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对策——以韶关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为例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2-04-01 字体: [大] [中] [小]

摘 要:残疾人就业难仍是当前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残疾人就业是人权的基本要求,是发扬和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为建设小康目标创造稳定社会环境的需要。要抓住机遇,依靠政府,加大对残疾人的保护力度,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残疾人的竞争能力,采取多种对策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现状,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残疾人就业更加困难,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拉大的趋势。因此,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失业率,包括登记失业和下岗职工,以及所谓自愿失业,总计大约在8%,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1%上升到3.9%。残疾人依靠家庭或亲戚供养的占残疾人总数的67.08%,依靠个人劳动收入的占30.27%。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统计,韶关市共有残疾人19.2万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需求的残疾人6.4万人,按该市残联2011年报统计,全市在城镇就业的残疾人7269名,在家务农的农村残疾人35760名。这说明尚有10071名残疾人处于就业难困境,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业仍是当前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残疾人自身原因:一是身体残疾使参加社会劳动受到局限,可选择就业的范围窄。二是残疾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

    (二)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一是一些人对残疾人就业抱有偏见。他们把残疾人看成残废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二是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岗位竞争日趋激烈,残疾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以安置残疾人为主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倒闭或不景气,难以再安置残疾人。四是城市建设中缺少无障碍设施,不利于残疾人出行。五是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大多从事简单的、经济回报率低的工种,取得的收入微薄。六是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大部分依靠家庭或亲戚供养。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虽然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与残疾人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七是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长期疾病的困扰等不可违抗的原因。

二、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必要性

(一)解决残疾人就业是人权的基本要求。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进入上世纪70年代,国际残疾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对促进各国政府重视和解决残疾人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国际上已经把解决残疾人问题列为考察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经济状况、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可以说残疾人要求就业,不仅仅是他们自身利益实现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政府是否代表了最广大的公众利益(包括残疾人的利益)。

(二)解决残疾人就业是发扬和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据考证,早在西周时期,周公旦辅佐成王时制定的典章《周礼》,就有善待残疾人的条文。古籍《礼记》的“礼运”篇描写人类大同理想时说,“使其鳏寡孤独废疾者,各有所养。”1302年(元大德元年),中书省御使公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官给粮衣,病给医药。然于送死未有盛尸之棺,若量买棺木埋葬。”蕴藏于民间对残疾人给予同情、帮助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气绵延数千年。当今社会,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既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扶弱济贫的优良传统文化,也是现阶段赋予扶弱济贫新的文化内涵。

    (三)解决残疾人就业是为建设小康目标创造稳定社会环境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把残疾人丢下,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就业问题事关政策、发展、稳定的大局,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产生不稳定的因素。从近几年残疾人信访的情况看,就业和生活贫困问题仍是突出问题,信访中呈现情况复杂、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因此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对策

 帮助残疾人就业,缩小他们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一)抓住机遇,依靠政府,加大对残疾人的保护力度。残疾人就业是减轻政府、社会和家庭负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做出了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并首次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党的代表大会决议。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为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提供了法律依据。2008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会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2009年3月,广东出台《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粤发〔2009〕9号),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重大举措。随之各地党委、政府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如韶关市颁发了《韶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韶市联[2010]4号)。这些都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策依据和保障,特别是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今后残疾人工作的重点,更是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认真从几方面贯彻落实:一是要针对残疾人就业的问题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提出“情况明、问题准、办法好”的调研成果,及时向政府报告,为政府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要配合政府和立法部门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保护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从根本上加大对残疾人的保护力度。三是要争取政府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投人。收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扩大宣传,动员社会,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提倡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一是要宣传生动感人的残疾人典型事迹,用残疾人特殊艺术和体育形式宣传社会,展现残疾人的能力和才华,使社会认识到残疾人同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二是协调和推进社会力量共同解决残疾人的就业和脱贫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颁布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印制一些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帮助残疾人脱贫的政策、法规手册,广泛宣传。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表彰社会助残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

    (三)提高素质,树立典型.增强残疾人的竞争能力。    首先要普及义务教育。目前,聋校的学生每年呈大幅递减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残疾人越来越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由于许多边远山区的残疾人没钱到城市中的特教学校学习。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残联深入了解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状况,建立教育档案并制定优惠政策。其次,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所学专业要尽量适应其生理特点和学习届满后的实际应用。再次,应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强的职业教育,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城镇和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要因地制宜进行。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和残联要搞好协调,搞好各类职业培训的组织工作。残疾人要树立信心,残疾人家长要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为就业打基础。各级残疾人组织要发现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成功典型,鼓励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四)采取多种对策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近年来,韶关市各级残联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一方面,建立残疾人就业登记数据库,详细记录求职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另一方面,到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向他们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与意义,说服动员他们尽可能安排残疾人就业,使该市残疾人就业出现良好势头,按比例安排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残疾人数逐年增加。具体做法为:

