾人及其家庭认识不正确、对党委政府有误解。其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是我们的社会对残疾人尊重不够,理解不够,重视不够,关爱不够。对于一些有能力的残疾人,我们对他们才能的发挥创造的条件还不够,鼓励的还不够。所以,对残疾人本身来说他是残疾人,他也知道自己是残疾人,但他更知道,如果真正登记为残疾人,将意味着他会丧失一些东西,他的尊严和生活将会受到影响。他就担心自己一旦登记了就不能够回来,是很难和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的尊重了。他不愿意以一个弱者、一个残疾人的身份去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他不愿意让别人用这个眼光去对待他,看待他。所以,不愿意去登记。同时,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宣传的还不够。广大社会包括这些残疾人,他们对于我们正在加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建设所做的工作还觉得不够,尤其是对我们关于残疾人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掌握不多,理解不透,运用不够,觉得自己的切身利益,还没得到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尊严可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残疾人。这就造成了现实残疾人的数据、统计残疾人的数据、实际登记残疾人的数据之间的显著差距。这个数据鸿沟依然存在,还没有很好地打通,必然给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带来障碍。党委政府有那么大的决心,有那么多的利好,可是由于残疾人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没有很好的宣传教育,为社会所掌握,为残疾人所掌握,政策红利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使得我们政策的效能与残疾人的实际需要、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对称、不对等。

  实际工作表明,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做到位,残疾人还是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接受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帮扶的。据报道,由于工作做得较扎实,2019年持居住证接受救助的残疾儿童101人,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2019-08-02.http://www.gddpf.org.cn/cldj/djdt/201908/t20190802_1009964.htm]所以,我们要做的认证工作还有很大空间,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5、防残:加强残疾预防工作

  残疾人现代化工作的重心应该是预防。我们现在现有的工作重点往往只在对现有残疾人进行康复,但这是不够的。其实,预防就是最大的现代化,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我们的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其核心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坚持中西结合,从社会力量的运用来说,坚持全社会参与,党委、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个人一起努力,形成预防和治疗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全社会动员才能形成全社会合力,面对并解决我们全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在预防健康上多投入1元钱,就能在治疗上少支出8.5元,并节省100元的抢救费用。现在,全国心脑血管病患者超过2.6亿,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左右,导致的疾病负担超过疾病总负担的70%。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任其发展,许多人将变成残疾人、重病的人,直至死亡。可见,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更加重要。

  预防为主,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出生人口的残疾发生来看。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度。构建残疾预防的机制,构筑出生缺陷干预三级预防体系,防止残疾人口的出生。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80-100万新生儿患有各种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其中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造成终生残疾,只有30%可以治愈或纠正。每年我国因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出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亿元人民币,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二是从现实生活的残疾发生来看。交通事故、各种意外、甚至是医疗事故、医药事故、用医不当、用药不当等等,都会造成一批无辜的人成为了残疾人。全世界每年死亡病例中有三分之一与不合理用药有关。药物过量如今已经成为美国人意外死亡的罪魁祸首。2016年,美国民众至少有6.4万死于药物过量。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5月21日发表文章呼吁应对全球耐药感染问题,指出到2050年抗菌素耐药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实,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可能,充满了各种危险,充满了各种从健康变为疾病导致残疾的可能性。所以,要随时随地预防。

  三是从病上加病的残疾发生来看。现有的已经是残疾人,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防止他们又增加危险受到伤害,增加残疾的程度,甚至是增加了残疾的另一种形式。还有一些是心理残疾,心理负担不断加重,对于生活的恐惧感不断加重,对于整个生活的人生态度的压迫感不断加重,所需要的医药费康养费、更多的生活成本都进一步增加。这不仅是给自己的负担,也是给整个家庭的负担,甚至也是给社区给社会增加的负担。如果我们在这一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防止新的残疾形式的出现,防止残疾程度的加重,这样就会小投入、大健康,低投入、好成效,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明显的效果,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要有序推进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不断鼓励创新,探索残疾预防综合试验的内容和形式、方法和途径、政策和实效,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典型,提升残疾预防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推进残疾预防的低水平全覆盖向高水平、高质量全覆盖的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6、育残:加强残疾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残疾人一般情况下较难纳入到国民教育序列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国民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和体系不能忘记残疾人,在教育方面,残疾人也是一个不能少。所以,要大力加强针对残疾人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广东省正大力促进残疾人平等教育权利保障,争取残疾人“有学上”。已经对建档立卡贫困适龄残疾儿童要纳入学籍安置入学;支持残疾考生参加高考,并为残疾考生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为欠发达地区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为享受“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的残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但从现实需求情况来看,还嫌不够。我们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残疾人所需要的知识资源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供给侧严重不足,需求侧却在日益高涨。这种供给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机构的数量不够、层次不高、布局不一定合理,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现象,尤其是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经过严格训练的教师相对较少,层次相对较高的、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管理者,都是严重缺少。针对残疾人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其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要求也存在差距。所以,急需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出发,从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出发,不断深化残疾人教育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的体制机制,不断更新残疾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努力使残疾人教育真正成为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基础手段和重要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要对残疾人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培训他们急救知识、护理知识,还有政策培训。要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成员对有关残疾人政策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让他们更多更好地成为国家帮扶政策的受益者;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成员帮助服务残疾人的理论观念、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

  在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创新上,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大力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多方面资源,创建网络课程。努力创建网络公共空间,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学习,上网交流咨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建设好具有残疾人自己特点的、满足残疾人现实需要的网络共同体,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学习平台真正成为残疾人告别愚昧掌握知识、告别无能掌握技术的大平台,真正成为残疾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2019年7月23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加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高办学基础能力条件。推动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部,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到2020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同时,推进融合教育。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转介机制,完善残疾人随班就读体系,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普通学校招收残疾人就读的意愿。推进扶残助学。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逐年提高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补贴等政策。[何小敏.广东持证残疾人达154.2万人在册助残志愿者超过7.5万人[N].信息时报,2019-07-23.]

  7、助残:全力帮助残疾人生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C].新华网,2019-05-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19/c_1124513261.htm]做好残疾人工作,就要从全力帮助扶持残疾人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问题和困难入手,真正帮助残疾人群众​解决各种“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残疾人群众享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惠。

  要聚焦贫困残疾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要做好兜底保障,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低保”“两项补贴”等各项保障性扶贫政策;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宣传并切实帮助残疾人享受就业专项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家庭收入持续增长。要持续推进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高农村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要积极推进《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有效贯彻落实,加大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的救助力度,继续推进实施我省“十三五”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要继续部署全省新建社区康园中心,推进社区康园中心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2019-08-02.

http://www.gddpf.org.cn/cldj/djdt/201908/t20190802_1009964.htm]要继续推进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特别扶助措施等内容的多层次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其中,要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增强保险意识,增强保险系数,发挥保险绩效。

  8、用残: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自助能力

  残疾并不意味着完全无用、没有能力、仅仅是社会负担。实际上,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作出重大贡献。古今中外,那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模范人物,数不胜数。

  我国有8500万左右的残疾人,占人群6%左右。美国约有26%的成年人身患残疾。[加比·塞拉托·马克斯.残疾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科学家[N].参考消息,2919-07-31(12).译自《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2019年7月10日文章.]广东省各类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人,总量排全国第4位。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库,也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才资源库。关键是要在尊重、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残疾人,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社会慈善的对象,还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主人。

  2019年8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办法》(粤府令第264号)。其中,第二条残疾人依法享有平等就业、自主择业和平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第五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权利。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第六条残疾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残疾人职工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履行工作职责。

  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社会,要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机会,提供支持,帮助残疾人激发内生活力。要采取措施,调动发挥残疾人的劳动积极性,鼓励残疾人积极就业,开展自救,从被动的输血,努力地转变为主动的造血。就业,可以切实增强残疾人的生活生产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会更加有利于他们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梦想。另一方面,残疾人也要增强自信,也要抛弃消极的等靠要思想,从被动的接受服务接受帮扶,变为主动地参与服务,参与帮扶,尽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多做贡献。要相信残疾人,残疾人也要自信: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残疾人就业的途径更多,形式更灵活。要结合残疾人的身心情况,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城乡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认真落实针对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各项就业援助和扶持政策,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支持性就业服务,为广东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实用技术方面的免费培训,提升其就业发展能力,从而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和创新生活能力。

  9、护残:坚持依法扶残

  要保护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将残疾人的维权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里面有一项就是法律援助。要善于运用法律援助的机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至少在底线上保护残疾人。

  要在法律援助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法律援助的内容和结构,增加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帮助残疾人从而也帮助整个社会,认识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要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尊严感。通过法律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利益,从而推动他们的实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医,我们也要在这里合理的理解为依法治残。通过法律的途径,法律的思维,来进行残疾有关问题的治理。要推进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纳入到整个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中,具体的要纳入到我们的村镇社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系统化的实践中。这样对于残疾人的法律尊严的维护才不至于落空,才不至于变成少数人的特权。要增加它的受众面,增加获益的群体人数,增加法律护残的社会影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关于残疾人的法律维权,并不是仅仅等到残疾人的权利、尊严受到伤害以后才采取措施给予维护,因为这实际上已经属于亡羊补牢,属于事后的补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这项工作很重要。从整体上看,从源头上来看,法律的援助还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法律普及,要从法律的层面教育社会,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一定要认识到,帮助残疾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对残疾人问题的解决有多高有多真有多实有多好。

  10、励残:充分发挥典型的积极作用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的人生也可以一样精彩的。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社会发展、为民族振兴作出重大贡献。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令人振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改革时代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影像。他们,也是我们时代的一面镜子,照亮我们时代的文明,展示我们时代的灵魂。

  2014年5月16日,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希望各位自强模范再接再厉,希望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C].新华网,2019-05-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19/c_1124513261.htm]

  要善于发现、塑造残疾人典型,要善于运用、推广残疾人典型,充分发挥残疾人典型的模范作用,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激励更多的人向残疾人典型学习,形成全社会的积极能量,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共同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应有力量。

  11、研残:加强残疾人事业科学研究

  本课题组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在人民群众对健康有更多期待的今天,更应该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残疾人科学研究,积极运用残疾人科学研究成果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像建立青年学、妇女学、老年学一样,建立起残疾学,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加以深入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五大块:第一块是关于残疾学的学科界定。回答残疾学是什么?在学科体系中,残疾学居于什么位置?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第二块是关于残疾发生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残疾发生的各种机理、条件、原因、种类与对策。第三块是关于残疾康复学的研究。主要研究康复原理、康复特征、康复科学技术、康复效果和康复鉴定。第四块是关于残疾预防学的研究。主要研究预防残疾发生、残疾加重、残疾演变的各种途径、手段,以及残疾宣传教育、残疾社会环境塑造等。第五块是关于残疾帮扶学的研究。主要研究各种残疾帮扶政策,健全残疾帮扶制度,研究制度体系、制度运行机制、制度成果转变为治理效能等的有效途径。

  在推进残疾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残疾学的学术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机构建设。将残疾学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进媒体、进家庭、进政府、进政策,形成重视残疾科学研究、推进残疾科学成果转化、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营造残疾友好社会的浓郁氛围。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永安一直倡导要加强残疾人事业科学研究,提出要建立康复科学,并同步建设康复科学高等教育。这是很有见地的,应该引起党委政府和社会机构的高度重视。在他看来,“残联应成为康复科学学科创建的倡导者、推动者、建设者”。他提出:选择并依托一所高等学校,把高等院校涉及残疾人的学科整合起来,创建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新的学科,即康复科学,组建一种全新的学院,即康复科学学院(系),进而兴办一所全新的大学,即康复大学。他大力提倡要“开辟第三条通道共筑大康复梦想”:创建新学科—康复科学、发展新职业—康复师、建设新平台—康复中心、建立新制度—康复保险制度等新观点。[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2015-07-08.http://www.cjr.org.cn/contents/14/42392.htm]

  在一份专题报告中,张永安理事长设计了康复科学学科体系。他认为,康复科学由基础康复学、医疗康复学、教育康复学、职业康复学、社会康复学、工程康复学、文体康复学和康复管理学等8大门类若干专业构成,每一门类又由若干专业构成。比如基础康复学就包括:康复科学概论;康复评估学;视力康复学;听力康复学;言语康复学;肢体康复学;精神康复学;智力康复学;脑瘫康复学;孤独症康复学;残疾评定学;康复治疗学等。

  12、建残:加强残联组织队伍建设

  残联是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平等的公民权利,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当前,要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就一定要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提升残联服务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家庭、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本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加强残联队伍建设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仅需要残联自身深化改革,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32、对于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您认为残联组织还可做出哪些改进?[多选题]

  从对第32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认为,要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需要多方支持,需要全方位努力,并不仅仅只是做几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

  近年来,广东服务残疾人的机构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底,全省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113家,在册助残志愿者超过7.5万名。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由康复机构、教育机构、残疾人服务设施以及社区卫生站、康复站等组成的,集康复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为一体的康复服务网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要进一步做好广东残疾人工作,满足残疾人需求,社会服务机构的总量还不足,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4、您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设想是?[单选题]

  从对第34题的回答来看,现在的残疾人工作队伍相对稳定,选择继续坚守现岗位的超过了一半人,甚至没有想过是否换岗的人也有近10%。不过,我们也要客观分析这些数字。根据我们在一些现场调研情况,发现现在从事残联工作的同志,存在人数总体较少、年纪偏大、知识层次相对较低的现象,轮岗的难度相对较大,不是你想换岗就能换得了的。

  所以,加强残联队伍建设依然是一个十分严峻和紧迫的任务。要做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做好残联组织的现代化工作。用现代化的视野审视残联工作,用现代化的思维谋划残联工作,用现代化的标准考核残联工作,用现代化的手段推行残联工作,用现代化的精神激励残联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真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残疾人帮扶制度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重视残疾人队伍的建设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残疾人队伍做好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工作的能力,从而不断推进新时代广东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各级残联都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残疾人的综合能力。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残联组织要多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的疾苦、倾听残疾人的呼声、反映残疾人的要求,努力成为残疾人的第一知情者、第一代言者、第一维护者,把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重视、支持及时传达给广大残疾人。[蔡国春新时代残疾人工作要牢牢把握三个“根本”[J].残疾人研究,2018(4):20.]各级残联组织,要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帮助,为残疾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真正成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值得残疾人信赖、值得全社会信赖的新时代的、现代化的队伍。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职业素质,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勇于并善于担当,为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