1、大力推动残疾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机构建设是服务之本,韶关市残联重视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省的要求,2008年投资近100万元,在一楼大厅设置了就业服务大厅。在硬件建设上,为提高工作效率,添置了包括高清电子显示屏、服务器、高配置电脑、彩色打印机、投影仪等一批现代办公设备,并在2011年实现了联接政府外网,统一使用全省就业年审系统,在软件建设上,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求学、求职电子档案,通过公开招聘录用了一批年青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率的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实现了求职、就业、培训登记、分散按比例就业年审、盲人按摩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均建立了相应的就业服务机构。使韶关市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2、大力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一是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尽力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网络的职能。对本辖区内残疾人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用工情况进行深人调查,清楚就业供需情况。二是开展城镇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状况登记认定。各县(市、区)残联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入户调查,开展城镇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状况调查摸底,填写调查登记表,并将资料录入城镇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调查管理系统,据统计,2011年,走访残疾人家庭3215户,普查登记城镇失业残疾人家庭850户,登记失业城镇残疾人322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300人,录入城镇残疾人资料2373条,新安排城镇残疾人就业130人。三是收集岗位信息,发布用工需求。市、县(市、区)残联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人社局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进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全面收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在人力资源网和残联网上,定期向残疾人公布。四是做好管理和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以全市开展地税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契机,把用人单位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和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纳入就业年工作计划,市、县残联积极利用就业保障金年审的时机,做好宣传工作,与本地企事业单位联系,寻求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推动促进残疾人就业。五是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011年,韶关市残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9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组织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3、坚持做好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集中就业是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企业。工疗机构和盲人按摩中心(所)从事集体就业。一是要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对福利厂的减免税照顾,同时,加强对福利企业的认证核实工作,防止打着福利企业旗号骗取国家税收的行为。还应在资金借贷上给予优先和优惠利率。二是给予福利厂专产专营的特许政策。划定一些适合残疾人生产、工艺简单、有稳定销路的产品实行专产专营,减少对福利企业生产竞争的程度。三是要大力推进盲人按摩业,加强业务培训和行业管理。

4、鼓励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就业。个体就业是指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人。一是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要制定、完善扶持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在核发营业执照、办理相关手续。减免税费和落实营业场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和照顾。二是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残疾人个体就业的组织工作,主动做好咨询和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同时对残疾人个体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引导,鼓励和提倡残疾人互助。

5、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拓展残疾人的就业渠道,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参与社会的能力,韶关市设立了盲人按摩培训中心和职业鉴定所,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的需求,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逐步建立以就业市场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选拔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近三年,韶关市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残疾人835人(次),其中:盲人按摩班6期,培训110人,盲人电脑培训班3期,培训45人,农村种养班22期,培训660人,SYB创业培训班1期,培训20人。许多残疾人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了就业。如在市水利局、国土局、韶州师范等单位工作的残疾人,都是通过残联培训后推荐就业的。盲人是残疾人就业中最困难的群体,为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我们举办了6期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共培训盲人110人,经推荐全部实现了就业,不少人还当了按摩所老板,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

6、出台扶持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2005年5月,韶关市人民政府颁发了《韶关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和个体开业优惠政策。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随即召开了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对如何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作了认真的部署。市残疾人就业中心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该条例,印发上千册《残疾人就业条例》到各用人单位,并主动联系韶关电视台,制作两部有关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的专题片,在社会上广泛宣传。2009年,市政府颁发了《印发韶关市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韶府〔2009〕7号),文中对扶助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有了具体的规定。2011年7月4日,市残联在对《韶关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上,提出了增加残疾人创业的内容。

7、加快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设。一是配合省残联,加快广东省残疾人粤北就业培训中心建设,让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得到保护性就业。该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作为实施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要按照“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要求,把它建成集残疾人保护性就业、技能培训、托养和生产的示范基地。二是针对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低收入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在政府的协调下组织民政局、民宗局等部门规划红星福利厂“三旧”改造,通过土地置换和妥善解决现有职工养老金问题后,异地新建市残疾人就业基地,通过招商等形式,吸引福利厂进驻,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分享: